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與肩痠痛相關的肌肉有以下幾種,自我緩解的方式一樣是先按摩十關鍵部位,最後找出下面最疼痛的肌肉,再按摩或伸展它,就可以消除肩膀酸痛。 本書作者胡世銓職能治療師. 1. 頭最長肌:先揉耳朵後方頭部筋膜,再去按摩痛點本身。 頭最長肌反射痛區域. 2. 上斜方肌:先檢查枕下、後腦勺區域,再檢查肱二頭肌。 上斜方肌反射痛區域. 3. 提肩胛肌:先檢查枕下、後腦勺區域,再檢查肱三頭肌。 提肩胛肌反射痛區域. 4. 斜角肌:先揉顳肌、再揉臉頰咀嚼肌。 咀嚼肌就是用力咬合時,臉頰旁會變厚變硬的那塊,因為咬合磨牙而造成斜角肌出問題,故要先揉壓軟化顳肌與咀嚼肌後,最後再按摩斜角肌或伸展斜角肌,才能消除肩膀酸痛。 斜角肌反射痛區域. 5. 旋轉肌群:直接按摩棘上肌、棘下肌與三頭肌。 旋轉肌反射痛區域. 緩解步驟:

  2. 2024年5月2日 · 2024-05-02.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運動傷害. 年紀大開始下背痛、常腰痠⋯當心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 神經外科醫師提醒,腰薦椎是骨關節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在於彎曲活動外,也承載著全身的重量。 當腰薦椎骨隨年齡漸長而退化,在反覆性運動下,腰薦椎體會產生結構性變化,產生活動功能問題以及疼痛症狀。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任馮睿哲指出,腰薦椎體結構性變化會造成功能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被包覆在腰薦椎體內的神經血管組織,因結構性變化如黃韌帶肥厚、骨關節肥厚等,受壓而產生各種症狀,包括: 下背痛,肢體疼痛、痠緊、僵直等不適感. 在運動部分,可能出現腰部下背或受壓部位肢體無力. 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不可逆.

  3. 2016年5月25日 · 這裡是35歲的臺灣MMA總合格鬥先驅宋諺一手創立的「武甲」古亭館。 館內的一磚一瓦,多是宋諺親力而為。 順著樓梯走入道場,一旁牆面掛滿他裸著上身,親自示範的武術動作海報。

  4. 2020年2月19日 · 2020-02-19. 知識庫 跑步 保健 運動傷害 運動恢復. 有跑者膝之名的「髂脛束症候群 ITBS」是許多跑者腳上永遠的痛,常見於長距離跑者或自行車選手。 不幸遇到這困擾時該如何緩解? 且看以下物理治療師解說。 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的評估、訓練舒緩與貼紮方式. ITBS 常見成因與位置. 髂脛束是一條由臀大肌及闊筋膜張肌延伸下來密度較高的筋膜組織,這條筋膜往下連接到脛骨外側,可以幫助膝關節伸展及髖關節做外展的動作,在單腳站立的情況下可輔助臀中肌,提供髖關節與膝關節外側的穩定。 而髂脛束症候群 ITBS是因為在過量運動下使得髂脛束的張力過大,造成髂脛束與股骨間富含神經與血管的軟組織受壓迫而產生疼痛。 .成因:

  5. 2018年12月19日 · 2019-03-19. 痠痛對策 觀念 保健 話題. 下背痠痛是身為一個現代人的我們都會遇到的一種傷病,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80%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擾,其中男女性的比例分別為51%與58%,發生的年齡層集中在35-45歲之間,這也顯示出,下背部痠痛的問題都好發於已經在職場一段時間的人,相對來說就跟工作習慣有著脫離不了的關係,這樣的傷病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會是整體國家經濟的問題。 以美國來說每年為下背痛這個問題花費約200億美元,其中有33%用於醫療、22%用於暫時性補償以及45%用於永久性障礙的補償,另外,波音飛機公司也做了一項針對下背痛員工復職率的統計,下背痛達六個月以上的工人復職率約50%;十二個月以上者的復職率只有25%,超過24個月以上的復職率幾乎等於0,這樣的嚴重性可見一般。

  6. 2019年6月14日 · 運動星球. 時常髖關節不適? 你可能罹患「髖關節滑囊」 2019-06-14. 知識庫 運動生理 運動傷害 觀念. 隨著運動風氣的提升,運動傷害的情況也較過去來的普遍,雖然許多運動傷害常發生的部位屬於膝關節較多,但是髖部的損傷確常造成嚴重的疼痛及生活的困擾。 其中髖關節滑囊(Hip Bursitis)為常見的病痛之一。 時常髖關節不適? 你可能罹患「髖關節滑囊」 ©ptandsr.com. 什麼是髖關節滑囊? 在人體的髖關節裡,裡面的滑液囊含有一些黏滑的液體,它能減輕肌肉、肌腱、皮膚與骨骼在活動時產生的摩擦力並緩衝機制。 滑囊液能讓皮膚在關節處滑動,同時使關節進行彎曲、伸展和轉動時正常動作。

  7. 2017年3月1日 · 2017-03-01. 知識庫 運動生理 下半身肌群. 脛後肌位於小腿肚內側,脛後肌肌腱則是位於足踝內側的其中一條肌腱,它沿著脛骨遠端的後面走向腳底,它支撐了腳的骨頭,包括舟狀骨、骰骨、內中外的楔形骨、跟骨,最後附著在第二、三、四的蹠骨上,脛後肌還有負責支撐腳的足弓有穩定腳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墊腳尖、開車時、騎腳踏車等,都需要用到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