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2. 范仲淹在檢閱州兵馬后得一萬八千人,分為六部,每部置一將,加強訓練,以敵之寡眾分別出戰。范仲淹主张採取“屯田久守”方針,而韓琦则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夏竦采纳了韓琦的主张,派韩琦和經略判官尹洙回京,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

  3. 慶曆三年(1043年)七月仁宗將西線的三名統帥——夏竦、韓琦和范仲淹,一同調回京師,分別任命為最高軍事機關的正副長官——樞密使和樞密副使,范仲淹以樞密副使,取代王舉正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又編造歌謠說:「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數萬

  4. 范仲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仲淹 (989年10月1日 [1] —1052年6月19日), 字 希文 , 谥 文正 ,好弹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 范履霜 , 苏州 吴县 (今 江苏省 苏州市 )人, 北宋 政治家 、 文学家 、 军事家 、 教育家 。 家庭 [ 编辑] 高祖: 范隋 [2] ,唐朝咸通中为 处州 丽水 县丞,遇战乱不能回乡,因此定居于苏州。 曾祖: 范梦龄 ,在钱氏 吴越国 任苏州粮料判官。 生四子: 范禹谟 、 范浩谟 、 范光谟 、范赞时。 祖父: 范赞时 ,出仕吴越,终秘书监。 宋朝赠太师、唐国公。 父亲: 范墉 ,初仕吴越,宋 太平兴国 三年(978年),从 钱俶 归宋。 终武宁军节度判官。 宋朝赠太师、周国公。

  5.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因母謝夫人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

  6.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范仲淹范仲淹 - 維基大典

    范仲淹 - 維基大典. 范文正公像. 范仲淹 ,字 希文 , 唐 宰相 履冰 之後。 其先, 邠州 人也,後徙家 江南 ,遂為 宋 蘇州 吳縣 人。 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 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迺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 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 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監 泰州 西溪 鹽稅 ,遷 大理寺丞 ,徙監 楚州 糧料院,母喪去官。 晏殊 知 應天府 ,聞仲淹名,召寘府學。 上書請擇郡守,舉縣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選舉,撫將帥,凡萬餘言。 服除,以殊薦,為祕閣校理。 仲淹汎通六經,長於易,學者多從質問,為執經講解,亡所倦。

  7.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跟随母亲改嫁。

  8.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 ...

  9.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 - 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好弹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范履霜,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10. 2020年5月1日 · 谁说范仲淹仅仅是在写淮河上的风浪呢?自出汴京以来,每每闭目闲暇时,自少年到现今的经历,都会一幕幕浮现。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