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潘迪華,原名潘宛卿,1930年生於於上海,後隨家人移居香港。 [ 1 ] 18歲時獲得機會錄製 流行歌曲 ,代表作是 印度尼西亞 民歌《 梭羅河畔 》( Bengawan Solo )的英語版。

  2. 潘迪華,原名潘宛,1930年生於於上海,後隨家人移居香港。[1] 18岁時获得机会录制流行歌曲,代表作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梭罗河畔》(Bengawan Solo)的英语版。

  3. 2017年9月30日 · 香港樂壇僅存傳奇人物潘迪華,7月書展前推出了自傳《夢.路.潘迪華》。. 作風低調的潘姐姐一直沒有做宣傳,《香港01》獨家專訪這位舊上海的貴族,跟她暢談如何慧眼識顧嘉煇、黃霑,投資《白孃孃》音樂劇失敗後的悲喜,以及87歲仍不願停步追夢 ...

  4. 2023年3月24日 · 潘迪華是香港60年代著名歌手,經典歌有《玫瑰玫瑰我愛你》、《Kowloon Hong Kong》等,傳頌超過半個世紀,是樂壇中的傳奇人物,至今仍地位崇高。 潘迪華在1967年《歡樂今宵》開播已經加入節目組。 潘迪華在80至90年代也曾演出過不少經典電影,而且多次與國際級名導合作,包括王家衛的《阿飛正傳》、《花樣年華》、侯孝賢的《海上花》、李安的《色,戒》等。 唱而優則演的潘迪華憑《阿飛正傳》贏得台灣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潘迪華曾演出張婉婷執導的《秋天的童話》。 潘迪華在圈中深受後輩歡迎,曾在2008年與at17開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 退而不休的潘迪華也會出席不同活動,但近年已經減少露面。

  5. 潘迪華不僅是香港樂壇一個不老的傳奇,更是本地最早的跨界文化拓荒者之一。. 她早期的歌唱事業和後期的電影演出,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其畢生最大的投資及創舉──1972年製作香港首部華語音樂劇《白孃孃》──卻因無任何舞台紀錄片段傳世而被淡忘。. 該 ...

  6. 2023年7月4日 · 提起潘迪華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她在王家衛電影阿飛正傳裏飾演的阿飛母親一角。 穿着精緻華麗的旗袍、上海腔調和凌厲眼神,出演了最獨具韻味的上海女人。 然而,潘迪華表演事業的精彩,絕不僅限於在大銀幕上,展覽像砌圖般讓觀眾看到一個完整的潘迪華。 「我慶幸父母生咗我呢個怪物。 」姐姐說潘迪華不重要,但她的思想與精神應該流傳。 姐姐回憶,三歲的時候得了急性肺炎,「發燒燒到胡裡胡塗,若不是外公及時把我送到中醫診治,我早就掛了。 」或許是死過翻生,深感命是賺回來的,何𢣷怕輸?

  7. 2017年10月1日 · 87歲的香港樂壇僅存傳奇人物潘迪華7月書展前推出了自傳《夢.路.潘迪華》。 作風低調的潘姐姐一直沒有做宣傳,《香港01》獨家專訪這位舊上海的貴族,跟她暢談對中華民族的情結、對日本人的愛與恨、少女時代的不羈行為,對追星族的厭惡、對打麻雀的熱愛和一段長達23年的愛情。 2011年的告別個唱,年過80歲潘姐姐仍然有心有力。 (受訪者提供) 讀過不少潘迪華的訪問,很容易誤會她是另一位只懂懷舊的老人家。 事實上不然,她只是崇優,但思維比不少年輕人更前衛自由。 「外出演唱多年,就是學習學習學習。 我就是有心,不怕蝕底。 如果我不做《白孃孃》,現在應該很有錢啦! 但我現在住的屋都是租的,那又如何,反正帶不走的。 我受西方文化影響,仔女自己賺自己的。

  8. 2023年10月6日 · 細探藝術家的一生與表演事業 以當代視野探索歷史文化. 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 誠意開展名為 「她能在黑夜,給我太陽──獻給潘迪華」 的全新2023夏季展覽,獻給這位無論在樂壇、演藝界、藝術界均舉足輕重,作品屢創先河的跨文化藝術家 ...

  9. 潘迪華(英文: Rebecca Pan,1931年 12月29號—),原名潘宛卿,係香港 女歌手同女演員上海 出世,1949年移居香港,1957年正式出道,係香港1960年代嘅其中一位「歌后」,亦參與電影 演出。

  10. 2023年7月6日 · 潘迪華本名潘宛卿,人稱潘姊姊,1930年代生於上海,後來在香港發跡,是香港第一位簽約英國EMI的歌手,非常具有國際意義。 她27歲進入歌壇,起步於夜總會,唱的是英文歌,比如說非常有爵士年代感的〈Kowloon Hong Kong〉、英文版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就是她的名曲之一。 她在1972年籌備的音樂劇作品,改編自《白蛇傳》的《白孃孃》,被視為香港第一部本土華語音樂劇,亦撮合顧嘉煇和黃霑兩大名師的首次合作,在當時引起了許多討論。 現在看來,這部音樂劇從概念到服裝,以及當中的女性思維,更是超前了時代。 她在五、六零年代以歌唱、演戲等多方觸角達到職業頂峰,演出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和《花樣年華》,並以《阿飛正傳》拿下第28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以及亞太影展最佳女配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