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哈羅德·韋爾遜. 占士·哈羅德·韋爾遜里沃的韋爾遜男爵 , KG , OBE , FRS , PC (英語: 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 ,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 英國 政治家 ,兩任 首相 。. 他曾分別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0月的大選中勝出,雖然每次在 ...

  2. 哈羅德·韋爾遜 英国前首相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詹姆士·哈羅德·威爾遜里沃的威爾遜男爵 , KG , OBE , FRS , PC ( 英語: 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 , 1916年 3月11日—1995年 5月24日 ), 英國 政治家 ,兩任 首相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簡介
    • 早年生涯
    • 國會生涯
    • 反對黨生涯
    • 首相生涯
    • 略論
    • 晚年
    • 推翻陰謀

    詹姆士·哈羅德·威爾遜,里沃的威爾遜男爵,KG,OBE,FRS,PC(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是20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英國政治家。曾分別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974年6月的大選中勝出,雖然他每次在大選只是險勝,但綜合而言,他在大選贏出的次數,冠絕所有20世紀的英國首相。另外,比較其他同時代的政治人物,他被普遍認為是一位智慧型的政治家。

    •中文名:詹姆士·哈羅德·威爾遜

    •外文名:James Harold Wilson

    •國籍:英國

    •出生地:英格蘭西約克郡哈得茲菲爾

    •出生日期:1916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1995年5月24日

    英國首相(1964~1970,1974~1976)和經濟學家。1945年作為工黨成員入選議會,成為工黨左翼代言人。1963年被選為工黨領袖。就任首相後盡力與歐洲大陸保持緊密聯繫,並努力支撐衰落的英國經濟。曾試圖解決羅得西亞問題,但未成功。1976年意外地宣布辭職。同年被伊莉莎白女王封為爵士。著有《工黨政府》(1964~1970)和《不列顛的管理》(1976)。1983年被封為終身貴族。

    威爾遜於1916年出生於英格蘭哈得茲菲爾(Huddersfield)的一個政治家庭,比他日後的對手希思早數個月出生。威爾遜的父親赫伯特早年活躍於自由黨,後來則加入工黨。威爾遜8歲的時候曾到訪倫敦,並曾在唐寧街10號的門口留影。

    威爾遜早年獲得獎學金,入讀哈得茲菲爾皇家會堂中學(Royds Hall Secondary School, Huddersfield),但在1931年的時候,他在一次童軍遠足中喝了受污染的牛奶而染上傷寒,使他有數個月要告假就醫。到了翌年,他任職工業化學家的父親因為人手過剩而被解僱,威爾遜遂舉家遷到威勒爾(Wirral)的斯比塔耳(Spital)尋求工作。他在那裡的威勒爾文法男校(Wirral Grammar School for Boys)就讀中學六年級,並成為了學生代表(Head Boy)。

    威爾遜在中學的成績十分出眾,促使他在1934年取得獎學金,入讀牛津大學的耶穌學院,修讀歷史。在大學裡,他曾經加入自由黨,但後來受到G·D·H·柯爾的影響而轉投工黨。第一年學年後,威爾遜轉讀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後來更以一級榮譽畢業,旋即被校方聘用,成為該校在20世紀其中一位最年輕的導師(don)。

    威爾遜在1937年成為牛津大學新學院的經濟學講師,在1938年起又成為了大學學院的經濟史講師(自1938年至1945年也是該校的研究員)。在這段時期,他也是威廉·貝弗里奇的助理研究員,專門研究失業和貿易周期。

    在大戰踏入尾聲的時候,威爾遜開始尋求在臨近的大選中,覓得一個下議院議席,於是他被指派出選奧姆斯克(Ormskirk)選區,挑戰另一候選人史蒂芬·金-賀(Stephen King-Hall)。最初,威爾遜打算在大選召開前夕才宣布參選,但他卻意外地答應立即宣布參選,結果被迫提早脫離公務員行列。在這段時間,他寫了《採煤業的新政》(A New Deal for Coal)一文,以他在大戰期間的工作經驗,反駁國有化有助提升煤礦採礦效率的理論。

    在1945年大選,工黨擊敗保守黨,在大選中取得了大勝,而威爾遜也順利地當選國會議員。但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立即被聘任為公務部(Ministry of Works)的國會秘書。兩年後,他被改派為海外貿易秘書(Secretary for Overseas Trade),任內曾數次到訪蘇聯,商討貿易事宜,但這些外訪在日後卻遭對手指為有通敵之嫌。

    在1947年10月14日,年僅31歲的威爾遜被任命為貿易委員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Trade),晉身內閣,成為了20世紀最年輕的閣員。在任內,他大力提倡通過《1947年貿易統計學法案》,改革英國收集經濟數據的法則,而該法案亦一直沿用至今。另外,他又帶頭動議廢除戰時的配給制度。到了1950年大選,由於選區改易,威爾遜轉到新設立的海頓(Huyton)選區,最終以些微的票數險勝。

    為了籌措足夠的軍費以應付韓戰,工黨政府在1951年決定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將對藥物收取費用,此舉使威爾遜跟隨了安奈林·貝文(Aneurin Bevan)的行列,在1951年4月宣布辭去所有政府職務,以示抗議,從此,威爾遜亦開始被視為左派人物。同年10月,工黨政府垮台,威爾遜成為貝文的“靠左派”主席,但不久以後,威爾遜卻開始與貝文保持距離。巧合地,貝文後來在1954年宣布進一步辭去影子內閣的職務,威爾遜遂立即被起用。

    威爾遜是位十分能幹的影子閣員,除了成功使保守黨政府的《1955年財政法案》流產外,他在1956年發表的一則精闢的言論更贏得不少掌聲。當年,擔任影子內閣財政大臣的威爾遜,以“蘇黎世的地精”(gnomes of Zürich)來形容瑞士的銀行家,諷刺他們企圖以投機手段使英鎊貶值。另一方面,工黨在1955年大選落敗後,他曾展開調查,試圖找出工黨落敗的原因,並提出數點有用可行的建議。在1959年,威爾遜又成功將下議院的賬目委員會主席一職,合併到影子內閣財政大臣身上。

    在1960年,仍然被視為左派的威爾遜,嘗試在黨魁選舉中挑戰黨魁曉治·蓋茨克(Hugh Gaitskell),雖然在蓋茨克的帶領下,工黨在1959年大選中大熱倒灶,後來又受廢除“第四款”一事蒙上陰影,但威爾遜仍然落敗。其後在1962年,威爾遜參選副黨魁選舉,卻被喬治·布朗擊敗。此後,他出任影子內閣外務大臣一職。

    1964年至1970年

    受“普羅富莫事件”影響,工黨得以在1964年大選中險勝,於下議院取得4席的多數優勢,並由威爾遜出任首相一職。然而,由於工黨只有僅4席的多數優勢,難以確保政府不會垮台,威爾遜唯有小心行事,在18個月後,即1966年3月,再次舉行大選。這次大選中,執政工黨擴大了多數優勢至96席,進一步穩定了威爾遜政府。此外,威爾遜上任首相後,他鐘愛吸菸斗、穿著Gannex牌雨衣的形象,以及愛到西西里島度假的習慣,也漸漸深入民心。

    在1963年尾的工黨大會中,威爾遜在會上發表了一番重要言論,指“英國將會趕到科學與科技革命的白熱(white heat)中,而過時落伍的工業制度和運作方法則會被淘汰”。這段言論為威爾遜贏得不少支持,使他被視為技術專家政治論者(technocrat)的代表,別具一格地獨立於社會傳統。

    (根據在2005年6月1日公開的內部檔案顯示,威爾遜在西西里島度假時,曾指有假裝成漁船的蘇聯船隻監視他。雖然MI5調查後並沒有任何發現,但仍叫他不要使用無線對講機。)

    在第一段任期內,威爾遜政府創立了公開大學,他一直對這項建設十分重視,並認為這是他任首相的最大成就之一。

    在海外事務上,威爾遜備受殖民地危機的困擾,當中又以非洲的羅德西亞和南非的問題最為棘手。基於原則的問題,威爾遜一直不容許羅德西亞首相伊恩·史密斯(Ian Smith)帶領羅德西亞獨立,因為史密斯是分離主義者,而且又是白人小數政府的領袖,並不能代表當地占大多數的黑人。結果史密斯在1965年11月11日宣布了《單分面獨立宣言》(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簡稱UDI),將羅德西亞從英國獨立。然而,威爾遜不肯退讓,一直對獨立宣言不予承認,隨後更成功向聯合國申請對羅德西亞進行制裁。此外,威爾遜又拒絕應美國的要求,對越戰提供軍事援助,而只同意提供外交援助。

    威爾遜十分著重突顯自己是“大眾的一份子”(a man of people)的形象,從而使他與以往在上流社會出身的政客構成鮮明的對比。在外表上,他操地道的約克郡口音,常常以Gannex牌男裝雨衣示人,該牌子則以工人階級為銷售對象。此外,他又愛吸菸斗(在私人場合卻抽香菸)和吃簡單平凡的菜色。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吃飯的時候,無論是甚么食物,他都總愛蘸很多HP醬。至於體育方面,他則是哈德斯菲爾德足球會的支持者。總而言之,威爾遜第一次當選首相的原因,在在與他樸實的形象有關,因為當時的民眾正需要一位帶現代氣色的領袖,以了結“托利黨在過去13年的施政失誤”。

    儘管威爾遜在第一段任期取得相當的成功,但從第二段任期開始,他的支持率卻一直陷於低潮。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威爾遜未能成功使工黨現代化,而他後期一直全神專注在政治內斗,更換來了施政的失誤。有些人更引伸到,威爾遜的過失,為1970年代末爆發的“不滿足的冬天”埋下了伏線,最終甚至造就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不過,反駁者則指出,因為有威爾遜的恰當管理,才能有效把工黨團結起來,威爾遜下台後,工黨才步向分裂。在現實中,誠然,威爾遜下台後,工黨內各派系不再和平共處,黨內日積月累而成的派系主義更成為工黨在1980年代陷於癱瘓的主因。在當時,對大部分的選民來說,他們視柴契爾夫人主義為唯一對抗乖張的工會的辦法。另一方面,在威爾遜辭職20年以後,在尼爾·基諾克、約翰·史密斯和托尼·布萊爾的帶領下,工黨才得以真正的改革和重生。

    由於威爾遜希望在辭任首相後,能夠繼續成為下議院議員,所以他沒有按慣例接受貴族爵位,但卻接受冊封為嘉德勳爵士。在1983年,威爾遜正式從下議院退休,隨即獲晉爵為西約克郡柯爾克利斯(Kirklees),里沃的威爾遜男爵(Baron Wilson of Rievaulx)。

    威爾遜從下議院退休後不久,他的阿爾茲海默症的病情明顯惡化,精神狀態更不斷衰退。因此在1985年以後,威爾遜已甚少在公眾場合露面。1995年5月24日,威爾遜因大腸癌於倫敦病逝,享年79歲。他的遺體隨後安葬於西西里島的聖瑪利(St Mary's),其墓碑寫有一句話:“時間是萬物之主宰。”(Tempus Imperator Rerum)

    在1963年,曾有變節到美國的蘇聯情報人員秘密指出,威爾遜是KGB派來的間諜。雖然大部份的英美情報人員並不相信威爾遜是特務,但仍有部份人士對此表示相信。據了解,曾經有30名軍情五處的特務試圖拖垮威爾遜的政府,手段包括在1974年背後鼓動阿爾斯太工人協會發動大罷工;以及背後抹黑威爾遜,散布流言,指他是蘇聯特務和愛爾蘭共和軍的同情者,以便增加保守黨在大選的勝算,但這些指控至今仍甚具爭議性。

    BBC在2006年播放的一套節目則表示,威爾遜政府曾兩度幾乎被軍事政變推翻,英國則差一點淪為軍事政府。第一次陰謀發生在1960年代末,英鎊貶值以後,但由於後來保守黨的希思上台,所以政變計畫最後無疾而終。第二次陰謀則發生在1974年,當年英國軍隊曾以演習對付愛爾蘭共和軍為名,占領了倫敦希斯羅機場的跑道,但威爾遜的友人卻指出這是軍隊政變的一次預演。傳言更指第二次政變陰謀的背後策劃者是愛丁堡公爵的舅父蒙巴頓勳爵,而他在政變成功後將代理首相一職。至於從一些秘密錄音中透露,威爾遜在1976年辭職後曾私下表示,他在過去8個月感到未能完全控制國家大局,並說自己的安全受威脅。

  3. 2024年1月16日 · 香港繁體. 工具. 「 麥克米倫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麥美倫 (消歧義) 」。 第一代斯多克東伯爵慕禮斯·哈羅德·麥美倫 OM PC (英語: Maurice Harold Macmillan, 1st Earl of Stockton ;1894年2月10日—1986年12月29日), 英國 政治家 , 保守黨 黨員,曾於1957年至1963年出任 英國首相 。 麥美倫的 綽號 是「SuperMac」,而他在晉升為貴族以前,一直也沒有使用 慕禮斯 來稱呼自己,所以公眾一般叫他作 哈羅德·麥美倫 。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涯 [ 編輯]

  4. 英国前首相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詹姆士·哈羅德·威爾遜里沃的威爾遜男爵 , KG , OBE , FRS , PC (英語: 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 ,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 英國 政治家 ,兩任 首相 。 他曾分別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0月的大選中勝出,雖然每次在大選只是險勝,但綜合而言,他在大選獲勝的次數,冠絕所有20世紀的其他首相。 相較其他同時代的政治家,他被普遍認為是一位 知識型 的政治家。 Quick Facts 非常尊敬的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 閣下, 聯合王國首相 ... Close.

  5. 占士·哈羅德·韋爾遜里沃的韋爾遜男爵KGOBEFRSPC英語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男,英國政治家,兩任首相。

  6. 2016年6月22日 ·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保守黨首相哈羅德·麥美倫Maurice Harold Macmillan麥克米倫開始尋求加入歐洲聯合進程但當時導致英國改弦易轍的原因更多是實用主義外交理念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導致英美關係緊張此起彼伏的殖民地解放運動更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