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6日 · 比喻所對應的意義是:沒有智慧的人不觀察善惡、不謹慎取捨,即使暫時顯現一些功德、福報,也會因惡業增上、福德損耗而迅速消失。 又云:“智者所稱讚,無餘最細深,欲未障直道,無慧不能住。 這是說,無慧則不能安住直道。 智者所稱讚的殊勝功德之中,除了證悟無我的智慧外,再沒有更深細的功德。 (般若是最細、最深的功德。 )沒有被欲和分別念等過失障礙的直道,即諸佛所走過的正直無曲的大道,遠離了斷見、常見的歧途。

  2. 消文29-1. 如是修行解脫之尊重,乃是究竟欲樂之根本,故諸欲求依尊重者,應當了知彼諸相,勵力尋求具其相者。. 諸欲為作學人依者,亦應知此,勵力具足如是相。. 能成辦解脫的善知識,就是終極所求成佛的根本。. 所以有心想要依止上師的修行者,應該 ...

  3. 2021年2月18日 · “ 故謂佛久遠,智者無退屈,為盡過集,恒勤修資糧。 因此,智者不會認為成佛道路時間久遠而心生退屈。 為了一一斷盡相續中的過失,並修集所有功德,更不應懈怠,而且應恒時不斷地勤修福慧資糧。

  4. 解脫老死如醫,如天帝釋降甘雨,增廣白法如滿月,猶日光明示靜品。 又如《華嚴經》所說:「專注思惟我的善知識,是為我宣說正法,普示一切法的功德,並全面闡述菩薩行儀,而來到這裡。

  5. 2020年2月18日 · 所以要認知這是暇滿人身獲得無量心要的最大障礙。. 【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 故於初時修心稍難,後時於彼能任運轉。. 若能常常修持這些事情,由於心會隨著串習而起作用,所以剛開始時雖會稍有困難,之後就能自然而然得趨入。. 【又若能 ...

  6. 2021年3月4日 · --日常法師. (此四相後文將詳述) 此皆由慧成,以慧力故,滅除此等力均之障。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力均之障”:隨著善心生起的、勢均力敵的障礙。 比如,慈心強烈,見有情為極可愛相時,貪愛也會隨之增強,所以“貪愛”是慈心的力均之障。 又如,歡喜心強烈時,心便隨之散動,所以“散動”是喜心的力均之障。 以上這些功德都是由智慧所成就的,因為有智慧力就能滅除這些功德的力均之障。 在凡夫看來相違的顯現,通過智慧就能毫不相違地圓融貫通,此即智慧無與倫比的獨特功德。 日常法師開示. 上述慈悲喜捨的兩種狀態,表面看起來矛盾極了,修了捨心,卻要對有情一剎那也不捨;歡喜到絕頂,心裡面卻了然不動;痛苦無比,卻是一點都不怕;親愛得不得了,卻是一點沒有染著,這兩個力量所以能夠並駕齊驅,都是靠智慧,所以一定要止觀雙運。

  7. 法華經重點 233 23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法華經重點233 宣化上人講述. 卷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得妙幢相三昧。. 法華三昧。. 淨三昧。. 宿戲三昧。. 無緣三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