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江海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使所有的河流奔注是因為它容量大善於自處低下的地位, 無論淨穢,皆能容納, 百谷之川自然來朝會,所以才能成為百谷之王, 天下所歸往也, 也 就是眾多河谷匯流歸注的 ...

  2. 2020年5月24日 · 廣論消文 143 142 頁 12 行-143 頁末行 《海問經》云,「龍王,諸菩薩由一種法,能斷生諸險惡惡趣,顛倒墮落。一法云何?謂於諸善法觀察思擇,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諸晝夜。」 《海龍王請問經》中記載:「佛告訴龍王:菩薩只要能把握住一種法,就能夠截斷轉生惡趣之路,免於顛倒墮落。

  3. 2019年12月18日 · 俱生骨肉尚須棄捨,況諸餘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84 84頁5行 – 85頁1行. 癸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第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之三者。. 如是若見須往他世,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第三個根本,是 ...

  4. 2021年2月5日 · 今初,功德有五。 思惟苦有五種作用:① 驅意解脫; ② 除遣傲慢; ③ 羞恥作惡; ④ 歡喜修善; ⑤ 引發悲憫。 謂若無苦,則於苦事不希出離,故有驅意解脫功德。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5. 摩巴說:事實上不存在的內涵,如果依之而修,固然是顛倒了修行 (師父手抄稿和淺釋:雖然修錯了但多多少少還知道修行啊)。 但是明明遭受貪、瞋、痴等三毒,病情非常嚴重 ,我們竟然不知道自己生病了。

  6. 1、在文學關係裡,我們可說曹七巧與長安是「同一個人」,這當然指的不是她們真的「共用一個身體」,而是說她們是「同一種存在」,是相同命運的某種延續。. 2、〈金鎖記〉便在描述這種延續,不可違抗的、不可逃出的,一種沈悶、閉鎖、掙扎無效只能假裝 ...

  7. 2020年4月20日 · 廣論消文133 下至搏食施諸旁生,而作障難,能生無量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33 132頁1行-133頁2行. 【《日藏經》中特說犯戒,受用僧物少許,或葉或華或果,當生有情大那落。. 設經長夜而得脫離,復當生於曠野尸林,無手乏足諸旁生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