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4日 · 77歲的加德納已經出版超過30本書,仍然樂於筆耕。 在2020年出版的回憶錄《A Synthesizing Mind》(暫譯《統合心智》)中,除了暢談他的學習與成長歷程,探究這些脈絡的過去,也指出未來教育與社會發展的方向。 這本書再度成為教育者「追星」的目標,彷彿可以藉此解剖他的腦,找到學習與成長的法寶。 8種多元智能,打破 IQ 決定論. 長年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的加德納,在1983年就提出,人類有「多元智能」,除了我們在傳統智力測驗中看過的語言、數學邏輯與空間,其他像是音樂、身體動覺、內省、人際等智能,也對於人與社會的發展和成功至為重要,值得父母與老師們探索,啟發孩子的天賦。

  2. 2023年2月17日 · 免費運筆練習下載1: kid zone.ws 。 從該網站下載學習單後會得到一個GIF檔,需先貼到word等軟體上調整大小後再列印。 素材較為簡單,除了沿著虛線描繪的圖案、線條模板,也有連連看的版型,讓孩子透過配對方式連線、練習畫出折線與直線。 截圖自kid zone.ws。 免費運筆練習下載2: kiddo worksheets 。 網頁提供許多動物、昆蟲、交通工具的描繪模板。 截圖自kiddo worksheets。 免費運筆練習下載3:

  3. 2017年12月1日 · Shutterstock. 從最近的幾場親子講座中,我明顯感到現代父母的焦慮,他們每天盯著孩子,若別人的孩子會了什麼,而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就異常焦慮,甚至還會因此打罵孩子出氣。 其實,歷史上很多偉人都是大器晚成的,王陽明就是到五歲才會說話。 孩子開竅的早晚跟基因有關係,教養孩子要像燒東坡肉一樣,「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急不得的。 大腦若還沒有成熟,拚命訓練孩子只會使孩子恐懼學習。 馬友友的母親說她從來不曾因為馬友友大提琴拉的不好而打他,因為打了他,他就對拉琴恐懼,一恐懼,他就不會去練琴,就不可能成為大師了。 孩子若有某方面的天賦,他會學的容易、表現的好。 成就感會使大腦產生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研究發現,成就感愈高,多巴胺愈多,他愈喜歡去做。

  4. 2020年9月23日 · 作為全球數位學習的先驅薩曼可汗透過越洋連線提出線上學習平台的優勢包括可以提供學生用自己的速度學習重複學習但是可汗也強調在學習裡人與人的連結也同樣重要,「學校就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可汗說。 他舉例,學生可以透過線上平台學習基礎的理論和概念,而到了教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解決問題、聆聽、提問、玩遊戲、手作,從事更多互動性的活動。 可汗總結,學校的重要性在於,如何與人溝通、互動。 譬如課堂上老師一句鼓舞學生的話,這都是科技無法取代的地方。 為了達到互動的目標,可汗也打造了 schoolhouse.world 網站,透過家教老師,在網路上打造小型的互動教室。

    • 評估?確診?用藥?重點在找到適合孩子的教養策略
    • 看見 ADHD 孩子內在和外在的困境
    • 成年 A 咖,找到和 ADHD 共處之道

    ADHD 在醫學上的解釋為腦部神經傳導功能失調,精神科對 ADHD 診斷也有明確的觀察指引,但面對尚在形塑性格、行為模式的兒童來說,「確診」的意義是什麼?很多家長憂心忡忡到醫院評估,就是希望得到醫師「不是過動」的保證,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梁歆宜語重心長表示:「會來找我,表示家長認為孩子的生活、學習已有狀況。」 梁歆宜認為,孩子「確診過動」對家長來說苦澀、艱辛,但結果若「不是過動」或者「過動邊緣」家長仍需正視問題,「就算評估結果不是過動,孩子遇到的問題也不會自動消失。」梁歆宜提醒,每個小朋友特質不同、困難也不一樣,家長不應把問題簡化成:確診只需考慮是否用藥、不是過動的長大就會自己好。「這樣無法解決孩子在家庭、學校遇到的困境。」 多年來幫助這麼多過動孩子的梁歆宜表示,找專業醫師的意義除了評...

    ADHD 是一種病嗎?本身具有 ADHD 特質、身為桃園居善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吳孟修表示,ADHD 核心症狀是與其他同心智年齡者相較:專注時間短、衝動、易分心,這個特質會存在一輩子。他比喻,如同視力、身高一樣,過動是一個比較出來的結果,例如:考駕照有視力最低要求、而大部分公眾設施設計給150-180之間的身高,身高太高或太矮都不方便。因此,ADHD 也是跟同儕比較出來,當注意力差到會影響到基本生活能力,才被定義達到疾病的程度。 擁有ADHD特質的孩子,先天較無法控制自己,這是內在的困難,除此之外,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策略長、台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吳怡慧觀察,「網路的誘惑」和「教育系統支持難以客製化」,是目前 ADHD 孩子最大的外在環境考驗。 手機成癮是新世代孩子的共同問題,但對容易分心、...

    為了減緩 ADHD 特質生理上的困難,用藥,一直是過動議題中的大哉問。《親子天下》訪問已長大的 ADHD 成年人身上,看見不同的治療策略:有人從來沒服過藥、也有中間停藥後因需要重新服藥,或是成年後自行選擇藥物協助的。不管是哪一種,吳孟修認為,重點在 ADHD 本人是否在醫師專業的協助下,了解自己用藥後的效果、副作用等對身心的影響,藥物的幫忙是否能解決 ADHD 面臨的困難,「好的用藥策略沒有一定答案,而是把藥當工具使用,並非堅持不吃藥才是進步。」 兒童心智科醫師、宇寧身心診所所長吳佑佑曾表示:「過動症的治療絕對不只是用藥,用藥就像給近視的患者配戴眼鏡,幫助他看清楚,而看清楚後,所有的學習都要靠個人去努力獲得,藥物是 ADHD 整體治療中的一部分。」(看更多>>兒童心智科醫生吳佑佑:每個用藥建...

  5. 2021年5月6日 · 讚美: 是「外顯行為」、是結果,對孩子來講,這些是無法自己控制的;既然是無法自己控制,就代表可能會失去讚美。 鼓勵: 是「內在表現」、是過程,我們是稱讚孩子一路以來的努力與付出,對孩子而言,是可以掌控的,他可以選擇做與不做。 因此「鼓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三種方式,把習慣的「讚美」轉化成更有力量的「鼓勵」 一開始要把「你好棒」、「你好厲害」等等習慣用語,轉化成正向的鼓勵句型,我們可以參考美國正向教養協會所提供的方式,再依據不同的情境去運用,讓家長簡單幾句話,輕鬆為孩子帶來正能量! 一、描述性的鼓勵句型:「我發現/我注意到」 自我負責. 例如,「我發現你今早自己折被子了。

  6. 2016年12月17日 · 每一位職業婦女都經歷過,一邊加班一邊心焦還在安親班的孩子,安親班是雙薪家庭的重要支援系統。 但是如何選擇「理念相近」的安親班,才能善用這個課後時間的幫手,而不過度依賴,剝奪孩子學習的空間? 楊煥世攝. 《親子天下 》走訪資深教師和多年經驗的安親班業者,為家長綜整出有效的5大「安親班使用守則」: 守則一:上小一之前,多花點時間訪查與面談,找到理念相近的安親班。 家長和安親班的關係可說是「互相需要」,但在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之前,不妨透過社區家長之間的口碑,和實地觀察安親班環境、經營者理念等等,增進雙方的了解與溝通。 安親班,是孩子學習的幫手或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