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衛奕信徑|綠洲 Oasistrek. WILSON TRAIL. A A A. 衛奕信徑是本港第四條 長途遠足徑 ,以第27任港督衛奕信爵士(Sir David Wilson)命名,並於1996年正式啟用。 這遠足徑全長約78km,共分為十段。 路線大致由 香港島 南部起,往北延伸至太古;轉接至隔海的藍田後,再北上至南涌畢,沿途共經過八個郊野公園。

  2. WILSON TRAIL SECTION THREE. A A A. 路線. 需時 3 hrs. 長度 9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衛奕信徑第三段的起點在啟田道。 由藍田鐵路站A出口,右轉沿著啟田道下走至迴旋處,再左走接鯉魚門道,便可一直走至高超道。 這路段都是循馬路行走,景觀欠奉。 由 將軍澳 華人永遠墳場入口的車道上走,留意左方 衛奕信徑 的地圖資料牌。 由資料牌左走(右走亦可接回衛奕信徑), 鯉魚門 已入眼簾。 不久遇上支徑,循左方行走(循右方上走可達歌賦炮台)。 及後再遇上分岔口須右走(左方水泥徑可登上魔鬼山碉堡),而下一個路口則須靠左行走。 隨後的路口須靠右行走(左方麻石徑可下引至高超道),經過墳地,再繞行 照鏡環山 。 此時回身一望,便是炮台山。

  3. WILSON TRAIL SECTION ONE. A A A. 路線. 需時 2.5 hr. 長度 5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衛奕信徑第一段的起點在近馬坑監獄的赤柱峽道。 路線起始已是一段漫長的石級,一直上引至 孖崗山 。 路徑中途設有一個觀景台,可遠眺赤柱及 鶴咀半島 ;而路徑的右方側是 馬坑山 。 隨後走過數段上升的泥徑,便會到達首個山崗。 孖崗山的雙峰居中下陷,連接的泥徑略帶崎嶇。 但這段路程較短,很快便可踏上第二個山崗,完成攀升的路段。 孖崗山這段路走來雖然費勁,但山徑兩旁及山坡均長滿大頭茶,在11月至1月的秋冬時份,花朵綻開,白花遍野。 及後開始下降孖崗山,景觀一變,換作蓊鬱的 大潭 谷及大潭中水塘。 此路段雖然是石級,但是甚為陡斜。 沿路急降,便會抵達淺水灣坳。

    • GBPHKD=X1
    • GBPHKD=X2
    • GBPHKD=X3
    • GBPHKD=X4
    • GBPHKD=X5
  4. 龍蝦灣|綠洲 Oasistrek. LUNG HA WAN. A A A. 龍蝦灣郊遊徑位於清水灣半島以東,全長約2.3公里。 路線由大坑墩起,上攀大嶺峒,再下降至龍蝦灣。 需時 3.5 hr. 長度 7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在下洋路口下走至村屋,右轉輕跨過小河,行走稍密的小徑後接回馬路。 橫越馬路後在小坑口的水泥路左轉,下降至相思灣。 及後往上(東南方)走,經過小坑口的村屋接回龍蝦灣道。 沿車道左方下走,近車道盡處可見右方龍蝦灣郊遊徑的地圖資料牌。 但可先往前走,經過馬術訓練場到放風箏的郊遊點休息一會,再返回郊遊徑起點。 沿路上攀,便可到達大嶺峒山頂。 往後續走郊遊徑下降至大坑墩停車場。 先往該處的放風箏郊遊點,再返回停車場沿清水灣道出走至的大坳門路的迴旋處。

  5. A A A. 蚺蛇尖海拔高度468米,巍然矗立於西貢東。. 蚺蛇又稱南蛇,據說實乃蟒蛇,出產自中國南方 [1] 。. 蚺蛇尖以往可能多產蚺蛇或因其山勢酷似蜿蜒昂首的蚺蛇而得名。. 蚺蛇尖外型尖銳,被列為西貢三尖之首,次之為釣魚翁與睇魚岩頂。. 攀登蚺蛇尖一般可 ...

  6. A A A. 大東山位於南大嶼山,原稱「大峒」,英語作「日落山」(Sunset Peak)。 海拔高度869米的大東山,西靠鳳凰山,右連二東及蓮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 二東山與蓮花山之間的山坳,今稱「雙東坳」,惟卻非位處大東與二東之間。 有指現今地圖上的「蓮花山」實為誤植,該峰應作「二東山」。 在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一片高地上,分布著以石塊建造的小屋。 這些俗稱爛頭營的石屋群,是由外籍傳教士所興建的度假屋,部分更建有小型儲水箱。 至今部分石屋由私人擁有,部分則由團體管理。 登遊大東山,一般可由伯公坳逆走鳳凰徑第二段上攀,或由南山經第一段上爬。 長線也可由東涌黃龍坑郊遊徑上攀、由白芒行走小徑繞經蓮花山,甚或經由禾寮墩等地前往。

  7. LAMMA ISLAND. A A. 南丫島位於香港島西南面,是香港境內的第三大島嶼。 此島古時曾稱作「泊潦山」和「博寮」。 島上的最高峰是347米的山地塘。 在南丫島大嶺村旁的山頭,建有一座全港首個風力發電站,名南丫風采發電站。 路線. 需時 3.5 hr. 長度 9 km. 難度. 景觀. 行程. 於索罟灣碼頭左走,沿南丫島家樂徑前行。 約半小時後便見村屋。 在左側梯級下走便是模達灣。 模達灣是一個小沙灘,岸邊洒吧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喝洒談天,甚具外國特色。 走回家樂徑後,先後會經過新舊模達村。 前者大多建有小花園,像度假屋;後者外貌已見殘舊,部分仍有人居住。 沿徑續走,風景變得開揚。 沿途可望見東澳灣(石排灣)。 經過石排灣後,左轉至東澳小村 (直行可通往廟宇),再靠右行便見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