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日 · 0. 12660.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2022年初有則新聞,根據證交所公告,「航海王」之一的長榮大股東張國華與其配偶,於今年初申報轉讓20萬6,900張持股,信託給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財產專戶,轉讓市值高達290億8,000萬元。 市場人士推測,這是否跟節稅規劃與財產保全及傳承有關? 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設計得好亦有節稅的效果,於是便有財經媒體來採訪諮詢我,到底為什麼股票信託能節稅,以及大概能節省多少稅金? 信託 & 贈與稅. 契約信託依信託利益是否歸屬於委託人本身,可分為自益信託及他益信託:

  2. 2024年3月1日 · 網路訂購:保險行銷網 https://shop.advisers.com.tw 電話訂購:台北 (02)2792-8557|台中 (04)2254-8325|高雄 (07)222-3096 門市訂購:台北門市(台北市行愛路78巷28號2樓之1)|台中門市(台中市市政北二路282號5樓之7)|高雄門市(高雄市民生一路56號21樓

  3. 2018年10月1日 · 在稅務上有什麼規定? 是否需要課稅? 如何課稅? 二 一七年有一則新聞標題是稅率嚇死人浩鼎員工成賣身奴」,當時由於大家對解盲結果抱著希望因此很少人出脫股票而後解盲結果未達預期股價下跌浩鼎陷入空前風暴在禿鷹和政治角力戰中股價持續下修即使那時的價位還有價差但有不少員工基於維護公司下仍堅持長期持有信念只是這一個力挺公司的結果換來卻是一張天文數字的扣繳憑單。 由於國稅局是以二 一六年一月八日均價約700元左右價位為基準,扣除浩鼎員工認購價248元計算,認定員工每張股票賺了40幾元,在平均每一位員工都需繳交400萬、500萬元所得稅下,讓浩鼎員工大為崩潰,自嘲是賣身奴,紛紛提出申請再議,籲請主管機關盡速修改如此荒唐的稅法。 技術入股課稅.

  4. 2022年6月1日 ·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綜合所得稅申報可以使用手機來報稅,相較於去年(2021年)的手機報稅服務,今年(2022年)新增「編修功能」,另增加「行動支付、電子支付帳戶繳稅方式」及24小時可以回答綜所稅問題的智能客服,以線上或電話預約報稅服務,使報稅變得更加簡便。 從手機報稅愈來愈科技化來看,可以想見國稅局的查稅工具也同時愈來愈科技及智慧化,納稅義務人應更謹慎小心。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快速變化,財政部為了能跟上科技發展腳步,追求課稅效率化,準備透過完備稅法並掌握稅源,以遏止逃漏稅。

  5. 2020年1月1日 · 臺灣實施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的爭議已久,目的是為降低營利事業藉由保留公司盈餘,致使高所得的個人股東規避綜合所得稅,因此,為減少此種規避稅負的誘因,實施未分配盈餘課徵營所稅制度,促使營利事業應正常分派盈餘(股利)。 然而,考量營利事業若將盈餘進行實質投資,不具股東規避租稅誘因之情況,為了提升生產技術、產品或勞務品質,將《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增訂第二十三條之三規定,為配合此項修法,財政部於二 一九年十月二日公告《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實質投資適用未分配盈餘減除及申請退稅辦法》草案,以下介紹公告草案的相關重點。 一、適用對象. *公司組織或有限合夥事業。 二、適用3大要件. *二 一八年未分配盈餘開始適用。 *企業盈餘發生次年起三年內從事實質投資。

  6. 2022年11月1日 · 我們可以從3大因素層面來探討,第1是國內經濟政策,2年多前疫情迅速蔓延,為了應對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害,如各地區的封鎖、消費驟減等,要讓整體經濟可持續成長、維持金融安定,便透過降息(讓金錢的成本降低),促使許多人透過借貸來做資金上的運用,市場上流通的金錢隨之增加。 此外,美國聯準會為了加重刺激經濟的力道,在2020年3月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E),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市場上湧入大量的熱錢,進而推升物價。 (註:量化寬鬆政策(QE)被定義為「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常規指貼現政策、存款準備率、公開市場操作。

  7. 2019年9月1日 · 2019 年 9 月 1 日. 0. 1173.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根據資誠PwC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CSFI)所發布「全球保險業風險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科技風險、網路風險、變革管理、監管風險及投資績效,為全球保險業受訪者點名的前5大風險。 至於臺灣保險業受訪者點名的前5大風險,依序為投資績效、利率、管理品質、總體經濟、有保證收益的產品。 低利率的環境及保險公司對投資績效、保證收益產品和產業整體獲利能力所帶來的影響,使臺灣保險業者不敢掉以輕心。 這樣的報告結果顯示一點也不令人意外,臺灣保險業早期所面臨的風險大多都是保險風險與作業風險,所謂保險風險即為誤判損失的發生率,而作業風險則是人為舞弊或失誤所造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