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7日 · 我做錯時這樣做筆記.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07, 2016. 延續這個筆記術系列的前一篇文章「 [筆記術-2] 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上一篇我提到比起抄他人的說法,寫下自己的說法更有用。 今天讓我們更進一步,討論當面對自己的錯誤時,如何利用「實驗筆記」的技巧,幫助自己「正確且高效率的犯錯」。 犯錯? 是的,你沒看錯,沒有犯錯通常無法找到更好的方法,但也不是說拼命犯錯的人就一定會不斷進步,這裡面的兩個關鍵在於: 是否學會正確的去犯錯? 是否能高效率的避免重複犯錯?

  2. 2021年2月5日 · 我建議的操作步驟如下. 不要再用「當我有意志力時,我可以完成」,當作時間管理的操作步驟。 多加一個步驟:「拆解出任務更簡單、可替代的當下可行行動」 於是流程變成: 困難、複雜、雜亂的任務,拆解出簡單、可替代、可部分完成的當下行動。 任務不一定要一口氣完成,但要能夠開始做出一點小成果。 看到任務慢慢累積出愈多成果,我們自然就只需要更少的意志力去完成它。 這樣才會是正向循環。 可以延伸參考:「 覺察時間管理習慣中的定型心態,開啟「成長心態」的轉變 」。

  3. 2020年3月16日 · Watch on. 以下就直接開始進行圖解教學與方法示範。 在開始之前,我先來描述一下自己正職工作的狀態。 相信常常閱讀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電腦玩物上的經營,只是我的副業與斜槓。 我另外有一個正職工作(出版社),目前我每一年的職場工作現況大概是: 相近類型、不同產品的大型工作專案(通常是一本書籍),每年大約 10 個。 每個專案時程從半年到一年不等。 從專案企劃、執行、結案、行銷、行政流程,都需要管理。 從大型專案會衍伸的小型產品專案(通常是線上線下課程、活動),每年大約 8 個。 每個小型專案時程大約一個月到三個月。 也是必須從企劃到結案,全部包辦。 小活動、小課程就不算在內。 還有各種辦公室的額外瑣事需要處理。 接下來,就看看怎麼用 Notion 來完成工作專案的建立。

  4. 2019年5月4日 · 作者: Esor Huang 5月 04, 2019. 說到時間管理方法,很多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列待辦清單、排行事曆、改快把事情. 完成。. 但是如果想要建立一個更優質的時間管理循環,或許更要在趕著做事情的當下,慢下來一點點做好「 工作的知識管理 ...

  5. 2021年2月2日 · 這時候, 步驟 1 可以換成步驟 1-1 的這個工具:「 Video to Article 」 。 同樣是來到網站,貼上 YouTube 影片網址,就可以把影片中支援的字幕檔案,抓取出完整內容。 如果沒有中文字幕,也可以利用「網頁翻譯工具」,直接在網頁中翻譯出中英對照內容。 (可參考: 兩款可以「中英對照翻譯網頁全文」的 Chrome 翻譯套件比較 ) 而這樣的網頁內容,就可以擷取到你需要的筆記中了。 步驟2:把 YouTube 影片、字幕,複製貼上筆記. 以「 You-tldr 」產生的結果為例,我會直接「全選」右方的所有字幕欄,然後複製、貼上 Evernote 筆記。 這時候,貼上的字幕以項目清單的方式呈現,並且有包含「時間點」。

  6. 2019年8月1日 · 一,先拆解學習結構,而非隨筆記錄: 學習筆記沒有一定的做法,但也不能只是讓隨筆記錄, 我們可以嘗試找到、拆解出,屬於這個學習主題的筆記結構。 例如一則食譜筆記,我需要的結構是: 應該準備的材料. 處理料理的步驟順序. 每一個步驟的關鍵數量與時間,或是要注意的細節. 掌握每一道食譜筆記的關鍵結構,我就會知道怎麼做筆記,怎麼重整資料。 例如當我看到網路上介紹某道食譜的文章,文章是描述性的, 但我可以轉化成上述的食譜筆記結構。 不是單純剪貼一篇食譜文章,不是零散的整理重點。 而是掌握學習結構,建立有結構的學習筆記,以後才能更快速利用。 (利用 Evernote 的大綱筆記功能,可以快速建立有結構的學習筆記: 主題樹狀筆記法:上課讀書筆記第一次寫就有條理 )

  7. 2016年9月8日 · 專準主義,就是集中精力在最少但是最重要的事情上,他有兩個步驟: 步驟1「簡化」:打破重重思考迷障與心魔阻礙, 簡化 我們原本過多的事情。 步驟2「選擇」:在破除與捨離後,更重要的是 選擇 值得專準之事,徹底執行。 簡單生活,不是隨便的小確幸,而是有計畫地讓自己更從容自在。 2. 「簡化」是展現你擁有「選擇讓事情變得重要」的能力. 要開始簡單而專準的生活,首先要開始「簡化」,排除那些次要的事情,但這一步很難,因為我們通常覺得大多事情都很重要,好像都需要去做,於是只能捨棄一點點,但這樣永遠無法進入專準生活,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誤解了「重要」這兩個字的意義。 所謂的重要,不是來自外在條件賦予的價值,而是來自「 我選擇讓他變得重要 」。 書中提到,專注主義者會先建立三個基本認知,然後才開始簡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