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27日 · 日本天團SMAP成員草彅剛在前晚播出的綜藝節目SMAP×SMAP的新單元杯緣的剛子戴上孖辮假髮穿上藍色OL短裙裝反串扮杯緣子坐在沖滿 ...

  2. 2019年9月22日 · 近日收到為慶祝黎佩儀女士從藝55周年而出版的鐳射光碟。 黎佩儀女士繼承了粵曲傳統唱腔,經過多年刻苦磨練,創造出自成一格的黎佩儀骨子腔,深受梨園讚譽。 說到骨子腔,某天和阮兆輝兄聊天,二人對何時開始用「骨子」來形容唱腔,深感興趣。 及後,筆者翻箱倒籠,並在網上搜尋,雖然找不到何時開始用「骨子」來形容唱腔的答案,卻有意外收穫──子喉骨子腔的鼻祖是粵樂名家梁以忠先生。 澳門作家李烈聲先生在《陳卓瑩與梁以忠》一文說:「陳卓瑩和梁以忠是粵曲界雙傑,在私伙局中,都是大家注目的人物。 梁以忠是著名的骨子腔,唱腔為許多人所模仿,音質醇厚。 陳卓瑩把精心作品送給梁以忠,也如王心帆把精心作品送給小明星,小明星至死心戀王心帆,小明星死後,王心帆終身不娶。 這是曲藝界佳話。

  3. 2020年2月25日 · 連帶應不是他「本行」--一些粵語用字的「正寫」方案,人們也是深信不疑。. 比方:以「郇」(讀「詢」;周朝國名)作為「筍盤」中的「筍」的 ...

  4. 2018年1月9日 · 「疳積」,俗稱「生積」,常見於幼弱小兒,主要病徵是飲食反常、面黃肌瘦、腹部鼓脹、精神萎靡,所以做到精神萎靡就是「做到隻『生積仔』咁」,簡化之變成「做到隻『積』咁」。 有人認為「積(zik1)」的本字是「瘠」(文讀「zek3」,白讀「zik3」),只是讀時變調而已。 「瘠」者,瘦弱疲憊也;所以做到很疲勞就是「做到隻『瘠』咁」,可「瘠」不是「名詞」! 那位公認的文字學者則認為「積」的正字是「毄」。 據文獻,「毄」有打擊、勤苦用力之意,而「做到隻『毄』咁」就有「操勞」之意。 查「毄」讀「吃」,怎麼音變也轉不了「積」的讀音來,更何況給出的是個「動詞」,這教筆者如何「收貨」呢?

  5. 2016年9月27日 · 2016-09-27.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缸瓦船打老虎--盡地一煲」是一句高頻次使用的廣東歇後語,「破釜沉舟」、「孤注一擲」就是其寓意。 以下是坊間對其出處的主流理解,以及筆者的「狂想」: 眾人的理解:某人在一條滿載缸瓦煲的船上遇上老虎,情急時便拿煲擲向老虎,看看可會把牠嚇退。 某漫畫家的理解:某人在一條滿載缸瓦煲的船上遇上老虎,為保性命,拿起木棍與虎搏鬥。 筆者的「狂想」:情況並非如上述,應是在一條簡陋 (破)的小船上,由於空間有限,煮食時只得一煲可用。 假如「缸瓦船」解作運送缸瓦的船,又假如在船上真的「遇上老虎」,可以做的,當然是順勢「提起缸瓦煲向老虎擲去」,看看可會把虎嚇退。 以上的雙重假設只屬故事情節或電影橋段,應不可能發生於現實生活中。

  6. 2017年10月10日 · 2017-10-10.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舊時日軍身形渾圓短小,加上軍帽的「屁簾1」設計,驟眼看去像棵蘿蔔,中國人就給了日軍一個稱號--「蘿蔔頭」。 由於當時日本人是侵略者,此稱號不歸入「冒犯」之列。 戰後,中國人遂以「蘿蔔頭」作為日本人的通稱。 時移世易,到了今天如還叫日本人做「蘿蔔頭」應算不友好的了。 傳統上,日本人是「跪坐」的。 跪久了腿會發麻,好教養的女人一般保持不動。 還有,以前的日本人都穿「和服」,為了保持美麗的姿態及和服無論何時都不走形,女人也不得不跪着坐。 無怪日本女性的小腿多短而粗,活像兩根蘿蔔。 可能是有了「蘿蔔頭」這稱號,人們便叫這種形狀的小腿做「蘿蔔腳」,而這個「冒犯」稱號也沿用至今,且不光指日本女性。 說到「蘿蔔」,中國有個相關諺語: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7. 2012年12月4日 · 很多很多年前,與報館一位同事北上攻讀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港式中文。 可是,這位老兄自內地移居香港不久,他真的懂得甚麼是港式中文嗎? 我勸他改題目,他迄是不聽;指導老師非廣府人,只說這個課題不錯,可以深入研究,要我這香港人助他一臂。 然而,這位老兄自視甚高,當然不要我從旁說三道四。 結果,論文寫出來了,這才交給我過目。 天! 港式中文這概念他還搞不清楚,只是將一些其他人的文字拼湊出來,這怎得? 但離答辯近了,改也無從改起。 就這樣,他膽粗粗呈了上去。 七位來自各校的委員,三位是粵語專家,四位雖是外省人,卻是知名的語言學家,真是應了「座中自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這詩句,論文自是被否決。 要研究港式中文,首要是來作一個界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