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6日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心通醫療2160.HK周二至周五1月26至29日招股

  2. www.businesstimes.com.hk › articles › 133806香港財經時報

    • 歸創通橋醫療科技業務
    • 歸創通橋集資所得用途
    • 12名基石投資者陣容強勁
    • 張智威﹕基本面不差 可適度認購

    歸創通橋主要從事研發及生產神經和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業務,包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顱內動脈瘤、頸動脈狹窄、外周動脈和靜脈疾病及透析相關疾病。公司預期,8款在研產品可以在今年取得國家藥監局批准及進行商業化。

    公司是次集資最多25.62億元,集資所得用途如下﹕ 1. 約40%用於其他產品管線 2. 約37%將用於核心產品 3. 約11%用於主要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 4. 約5%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5. 約4%用於收購 6. 約3%用於升級研發設施 基石投資者對認購新股值博率的啟示|街貨量偏少是重要參考指標(上)|聶Sir學堂

    歸創通橋獲得12名基礎投資者支持,共認購1.45億美元股份,相當於集資上限約44%,其中高瓴資本認購3,000萬美元: 1. Hillhouse:認購3000萬美元 2. 富達:認購2000萬美元 1. 清池資本(Lake Bleu Prime):認購2000萬美元 2. 博裕資本(Boyu):認購1600萬美元 3. AIHC:認購1600萬美元、 4. Hudson Bay:認購1000萬美元 5. 雪湖資本(Snow Lake Fund):認購1000萬美元 6. Cormorant Bay:認購800萬美元 7. Octagon:認購700萬美元 8. Athos Capital:認購400萬美元 9. Sage Partners:認購200萬美元 10. IvyRock:認購200...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歸創通橋的基本面不差,醫療器械的業務多元化,不單是做心臟產品,亦包括了身體其他部份,例如頭及腹部。另一方面,歸創通橋擁有12名基石投資者,佔整體配售逾40%,表現不差。 在基本面不錯的情況下,張認為投資者可以「適度認購」,目前市場認購反應不算踴躍,他建議可以認購,但不用「瞓身」,投資者可量力而為,用五至六成資金認購即可。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3. 2021年5月25日 · 而在今次恒指公司的季檢中共有4隻股份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分別是醫渡科技2158.HK)、心通醫療-B2160.HK)、汽車之家-S2518.HK和諾輝健康-B6606.HK),沒有股份被剔除令恒綜指成分股數目由 502隻增加至506隻。

  4. 2024年2月5日 · 康醫療1789.HK)、錦欣生殖1951.HK)、心通醫療2160.HK)、東岳集團0189.HK)、快手1024.HK)、愛帝宮0286.HK都有質素但股價上落大風險高這類股票不是不可以投資但必需控制注碼不能大注

  5. 2021年12月20日 · 新股表現2021|快手現價較高跌80% 至於其餘五隻的股價表現,就只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全部跌幅都達雙位數,最差的嗶哩嗶哩( 9626.HK )跌逾五成、百度( 9888.HK )跌45%、攜程( 9961.HK )和京東物流( 2618.HK )跌逾三成,至於快手( 1024.HK )則跌近三成。 要留意的是,這批股份由於全部「噸位十足」,所以當股價以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幅度下挫,對投資者財富的殺傷力絕對是毁滅性,何況如今看到的已不是最差的情況,以快手為例,三成跌幅已是大幅反彈後的結果,要知道其股價在掛牌後曾較發行價炒高2.6倍,如今股價較高位417.8元,跌幅其實高達80%。 騰盛博藥成B仔股升幅王. 接下來又看看另一IPO大戶,即俗稱「B仔股」的未有收益生物科技公司表現。

  6. 2023年12月27日 · 小米集團( 1810.HK )今年以來股價累升45%, 是表現最佳的手機設備股,股價在10月和11月分別升逾一成, 12月至今再升2.8%;另一方面,集團研發的小米汽車, 預期在明年上半年量產上市,亦是其股價強勢的一大支持。 目標價由16元上調至18元. 瑞銀發表報告指出, 小米於高端智能手機如小米14上採用的愈來愈多自主開發技術, 符合內地向中高端市場轉變的購買趨勢, 相信公司可繼續獲得高端市場份額, 預期小米全球市佔率將由今年的低於13%升至2025年的14% ;高端銷量將由去年低於12%上升至15%。 另外,最後,該行指小米將於明年第二季,成為首家擁有智能手機、 家庭物聯網和智能電動車的消費品牌,將是一項重大成就, 將公司目標價由16元上調至18元,維持「買入」評級。 創科受惠美息看跌

  7. 2021年1月31日 · 投資者可留意比亞迪值得入手股價周五逆市上升0.6%收報237.4元短期上望250元。 大市資金開始「乾塘」 近日人行收水加上港股有多隻新股正在招股包括內地短視頻平台快手-W(1024.HK)、由微創醫療(0853.HK)分拆上市的心通醫療-B(2160.HK)招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