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日 · 從疫情下開始的線上團隊經營. 耀鼎通訊處開始採用線上經營是從2020年開始,當時疫情開始升溫,為避免人潮造成病毒大流行,安聯人壽要求各單位分流進辦公室。 耀鼎通訊處的辦公室所在樓層有好幾個通訊處,總人數加起來超過200人,為了響應公司進行防疫,幾個通訊處協商輪流進辦公室,並且大了座位間的距離。 分流進行之後,耀鼎通訊處的夥伴每週有2、3天的時間待在家裡,但是團隊每天9點的早會教育卻不能因此中斷,於是吳懿芷考慮之後,決定使用數位工具移師線上進行。 為了避免夥伴敗給惰性,並延續良好早會學習習慣,吳懿芷要求所有夥伴在線上早會時必須打開鏡頭,保有儀式感,團隊更是為此特別挑選了能夠同時顯示所有夥伴畫面且通話品質不受影響的付費通訊軟體,做為早會工具。

  2. 2023年1月1日 · 國際龍獎IDA,是世界華人金融保險從業人員成功者的代名詞,當中又區分為傑出業務獎及優秀主管獎,以主管獎的部分而言,是為肯定優秀的保險經理人在「人才培育」與「經營績效」上的貢獻,特別設立此項殊榮,表揚其在團隊經營與管理績效上的卓越成就。 優秀主管獎當中又分為優秀主管銅龍、銀龍、金龍及白金獎,申請標準分別為組織中有3位、6位、9位或12位夥伴達成國際龍獎IDA標準,並向國際龍獎IDA執行委員會提出申請者。 而新光人壽鳳山區部區部經理顏偉倫,便在2022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金龍獎,顯見他在帶領團隊夥伴追逐國際榮譽上必定有其獨到的方法,才能使夥伴共同成長,一同朝國際榮耀邁進。 那麼,他又是如何協助團隊共同成長與進步? 榮耀感一旦燃起,就無須擔心業務量.

  3. 2019年8月1日 · 臺灣民眾目前對保險的功能及意義普遍都是正向認同,但對業務人員的認同感卻尚待加強,倘若沒有在行銷初期就扭轉目標客戶對業務人員的刻板印象,極可能讓後續的行銷流程窒礙難行,因此在行銷初期做足「扭轉客戶對業務人員刻板印象」之萬全準備,是 ...

  4. 2020年9月1日 · 一、金融保險知識能力。 保險從業人員因為業務需要,舉凡保險、儲蓄、外匯、基金、經濟、投資、理財、稅法等,都必須涉獵,也自然具備了相關資訊與知識,而這些都是人們一輩子生活中總會與其有所關聯的,無形之中也練就了金融財務的專業與運用能力。 二、人際關係互動能力。 業務工作是跟「人」密切相關的行業,保險業務人員在市場上面對各種不同屬性的客戶,在職場裡與各式各樣的同事相處共事,人際互動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待人接物、謙恭有禮、不卑不亢、舉止得體、進退應對、包容體諒,這些形形色色的經驗,皆會成為珍貴的人際互動能力資產。 三、團隊共好能力。 保險業務團隊常見大家對共同目標一起努力,如業績目標、團隊榮譽、競賽表揚等,而在這過程中常透過彼此激勵、分享、學習追求成功。

  5. 2020年6月1日 · 新時代壽險行銷的演變與突破. 文 陳.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0 年 6 月 1 日. 808. 0. 自一九九二年大陸引入保險代理制度以來,壽險行銷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變化過程,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現在更迎來以「轉型」和「開放」為主題的保險新時代。 回望過去二十八年,我們能從中解讀出哪些行業發展的規律? 行業變化之際,我們又將面臨哪些突破與挑戰? 大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副總經理祝斌,對上述問題予以回答。 致敬來時路——壽險業快速發展的因素. 近十年來,大陸保險業釋放出持續增長的活力與巨大的發展空間,具體得益於以下5因素:

  6. 2021年5月1日 · 2021 年 5 月 1 日. 0. 1576. 介紹保險商品是每一位保險業務人員的職責,但要講到客戶願意購買,又或是彼此頻率相搭與否又是另一回事。 劉怡汝認為「案例分享」是一個走入客戶內心的敲門磚,先感性分享案例,再輔以理性理賠數據,後續的成交就不會太困難。 新光人壽鼓山收費處資深區經理劉怡汝表示,案例分享與單純閒話家常不同,需要有意識地編排,並非說要去偽造內容,而是讓故事內容有完整的起承轉合,分享的力量就會愈強大。 而當敘事者為案例添加更多細節後,不但能讓案例故事的主角更加立體,聽故事的人也會在腦海中產生畫面,自動對應到自己生活周遭類似的人事物,自然就會容易產生共鳴,進而融入故事情境中。

  7. 2022年11月1日 · 什麼是用長遠的眼光來看事情? 就是對事件的關聯性及時間性有一定的評估,像是思考這件事的重要性為何、對自己會有多大的影響,以及要花多久的時間去完成等。 要是關聯性及時間性都模稜兩可,自然就很難有長遠的眼光。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那該如何評斷哪些事情要用長遠目光看待? 我認為應該把「事情」這2個字看得尤為重要。 事情可能是發展,可能是我們所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可能是一個未來,要審慎思考這件事跟你的一生有什麼樣的關聯,更要確定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首要任務就是先要讓「事情」有一個清楚的定位。 相信此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又為什麼總是有人會想要去炒短線呢? 有可能礙於現況而急於求成,又或是只把事情當作階段性的目標,如此容易被短期的變動影響,甚至朝三暮四,沒有可依循的方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