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8日 · 白高敦 (英語: James Gordon Brown ,1951年2月20日 — ),通稱 白高敦 ,中國大陸稱為 戈登·布朗 ,台灣稱為 戈登·布朗 , 英國 政治人物 ,生於 英國 蘇格蘭 格拉斯哥 ,曾任 英國首相 、 財政大臣 及 工黨 黨魁。 2007年至2010年擔任 英國首相 及 工黨領袖 ,1997年至2007年則於 工黨政府 中任 財政大臣 。 1983年至2015年白高敦亦為 英國國會 議員 ,前後分別代表 東鄧弗姆林 (英語:Dunfermline East (UK Parliament constituency)) 及 柯科迪和考登畢斯 選區。 白高敦在 愛丁堡大學 獲得博士學位後,曾於一間 繼續教育 機構內授課,後成為 電視台 記者 。

  2. 白高敦 ( 英國駐港領事館 用嘅官方漢化譯名, 新華社 等 中國 傳媒譯做 戈登·布朗 , 英文 : James Gordon Brown , 1951年 2月20號 —)係 英國 君主立憲 史裏面第52位 英國首相 (按慣例係首席財政大臣,兼埋公務員事務大臣,亦會同時兼任 樞密院 顧問官),亦係 ...

  3. 英國首相. 白高敦 在2007年6月27日接替 貝理雅 出任 英國首相 ,他在6月28日公佈了內閣名單,是為首次組閣;在2009年6月5日,他復對內閣進行大規模改組。 第一次白高敦內閣 (2007年6月—2009年6月)[ 編輯] 白高敦 — 英國首相 、 首席財政大臣 兼 公務員事務部長. 戴理德 — 財政大臣. 施仲宏 — 司法大臣 兼 大法官. 夏雅雯 — 下議院領袖 、 掌璽大臣 兼 婦女及平等部長. 艾嘉蓮 女男爵 — 上議院領袖 兼 樞密院議長. 文禮彬 —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施卓琪 — 內政大臣. 彭德 — 國防大臣 兼 蘇格蘭大臣. 博雅文 — 兒童、學校及家庭大臣. 鄧俊安 — 創新大學及技能大臣. 彭浩禮 — 環境食物及鄉郊事務大臣. 莊翰生 — 衛生大臣.

  4. www.pimco.com.hk › zh-hk › global-advisory-board全球顧問委員會 | PIMCO

    白高敦(Gordon Brown) 白高敦博士在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間擔任英國首相。此前,他於1997年至2007年期間出任英國財相,成為兩個世紀以來任期最長的財相。他獲英國愛丁堡大學頒授歷史哲學博士學位,在加入英國國會前曾為大學講師。

  5. 白高敦主義 ( Brownism )是一個 英國 政治術語,它最早由 BBC 記者 馬克·伊斯頓 (英語:Mark Easton) 提出,用來描述 白高敦 的 政治意識形態. [1] 支持白高敦主義相關的人被稱為「白高敦主義者」,這個詞被用來描述意識形態上接近白高敦的人。 [2] 一般情況下,經常被用作貝理雅主義—形容 貝理雅 政治意識形態的詞彙—的反義詞。 在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中,社會學家 安東尼·吉登斯 認為,與 貝理雅主義 不同,白高敦主義者對市場驅動的改革,如學費改革和建立市場化的基金會醫院,往往不那麼熱心,而更熱衷於國家的作用, [3] 不太關心工黨與工會的聯繫 [4] 並批評媒體管理技術,如使用 政治化妝師 。

  6. 2024年4月9日 · 英國前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今早出席滙豐首屆全球投資峰會時致辭表示,現時國際間的合作較以往減少,故超級連繫人的角色便能發揮作用,「我們正在思考如何重新全球化,如何重新配置全球化所需的合作或聯繫,而香港特別是通過其超級連繫 ...

  7. 2014年12月3日 · 【本報訊】英國前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宣布,不會競逐連任下議院議員,從而結束長達32年的國會議員生涯。 他在家鄉發表演說,指是時候讓位予有新思維的後進之秀了。

  8. 2024年4月9日 · 白高敦:主要經濟體需合作解決成本及通脹上升等問題. 英國前首相白高敦表示,當前全球保護主義興起,雖然政府的補貼政策,或有助加強本土科研及基建,但亦帶來成本上升、通脹壓力和供應過剩等問題。. 他認為,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仍然需要 ...

  9. www.wikiwand.com › zh-yue › 白高敦白高敦 - Wikiwand

    白高敦(英國駐港領事館用嘅官方漢化譯名,新華社等中國傳媒譯做戈登·布朗,英文:James Gordon Brown,1951年2月20號—)係英國君主立憲史裏面第52位英國首相(按慣例係首席財政大臣,兼埋公務員事務大臣,亦會同時兼任樞密院顧問官),亦係英國

  10. 2024年4月9日 · 白高敦:主要經濟體需合作解決成本及通脹上升等問題. 英國前首相白高敦表示,當前全球保護主義興起,雖然政府的補貼政策,或有助加強本土科研及基建,但亦帶來成本上升、通脹壓力和供應過剩等問題。 他認為,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仍然需要國際性合作解決問題,特別是歐盟及中國等出口型經濟體,對全球合作的前景仍樂觀。 白高敦在香港出席滙豐全球投資峰會時表示,世界正朝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