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2日 · 羅瑞卿 (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原名 其榮 ,因長得高大而有 羅長子 之稱, 四川 南充 人, 中國工農紅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 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領導人 之一,曾任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 國務院副總理 、 解放軍總參謀長 等黨、政、軍要職,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軍階。 羅瑞卿早年考入 黃埔軍校 ,隨後參加 國民革命軍北伐 ,之後加入 中國共產黨 。 隨後參加 紅四軍 ,擔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位,之後改為 紅一軍團 保衛局局長,隨 中央紅軍 進行 戰略轉移 。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 抗日紅軍大學 校長、 十八集團軍 野戰政治部主任等職位。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羅擔任晉察冀中央局、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率領第二兵團參與石家莊、 太原戰役 等。

  2. 罗瑞卿 (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原名 其荣 ,因长得高大而有 罗长子 之称, 四川 南充 人, 中国工农红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 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人 之一,曾任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 国务院副总理 、 解放军总参谋长 等党、政、军要职,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军衔。 罗瑞卿早年考入 黄埔军校 ,随后参加 國民革命軍北伐 ,之后加入 中国共产党 。 随后参加 红四军 ,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位,之后改为 红一军团 保卫局局长,随 中央红军 进行 战略转移 。 抗日战争期间,担任 抗日红军大学 校长、 十八集团军 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位。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罗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率领第二兵团参与石家庄、 太原战役 等。

  3. 羅瑞卿. 外文名. Luo Ruiqing. 別 名. 羅其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 南充市 舞鳳鄉 雙女石村 [6] . 出生日期. 1906年5月31日 [2] . 逝世日期. 1978年8月3日 [2] .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延安 中央黨校 [3] . 代表作品. 《抗日軍隊的政治工作》 《羅瑞卿詩詞集》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參加樂安宜黃、建黎泰、金資等戰役 [2] 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戰鬥,參加強渡烏江的戰鬥 [3] 率部六渡赤水,參加回師遵義殲滅國民黨軍吳奇偉師的戰鬥 [3] 參加直羅鎮戰役 [3] 參與指揮百團大戰和領導華北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2] 展開. 主要成就.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贡献
    • 亲属成员
    • 主要作品
    • 人物评价
    • 后世纪念

    [luó ruì qī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公安部原部长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

    在革命生涯中,罗瑞卿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8年8月3日病逝,终年72岁。

    早年经历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5月31日,罗瑞卿生于四川省南充县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南充市舞凤乡双女石村)。 读过私塾和高级小学。 1921年,罗瑞卿入南充中学后,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与家庭发生严重冲突。 1922年,因教师体罚学生,罗瑞卿挺身而出,以理相争。全校学生罢课7天,迫使校方向被打学生赔礼道歉。 1923年春,罗瑞卿考入民主革命家张澜创办的南充县立中学普通班学习。因家境败落。不得不遵从父命,弃学到一绸缎铺当学徒。

    大革命

    1924年,罗瑞卿重入南充县立中学,转入蚕桑班学习。在学校,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阅读了《新青年》、《新蜀报》等革命书籍和进步报刊,并成为学生会和俱乐部的积极分子。5月,参加反对驻南充军阀何光烈征收“佃当捐”的斗争,带领同学抓获征收委员秦同淮。 1925年3月12日,罗瑞卿上街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并与任白戈编演了话剧《孙中山之死》。5月30日,参加以学生会名义组织的“上海五卅惨案外交后援会”,进行宣传演讲活动,发表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声援革命外交的“快邮代电”。 1926年,罗瑞卿前往成都,入实业专修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1927年5月,罗瑞卿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进攻武汉的战斗。7月,赴南昌参加起义,行至九江,得知南昌起义已经撤离,遂返回武汉。

    土地革命

    1928年,罗瑞卿到上海,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 1929年2月,罗瑞卿奉命前往闽西,参与组建并训练地方武装。5月,任闽西红军第59团参谋长,率部配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入闽作战,参加开辟闽西苏区和龙岩、白砂等战斗。6月,所部编入红4军,先后在第2、第4纵队任支队党代表等职。 1930年初,罗瑞卿任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转战闽西和赣南地区。10月,任红4军第11师政治委员,致力于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12月,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5月,罗瑞卿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左腮被子弹击穿,伤及动脉,血流如注,当即昏死过去,经全力抢救方转危为安。 1932年3月,罗瑞卿任红4军政治委员,与军长王良指挥部队在漳州战役中担任主攻,并率部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 1933年1月,罗瑞卿调任红1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由于工作出色,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罗瑞卿参加长征,途中曾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 1935年1月,罗瑞卿参加强渡乌江的战斗。1月26日至3月21日,率一军团保卫局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国民党军吴奇伟师的战斗。5月19日,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率先遣队通过大凉山彝族区,参与指挥了强渡大渡河等战斗。6月14日,率一军团保卫局翻越夹金山。7月10日,率部通过雪山,抵达毛儿盖休整。8月28日,率保卫局走出草地,到达班佑。9月16日,在黑朵寺召开保卫局会议,要求大家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作斗争,一切行动听从中央指挥,坚决跟着党中央北上。9月20日,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11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直罗镇战役。 1936年6月起,罗瑞卿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12月,参加中共代表团,协助周恩来处理西安事变。在主持抗大日常工作期间,坚决贯彻毛泽东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平乱剿匪

    1949年至1959年,罗瑞卿领导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协同有关方面平息了反革命暴乱和武装叛乱340起;建国初期配合国防军剿匪220万人,50年代末基本肃清国内残匪;捕歼、击沉、击伤和缴获国民党船58艘,击落、击伤国民党飞机4架。公安部队还赴朝鲜执行了抗美援朝作战中的后方警卫任务,包括维持战地和后方治安、看押俘虏和警卫板门店谈判等。

    打黑除恶

    1949年至1950年6月,罗瑞卿领导公安部严厉打击城市盗匪和流氓阿飞活动。在北京、上海等13个大城市共缉捕盗匪5477名。处决了大流氓大恶霸,基本消灭了中国大城市各种黑社会势力、封建行会组织等。

    禁毒除害

    建国初期,罗瑞卿领导指挥群众性禁毒运动,打击贩毒、售毒、制毒、运毒的大犯、惯犯及开烟馆的大业主、大窝,亲自过问、具体指导重大毒品案件的破获。至1952年底,清除了祸害中国人百余年的鸦片烟毒。

    第一任妻子:拱平,1919年生于江苏南京。

    第二任妻子:郝治平,河北临漳人。1922年出生于河南安阳。1941年4月3日,与罗瑞卿在辽县桐峪镇结婚。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公安部政治部办公室主任,总参政治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长子:罗箭 ,少将。1938年在延安出生,取名罗小卿。 195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61年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96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装备部副政委岗位上退休。

    次子:罗宇

    三子:罗寰。

    四子:罗原(了了 )

    文章

    《目前政治工作建设上的一些问题》(1941年4月,《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三卷三、四期)。 《谈谈军队党支部与非党群众的联接问题》(1941年6月27日,《前线》十八期)。 《增强我们的生产战线》(1942年2月1日,《新华日报》)。 《新的一年与新的政治工作任务》(1942年4月1日,《前线》第二十八期)。 《应当把对敌政治攻势组织得更有力些》(1942年8月18日,《新华日报》)。 《朝鲜义勇军四周年纪念祝词》(1942年10月10日,《新华日报》)。 《祝伯承同志寿》(1942年12月15日,《新华日报》特刊)。 《略论整顿三风的重点》(1943年2月1日,《新华日报》)。 《关于部队整风学习的几点意见》(1943年2月25日,《新华日报》)。 《把日军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1943年3月15日,《前线》第33期)。 《敌伪军工作方针与基本政策》(1943年3月15日,《前线》第33期)。 《三年来镇压反革命工作的伟大成就》(1952年,《人民公安》杂志1期)。

    图书

    《我国肃反斗争的成就和今后的任务》 。 《罗瑞卿军事文选》(2006年5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罗瑞卿诗选集》(1978年1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华社:罗瑞卿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既是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又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罗瑞卿对开创新中国的公安政法工作、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他为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全军战备训练,发展国防尖端武器和航天事业,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罗瑞卿往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放心。天塌下来,有他顶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罗瑞卿是优秀干部,平时训练、战时指挥均能胜任愉快。

    故居

    罗瑞卿故居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将军路25号,为清光绪年间修建的一座三合院式木结构穿斗青瓦房,面积约300平方米。故居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和厢房。西侧为罗瑞卿及其父母的卧室、厨房及杂物间。东侧正房、厢房里,陈列着200多幅裱装精美、风格各异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其中既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题词,也有著名画家的字画,还有家乡人民的敬书。故居西边为陈列室,展品包括罗瑞卿生前的珍贵实物及文史资料十件、文史照片及绘画百余件。

    铜像

    罗瑞卿半身铜像屹立在故居前的院坝正中。

    活动

    2006年05月31日,纪念罗瑞卿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4. 羅瑞卿事件. 新增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羅瑞卿事件 ,是「 文化大革命 」開始前一年1965年 中國共產黨 發生的一次事件,以身兼 中共中央書記處 書記、 國務院副總理 、 中共中央軍委 秘書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等重要職務的 羅瑞卿 被打倒而告終。 起始 [ 編輯] 更多資訊: 廬山會議 (1959年) 1959年廬山會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黃克誠 被打倒,當上 國防部長 的 中共中央副主席 林彪 提議讓羅瑞卿當總參謀長, 中共中央主席 、 中央軍委主席 毛澤東 深知羅瑞卿「霸道」,對林說:「羅瑞卿渾身是刺,你不怕刺嗎? 」林說不怕。 周恩來 說:「林副主席身體不好,軍隊具體工作總要有人幹。 」 [1] 毛同意林的提議,羅被任命為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

  5. 羅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充市人。 1924年參加學生運動,加入共青團。 1927年春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1928年在上海由團員轉為中共黨員。 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西游擊大隊長,紅四軍59團參謀長,紅軍縱隊、師、軍政委,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長征任中央紅軍先遣團參謀長,陝甘支隊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紅軍大學教育長、副校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教育長、副校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副政委兼第二兵團政委。 新中國建立后,任政治委員會副主任,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工辦主任。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罗瑞卿羅瑞卿 - Wikiwand

    羅瑞卿 ( 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 ),原名 其榮 ,因長得高大而有 羅長子 之稱, 四川 南充 人, 中國工農紅軍 、 中國人民解放軍 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領導人 之一,曾任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 國務院副總理 、 解放軍總參謀長 等黨、政、軍要職,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軍階。 羅瑞卿早年考入 黃埔軍校 ,隨後參加 國民革命軍北伐 ,之後加入 中國共產黨 。 隨後參加 紅四軍 ,擔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位,之後改為 紅一軍團 保衛局局長,隨 中央紅軍 進行 戰略轉移 。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 抗日紅軍大學 校長、 十八集團軍 野戰政治部主任等職位。

  7. 其他人也問了

  1. 相關搜尋

    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