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4 月 1 日. 229. 0. 從業久了,難免會遇到瓶頸,或者身陷舒適圈中,差別只在於是否能夠輕易跨越。 如果陷於其中的時間長了,有些業務員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就此停滯不前。 而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GREAT IDEALS GROUP營業組經理巫晉蒶,雖然在舒適圈中待了10年之久,但是基於對客戶的責任、對保險的認同,以及對主管的支持,她一直堅持著沒有離開行業;而在2010年開始帶領團隊之後,她終於借力全新思維,突破了10年未曾動搖的堅固瓶頸。 巫晉蒶回憶,1998年時,她追隨先生禮祥資深集團經理的腳步進入了保險業,除了想要成為先生的助力以外,也想借助銷售建立自信心。

  2. 2024年4月1日 · 2024 年 4 月 1 日. 0. 105. 在成功獲取一位客戶後要是能深入經營對方家庭不僅能為家庭成員送去更多保障甚至以家庭保險顧問的身分成為聯繫彼此感情的橋樑陳靜芳從服務出發與客戶締結朋友般的關係進而使其願意將全家的保險規劃都交付其中的成功經營關鍵為何隨著人生階段推移客戶的家庭成員會不斷增加所面對的人生風險也會隨之改變保險業務員的職責便是在客戶的風險破口出現之前早一步提醒其做好準備。 台灣人壽中興通訊處區經理陳靜芳表示,在實際提供服務之前,不妨先換位思考,設想倘若自己是客戶,會希望得到哪些服務? 對她而言,最希望的是能有一位保險顧問,定期告訴自己保單資產累積的近況,以及現有的保障為何,如此當人生階段改變時,才會知道能規劃多少額度的保單,而資金又從何而來。

  3. 2020年2月1日 · 1082. 許多業務團隊面臨組織老化和產能低問題,兩者相互惡性循環導致保險公司低估業務團隊的重要性。 即時發現團隊問題,運用全方位蛻變方程式,保持團隊活躍,績效及產能也能相應提升。 現今保險業已是八 後與九 後活躍的時代,卻有不少團隊來不及建立新生代領導人,近年來嘉虎院長在8個國家協助許多保險公司蛻變,避免組織老化而產生問題。 嘉虎指出,保險公司的經營要點有4:股東、內外勤員工、客戶及社會,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必然都是做大、做強、做精,不論是做規模、做品牌,抑或是做績效,都要考量以上4點。 經營方向也跟著時代不斷演變,從過去著重規模,逐漸到市場份額,以及公司的利潤等,而如今保險公司的經營轉向重視內含價值。

  4. 2019年10月1日 · 保險是人的事業,人才的引進是一個單位邁向績優的基礎,因為唯有源源不斷、大量的引進優秀人才,才能持續提升團隊成員水準。 國泰人壽專招佳德通訊處處經理俊閔認為,團隊的績效來自於人數與產能的結合,有足夠的人才,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產能,讓一個團隊達至績優。 有人,才有人才,有人才能造就主管,而足量的主管不斷增員新人,才令團隊不斷擴大。 在專招佳德通訊處,有42.8%的夥伴屬於入行未滿兩年的新人,充足的新人會帶來年齡層之間的活絡,也讓習慣於固定做法與節奏的資深夥伴們,能夠得到適度的刺激與開拓新眼界。 但是人才應該如何招募? 各大保險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增員辦法,國泰人壽自也不例外,但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俊閔如何活用國泰人壽的增員系統,讓團隊人才源源不斷? 意願比能力更重要.

  5. 2023年6月1日 · 本次《Advisers財務顧問》邀請到YouTube 14萬訂閱頻道主、上勤理財規劃顧問資深顧問立侖,為讀者分享其個人3年來成功經營自媒體的經驗,以及箇中關鍵作法和應掌握的要點。 立侖在金融保險業已有超過10年的資歷,他3年多前還在傳統壽險公司服務時,由於業績面臨瓶頸,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顆轉型成為「財務顧問師」的種子。 他當時覺得,客戶的拒絕和不信任是源自於自己對專業的瞭解不足,同時他也發現,雖然團隊每一週都有相當豐富的訓練與課程,但是每當將這些內容拿來做為與客戶間的談資時,常會被客戶覺得「你就是要來賣保險的」。 因此,他改變了展業模式,將吸收到的市場資訊及理財知識編排成一部部的影片,上傳到社群媒體上。 除了能發送給客戶、準客戶作為分享外,也能夠當作學習歷程的記錄與軌跡。

  6. 2023年7月1日 · 禮祥認為,團隊應該扮演「第三個家庭」的角色,給予新人溫暖和關懷,透過彼此聆聽、信任,達到長、中、青三代共同成長的目的。 以下摘錄自《雙贏人生》與《淬練》,分享資深團隊長的領導經驗: 溝通守則:聽出沒說出口的心裡話. 當我們學會「聽話」,認真思考說出的每句話,雖然話不多,卻能句句正中靶心,說中他們的「心事」。 我們常會看到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會用反面的教育,經常拿他們的同儕來相互比較,又時常給予孩子負面評價,不知不覺就打擊到他們的信心。 其實管理年輕的團隊夥伴,就和教育孩子相似,主管彷彿是夥伴的父親或母親,除了要當他們的朋友,更要給予愛和關懷。 張睸峭常常將這些年輕的小朋友,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孫子」,溝通的守則是先成為他們的朋友,瞭解他們的心聲,讓他們覺得你懂他們,跟他們是「一國」的。

  7. 2021年7月1日 · 1471. 0. 作家龍應台6月在臉書上表示,她與兩位在德國的兒子視訊通話,但內容有點超乎其預料。 當她恐懼地說「街上有猝死者」,兒子回答「嗯,這是我們去年2月的狀況」,她沮喪地又說「老人院爆發感染」,兒子回答「嗯,這是我們去年3月的情況」,她再說,「政府領導層與藥廠有圖利勾結的說法傳聞四起」,兒子們說,「嗯,我們這裡去年中也有同樣的說法。 龍應台也向兒子抱怨「我每天都很悲痛、憤怒,又覺得無能為力,非常挫折」,這樣的狀況臺灣已持續1個月,兒子卻回應她,「我們在封鎖中悲痛、憤怒、無能為力的狀態下活了整整1年半,所以可以告訴妳:「不必這樣。 該怎麼活就怎麼活,該運動就運動,該讀書就讀書,該走路就走路,該吃飯就吃飯,該種花就種花,該開心就開心。 生活是自己的堡壘」。 「馬來西亞也經歷過上述階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