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16日 · 暴雨不約而同是中大校長沈祖堯及黃修平最愛影片映後安排了兩人對談黃說新亞校歌對他創作低潮時的影響: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天啊就不正是前文說杜篤之李屏賓他們面對逆境的精神!《暴雨1990 年在港公映,我看後很喜歡。

  2. 《十月圍城》是個百多年前的香港革命故事。 在這個政治冷漠歷史痴呆的地方,香港人對此題材理應不多接受,甚至反感。 跑去買票的大眾可能都是為了看明星,看再造香港百年前的皇后大道中而已。 然而上畫不久,網上好評如潮,有些讚賞情節緊張,上了一堂既激情又悲壯的歷史課,欣賞那些犧牲的小人物。 這樣的反應好像有些反常。 究竟片中的「革命」對今日和諧主導一切的香港又有甚麼衝擊? 當中「革命」對他們來說是甚麼一回事? 片中孫中山對各省代表解釋革命是甚麼回事:「十年以前……革命,當時我說,革命就是為了四萬萬同胞,人人有恆業,不啼飢,不號寒,10年過去了,與我志同者相繼犧牲,我從他鄉飄泊從臨,革命二字於我而言不可同日可語,今天再道何為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

  3. 2017年8月4日 · 1981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原來開幕電影是由鳳凰公司出品、方育平導演的《父子情》,不料,主辦電影節的當時的香港市政局突然改變原來安排,臨時將《父子情》抽掉,另外安排了日本電影《太陽之子》作為電影節開幕電影。 至於發生在五六十年代的將所謂“親共”電影人驅逐出香港或進行拘捕,對南方公司發行的國產片、蘇聯電影屢屢進行刁難,不是禁映就是無理要求刪剪,當年著名國產片《白毛女》遭到禁映、《林則徐》屢禁就是典型一例。

  4. 2003年12月1日 · 香港意識之終結──《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在《無間道》近片末的天台戲上,劉建明(劉德華飾)被陳永仁(梁朝偉飾)用手槍指著頭顱,香港意識面臨分化時刻──代表殖民時代所有港產片中臥底探員共同命運(雙重效忠)的陳永仁,最後由選擇做好人 ...

  5. 2015年9月14日 · 《同命鴛鴦》(1960)是長城出品的名作,由朱石麟導演,長城的當家女星夏夢主演,影片改編自福建莆仙戲《團圚之後》,《同命鴛鴦》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關於本片的藝術成就、 戲劇結構和悲劇意識,可參舒琪先生的章〈《同命鴛鴦》的悲劇成份〉(《戰後國、 粤語片比較研究:朱石麟,秦劍等作品回顧》,頁70-73)。 筆者只就悲劇一點作些許申論。 《同命鴛鴦》的悲劇性一方面來自封建儒家的道德觀念,令一個表面上體現了忠孝節義的家庭落入徹底崩潰的局面,另一方面影片體現了神秘的天意、 命運的無常,正如片名暗示兩代男女面對同一的悲慘命途。 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借用叔本華的悲劇學説,指出悲劇有三種之別,一是極惡之人交構,二是盲目的運命,三是普通之境遇,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6. 2006年1月22日 · 《半醉人間》香港人需要一個醉人的家?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會員評論. 《半醉人間香港人需要一個醉人的家? 作者 賓尼 2006-01-22. 導演:邱禮濤、晴朗. 編劇:張帆. 主演:盧巧音、黃婉伶、周國賢、陳文媛. 從喝酒出發的香港電影,去年有一部頗為叫座的《千杯不醉》,不到一年,2006年初也就有一部《半醉人間》,導演是邱禮濤和晴朗。 《半醉人間》有意無意地在說:酒醉的世界好,但清醒的現實世界其實也不一定壞。 電影從一家名叫「半人間」的酒吧出發,借當中來來去去的人物及故事,交織成一部具有寫實風格的作品。 整部電影的敘事結構都是採用以人物帶故事的散漫方法,由酒吧女老闆Candy(盧巧音飾)開始,轉到新來的伙記Paul身上,然後是車行的小職員和老闆,接著又回到Candy身上。

  7. 2022年1月31日 · 首頁簡介作者. 被發瘋的天才 安東尼.. 亞陶和他的殘酷劇場創作 . 搜尋. Google. 「既是天才,又是瘋子」這種文藝創作者的形象已然十分陳套刻板,而刻板印象會削弱我們想像與思考的能力——當我們以此談天說地之時,往往沒有清楚意識到自己在談論的對象其實是怎麼樣的。 這些藝術家、詩人、哲學家所體現的是多種矛盾的結合:痛苦與熱情、真實與虛無、誤解與頌揚。 當中梵高是最廣為人知的例子:生前被冷落,死後被崇拜。 但一般人大概都沒聽過安東尼.. 亞陶(Antonin Artaud)這名字。 這種落差或許源於:梵高畫出了感動所有人的花火,而亞陶提倡的「殘酷劇場」則試圖以生命的醜惡與暴烈去衝擊觀眾,而非以賞心悅目的事物來討好他們。 亞陶也寫詩、畫畫,年輕時是巴黎先鋒派的一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