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導演陳麗英說請黃淑儀和黃翠如合演母女,因為前者母 親形象深入民心而且好戲,後者則給人感覺清新。 本來女兒對母親曾離棄她有芥蒂,但最後還是

  2. 2016年7月3日 · 《花樣年華》(下稱《花》)明明是蘇麗珍的愛情故事,但王家衛卻安排字幕裡的主詞是「他」。 彷彿是因為「他」的遲疑,「他」的含蓄,「他」的無法穿越玻璃,錯過了時機。 1960 年的蘇麗珍,在南華會遇上旭仔(張國榮);1962 年的蘇麗珍,在. 孫太(潘迪華)和顧太那裡遇上周慕雲(梁朝偉);之前一定在甚麼地方遇上她的結婚對象陳先生(聲音是張耀揚)。 而在大球場致電給空電話亭(《阿飛正傳》中一幕)的那一刻起,她已註定在新加坡給周慕雲的電話中不吭一聲。 作為《阿飛正傳》的延續,《花》不但技巧上更加成熟(每個鏡頭的設計更講究美感),而且訊息更加純粹。

  3. 2004年3月8日 · 經典化的幫兇. 先此聲明,我願意插一腳作經典化的幫兇,只不過不想拍馬屁拍到馬腳上去。 如果從後現代的轉向入手了解(可看李焯桃的〈92-93香港電影的後現代轉折〉,【第十七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刊】,香港市政局出版,1993),其中的美學易幟風潮,與整個懷舊熱浪的降臨,我認為是不可分割。 如果要重析那一段歷史,我會以1990年的《阿飛正傳》及《92黑玫瑰對黑玫瑰》作為開啟懷舊主題的兩端路向,從而加以申論。 在最近出版的【王家衛的映畫世界】中(香港三聯,2004),我已經把《阿飛正傳》利用八十年代意識去重構六十年代想象的入題策略加以說明,而李照興的文章正進一步把其中的酷透(cool)書寫一一明辨。 用一個最通俗易明的說法,是王家衛透過一重向上建構、由浪蕩而生的浪漫想象,去攫取所有觀眾的支持。

  4. 2003年12月29日 · 導演:趙良駿. 編劇:阮世生、林愛華、胡耀輝. 演員:吳君如、杜汶澤、張學友、秋生、黎明、鄭中基、田蕊妮. 六十年代出生的阿金(吳君如飾),經歷七十年代的展翅起飛,渡過八十年代的繁華璀璨,再滾下九十年代的經濟斜坡,性工作者的生活經歷隨 ...

  5. 2021年1月22日 · 近日一部香港紀錄片,吸引了許多影評人及文化人的注意:導演陳安琪新作《水底行走的人》,以香港藝術家黃仁逵作題材。. 黃仁逵生於一九五五年,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法國學畫,八十年代回港後,除了繪畫,也間中參與電影美指的工作,曾經憑《籠 ...

  6. 《胡莉糊濤》在情節上參照孟若的三個短篇小說,焦點是女主角 Julieta(小說名為 Juliet)的半生,她在火車上邂逅了她喜歡的男人(電影中名為 Xoan,小說中名為 Eric),二人同居並生下女孩(電影中名為 Antia,小說中名為 Penelope),可是男人在一次爭吵後打魚,遇海難身亡,而女孩也逐步遠離了自己的母親,過自己獨立的隱修生活,以至有自己的下一代。 小說的特色是含蓄、內斂、跳躍,重點是滲透出生命中的偶然、感覺、孤獨和疏離,換言之,小說由生命中微妙的轉折點出發,而敘述眼光是世故的洞察,篇幅短小精悍,但足以令人產生深入的內省,正是孟若承傳契訶夫以來的短篇小說傳統。 電影呢?

  7. 2020年12月30日 · 翠絲》是第一部直接以跨性別為題的香港劇情電影,由舒琪及廖婉虹監製,電影的另一重點是由形象陽剛的性格演員姜皓文飾演跨性別者,也是「黑仔」從演以來首度擔正長片男主角。 在香港公映之前,先在金馬獎傳來好消息,袁富華憑飾演片中粵劇乾旦「打鈴哥」,贏得最佳男配角,袁富華與姜皓文同樣飾演跨性別者。 導演李駿碩是首次執導長片,他過往的短片《瀏陽河》,曾獲得香港「鮮浪潮」短片節「最佳導演獎」及「鮮浪潮大獎」,他亦有參演電影《看見你便想念你》。 《翠絲》是藉跨性別者的角色,帶出認識及接受「真正」的自己的題旨。 眼鏡店東主佟大雄(姜皓文 飾),51 歲,已婚,「他」意識到內在是女性,礙於道德的禁忌,他一直掩藏那個「她」,只有在獨處,穿上女性衣服時,才感受到內在的真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