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馮玉祥 (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譜名 基善 , 字 煥章 ,男, 安徽 巢縣 (今 巢湖市 夏閣鎮 竹柯村)人,生長於 直隸省 保定府 (今 河北省 保定市 )。 著名 民國軍閥 ,本屬 北洋 直系 , 第二次直奉戰爭 中倒戈自立為 國民軍 ,後敗退西北故人稱 西北軍 [1] :198 。 1935年晉任 國民革命軍 陸軍 一級上將 [2] 。 生平 [ 編輯] 家庭出身 [ 編輯] 馮玉祥的 父親 馮有茂,有兄弟四人,馮有茂排行第二。 1845年生於 安徽 巢縣 竹柯村,家庭赤貧,馮有茂做泥瓦匠,馮玉祥的伯父與三叔做裁縫,馮玉祥的四叔是 佃農 。

  2. 评价. 著作. 纪念. 家庭. 参考文献. 参见. 冯玉祥 (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譜名 基善 , 字 焕章 ,男, 安徽 巢县 (今 巢湖市 夏阁镇 竹柯村)人,生長於 直隸省 保定府 (今 河北省 保定市 )。 著名 民国军阀 ,本屬 北洋 直系 , 第二次直奉戰爭 中倒戈自立為 國民軍 ,後敗退西北故人稱 西北軍 [1] :198 。 1935年晉任 国民革命军 陆军 一级上将 [2] 。 生平. 家庭出身. 冯玉祥的 父亲 冯有茂,有兄弟四人,冯有茂排行第二。 1845年生于 安徽 巢县 竹柯村,家庭赤贫,冯有茂做泥瓦匠,冯玉祥的伯父与三叔做裁缝,冯玉祥的四叔是 佃农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人物评价
    • 个人作品
    • 轶事典故
    • 亲属成员
    • 后世纪念

    [féng yù xiáng]

    民国时期西北军阀首领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28]原名冯基善,又名冯御香,字焕章, [30]人称“布衣将军”。 [29]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 [28]民国时期西北军的统帅和最高军政首脑。

    冯玉祥在军营中长大。十六岁时,冯玉祥入伍,参加袁世凯所建新军,后升为管带。辛亥革命时,带领所部参与滦州起义。民国成立后,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北伐时期率部参加北伐,1924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曹锟政府。 [31]“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32]冯玉祥积极促进抗日爱国力量的发展,参与“福建事变”,调停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冯玉祥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呼吁团结抗战。 [33]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内战,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2]1947年起,冯玉祥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1月冯玉祥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948年9月1日,冯玉祥在黑海遇难。

    参加革命

    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玉祥出生于直隶青县兴济镇北街(现为沧县兴济镇),后寄籍河北保定。 [2]原籍安徽巢湖,自幼在直隶保定长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冯玉祥刚满15岁,正式入保定五营当兵。 [3]他在父亲冯有茂的指点和管教下,开始“向读书和修养方面努力”。不久,冯有茂因病被裁。冯玉祥为了挣钱养家,愈发刻苦操练、学习,开始阅读《操法》《阵法》等兵书。他看到淮军暮气沉沉,便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2月20日离开淮军,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第三营左队右哨六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冯玉祥升为四棚正目。12月中旬,又被提升为第二营右哨哨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武卫右军改为第六镇,冯玉祥任司务长,随后又升为本连排长,深得协统陆建章和标统王化东的器重。不久,冯玉祥成为陆建章的内侄女婿,得到了陆的提拔和帮助。宣统二年(1910年),冯玉祥被任命为陆军第20镇(师)第80标第三营管带(营长)。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法办,递解河北保定。第79标官兵起义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3日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王金铭为大都督,正式宣布独立。不久,起义军因张建功叛变,损失严重,王金铭、施从云遭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伏兵杀害。冯玉祥得陆建章搭救,幸免于死。 [1]袁世凯编练备补军时,陆建章任左路备补军统领,任命冯玉祥为前营营长。民国二年(1913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升任第一团团长。 [1]民国三年(1914年)7月,冯玉祥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 民国四年(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民国六年(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1月,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段祺瑞派冯玉祥所部第16混成旅开往福建,与孙中山麾下的护法军作战。冯玉祥深明大义,公开通电全国,主张罢兵息争,南北议和。 民国七年(1918年)3月下旬,冯玉祥率部离开武穴,进驻湘西,平定了湘西曾尚武流寇。6月底,冯玉祥率部进驻湖南常德,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冯曾于1913年在北京时开始信仰基督教,因此在常德期间,在军中设教堂,请牧师向全体官兵宣讲教义,并为100多名官兵施行洗礼。

    率师入陕

    民国九年(1920年)6月,直皖战争爆发,驻守沅陵以西的皖系田应诏部及湘军赵恒惕部直逼属于直系的冯部,冯玉祥被迫北撤,移驻河南信阳。直皖战争中直系打败了皖系,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被撤职,直系的第二十师师长阎相文任陕督。 民国十年(1921年),冯玉祥率部入陕,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进攻汉中,陈树藩见难以应战,逃往上海。此时,靖国军内部发生矛盾。冯玉祥借机收编靖国军,于右任、杨虎城一再反对亦未能奏效。 [7]在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之后,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民国十年(1921年)10月10日晋加陆军上将衔。进驻陕西是冯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冯玉祥平生第一次取得了一块大地盘。他统一军政,收编了胡景翼等杂牌军,加紧整顿和训练军队;同时为地方选贤任能,筑路办厂,在省政上颇多建树。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段祺瑞和孙中山联盟对抗直系曹锟、吴佩孚)中,冯玉祥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2月31日授予陆军上将。 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玉祥在孙中山推动下,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5月兼任西北边防督办。民国十二年(1923年)11月14日授将军府上将军头衔。

    北京政变

    主词条: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孙中山、张作霖、卢永祥组成反直三角同盟。孙中山方面的国民党人士徐谦、钮永键、王法勤、丁惟汾、李石曾等,时常与冯玉祥联系,劝冯玉祥联合奉、皖,推翻直系军阀。冯玉祥积极训练部队以加强军事力量,并争取同盟者,与北方将领孙岳、胡景翼等秘密联盟,决心倒戈。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在古北口与奉方代表达成协议:约定事成后,请孙中山北来,奉军不得入关。冯军与奉军在热河停战。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接受张学良50万银元的贿赂, [4]10月19日,冯玉祥召集部下举行秘密会议,宣布倒戈计划,改部队名称为国民军。20日清晨,冯军部将鹿钟麟指挥部队控制了北京全城。曹锟被监视在中南海延庆搂内,旋即清废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此次事件被称为北京政变。并电请孙文北上。导致山海关一路的吴佩孚失败,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进行国民革命。冯玉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参与和支持国民革命。

    政治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29日,直奉战争正式爆发。4月19日,冯玉祥率领第十一师全部由陕出发,向洛阳集中。当直军在长辛店一带战事吃紧时,冯立即派二十一旅李鸣钟部增援。冯亲自督战,大败河南督军赵倜。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冯因战功被任命为河南督军。他颁布《治豫大纲》,惩办贪官,提倡节俭,改良社会风尚、重视教育、发展交通事业。这些政绩为中原百姓所称道。同时他又扩充部队,增强了自己的势力。

    军事

    •滦州起义 冯玉祥参与滦州起义,主要目的是反对清王朝。20世纪初,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在宣统二年(1910年)春,当时冯玉祥在清朝北洋军任第八十三标三营管带,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与王金铭(第二十镇七十九标一营管带)等人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王金铭等积极密谋响应,决定加紧积蓄革命力量,准备在滦州武装起义,并与天津革命组织“共和会”会长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举义事宜。 宣统三年(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民国元年(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及各种文告,阐明军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酝酿、筹划的前期过程,毫无疑问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军事建设

    总评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

    名人评价

    •周恩来: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

    著作

    •冯玉祥著,《我的生活:冯玉祥自传第1卷》,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2月01日。 •冯玉祥著,《我的抗日生活:冯玉祥自传第二卷》,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2月01日。 •冯玉祥著,《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台北市,捷幼,2007年07月09日。

    诗作

    《我》 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求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已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改名之事

    冯玉祥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十一岁因家境贫寒失学,只得住在父亲的营盘里自修功课,其父希望替他补上兵额,领得一些“恩饷”以补助家庭用度。当时他父亲所在的清朝保练军是著名的“父子兵”,一般人是很难补得上的。他父亲的同营好友虽然知道他们的家庭境况,但由于彼此都是在贫困中挣扎的伙伴,除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外,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他们。后来营中有了一个缺额,管带苗某就说:“这回该叫冯大爷的儿子补上去。”主管人员问:“叫什么名字?”苗管带一时想不起来,又怕耽误这一机会,就随手写了“冯御香”三字,后改为“冯玉祥”。

    爱好读书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基督将军

    民国六年(1917年),冯玉祥皈依基督教受洗,并利用宗教力量来控制军队,故有“基督将军”的称号。到北京后,得到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的营救和提拔,作了京卫军营长。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冯玉祥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去美以美会的亚斯立堂(即崇文门堂)参加礼拜,并和该堂主任牧师刘芳结为好友,与其畅谈信仰之道。民国六年(1917年)圣诞节,刘芳牧师在亚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礼,共有94人接受洗礼,冯玉祥将军也在其中。自此,冯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教的教导来管理官兵。为了使官兵对基督教信仰有更多了解,冯玉祥经常邀请教会的牧师到军中传讲福音,教导官兵以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为愿意归主的官兵施洗。同时,冯玉祥也为军中聘请了随军牧师,以更好地传扬福音并牧养军中的信徒。在冯玉祥的这种努力下,部下不少官兵归信了基督。 民国八年(1919年)冯玉祥被调任湘西镇守使,驻守常德。期间,结识了美国传教士罗感恩大夫,罗氏时常给冯部下的官兵看病、讲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南京基督教会在莫愁路举行新堂破土仪式,冯玉祥应邀参加了布道活动,还给教堂的奠基石题了词——“因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稣基督”。冯玉祥的墨宝至今依然存留,常常吸引游人驻足欣赏。

    父亲

    父亲:冯有茂,家贫,泥工为生。

    妻子

    原配:刘德贞。于1905年与冯玉祥结为伉俪,育有两男三女共5个孩子,长子冯洪国、次子冯洪志、长女冯弗能、次女冯弗伐、三女冯弗矜。1923年,刘德贞身染重疾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继妻:李德全。贫苦家庭出身,后考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女中任教。1924年,李德全女士与冯玉祥将军结婚。全国解放后,李德全女士曾任卫生部部长 [27],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子女

    长子:冯洪国,1930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与张自忠、吉鸿昌一道抗日。 次子:冯洪志(1917— )与蒋经国是留苏同学,二人交谊很深,现为美国中籍科学家。是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学家,同时又是材料力学、机械工业等方面的专家。 长女:冯理达,著名病理学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副院长。 二女:冯颖达曾留学前苏联到列宁格勒医学院,195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丈夫吴增菲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们有两个孩子都留学到美国。 三女:冯晓达,1948年同父亲一起在黑海轮船上遇难。 三子:冯洪达

    追悼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遗迹

    1984年,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举办“冯玉祥先生在泰山”展览,院内有补刻的冯玉祥、赵望云合作诗画碑48块、周恩来1941年11月10日撰书《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碑以及冯玉祥在泰山的活动资料等。

    陵墓

    冯玉祥遇难之后,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葬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横跨西溪石峡两岸的大众桥是冯玉祥于1935年所建。 冯玉祥墓在大众桥东首,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安葬,举行骨灰安葬仪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黄炎培赠送挽联,李济深、于毅夫、梅龚彬、张治中、余心清、王昆仑、邵力子、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及其子女和泰安地方各级领导、群众 800 余人参加了安葬仪式。 冯玉祥墓在泰山西溪口东侧,前临深涧,背依科学山,松柏苍郁,旁山临涧,肃穆庄严。 墓为泰山花岗石砌成,墓壁上正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骨灰盒在墓壁中央,外嵌冯玉祥先生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以封穴。头像下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隶书冯玉祥收于1940年5月30日的自题诗《我》。墓阶4层,共66级,四层代表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代表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代表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墓左侧有冯玉祥先生原配夫人刘德贞之墓。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2024年5月12日 · 24种语言. 讨论. 不转换.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冯玉祥 (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譜名 基善 , 字 焕章 ,男, 安徽 巢县 (今 巢湖市 夏阁镇 竹柯村)人,生長於 直隸省 保定府 (今 河北省 保定市 )。 著名 民国军阀 ,本屬 北洋 直系 , 第二次直奉戰爭 中倒戈自立為 國民軍 ,後敗退西北故人稱 西北軍 [1] :198 。 1935年晉任 国民革命军 陆军 一级上将 [2] 。 生平 [ 编辑] 家庭出身 [ 编辑] 冯玉祥的 父亲 冯有茂,有兄弟四人,冯有茂排行第二。 1845年生于 安徽 巢县 竹柯村,家庭赤贫,冯有茂做泥瓦匠,冯玉祥的伯父与三叔做裁缝,冯玉祥的四叔是 佃农 。

  4. 馮玉祥. (民國時期西北軍閥首領) 編輯 鎖定. 馮玉祥 (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28] 原名馮基善,又名馮御香,字煥章, [30] 人稱“布衣將軍”。 [29] 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 [28] 民國時期西北軍的統帥和最高軍政首腦。 馮玉祥在軍營中長大。 十六歲時,馮玉祥入伍,參加袁世凱所建新軍,後升為管帶。 辛亥革命時,帶領所部參與灤州起義。 民國成立後,參與鎮壓白朗起義。 北伐時期率部參加北伐,1924年十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系曹錕政府。 [31] “九一八”事變後出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 [32] 馮玉祥積極促進抗日愛國力量的發展,參與“福建事變”,調停西安事變。

  5. www.wikiwand.com › zh-hk › 冯玉祥馮玉祥 - Wikiwand

    馮玉祥 (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譜名 基善 , 字 煥章 ,男, 安徽 巢縣 (今 巢湖市 夏閣鎮 竹柯村)人,生長於 直隸省 保定府 (今 河北省 保定市 )。. 著名 民國軍閥 ,本屬 北洋 直系 , 第二次直奉戰爭 中倒戈自立為 國民軍 ,後敗退西北故人稱 ...

  6. [3] 事实速览 陸軍一級上將 馮玉祥, 个人资料 ... 关闭. 生平. 家庭出身. 冯玉祥的 父亲 冯有茂,有兄弟四人,冯有茂排行第二。 1845年生于 安徽 巢县 竹柯村,家庭赤贫,冯有茂做泥瓦匠,冯玉祥的伯父与三叔做裁缝,冯玉祥的四叔是 佃农 。 太平軍 攻到安徽时,冯玉祥的父亲外出逃荒,投靠一地主做 佣工 ,陪着地主家的少爷学 武學 ,考武举,结果冯玉祥的父亲考中武庠(官办武学) 生員 ,毕业于投身 淮军 将领 刘铭传 的“铭军”,在差遣队当差,后来慢慢地升到哨官(相當於 連長 ),参加平定 陕甘回乱 ,之后随 左宗棠 进军 新疆 。 随军从新疆调防内地进驻 山东 济宁 。 冯有茂在济宁与当地妇女游氏结婚,次年生长子冯基道,(共有七个儿子,其中冯玉祥是次子。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