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31日 · 作者: Esor Huang 5月 31, 2018.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獲得廣泛傳閱,又同時有破除謠言的正向效果,或是傳遞新知的學習效果。 泛科學上的許多作者,可能是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師或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他們傳遞著各種經過研究統計而產生的知識。 而且不只如此,這些原本好像教科書上的知識,經過他們的寫作,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變得親切,跟我們的生活相關。 變得有用,可以解決我們的真實問題。 變得好懂,讓我們一般人也能輕鬆理解。 並且變成讓我們也想分享、傳遞給別人的知識。

  2. 2018年5月4日 · 1. 確認長久動機. 我想要從跑步獲得什麼成果? 這是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因為確認目標,才能決定我要採取什麼行動。 我是要跑馬拉松? 還是只是運動休閒? 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執行行動。 (可參考: 設定未來目標的真正價值:「改變當下現實感」的最佳手段 ) 而我的長久動機很簡單,就是希望透過持續的運動習慣,讓身體更有精神、腦袋更靈活。 這個動機確認,可以幫我排除很多不必要的干擾 ,例如我第一時間不需要煩惱跑多久、跑多快,可以從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做起。 另外循序漸進的累積動機也很有效 ,因為我之前先養成了輕鬆的走路習慣,但在那個習慣中體驗到身體動能與思考動能間的正向關係,所以在面對更進一階的習慣時,我會更有信心這個動機是有效的。 2. 抓住觸發動機.

  3. 2018年5月30日 · 我從「工作時間」的思維跳脫出來,開始思考人生中更多「優質時間」的利用與平衡。 時間管理和 記帳管理 有點像,但有一個關鍵不同: 金錢可以存下來以後利用,但「時間」一定只能當下利用。 當下沒做選擇,就等於浪費。 或許眼前這個「時間」沒辦法進行原本要做的高難度工作,但如果「選擇」利用來解決另一個生活問題,也是時間的有價值利用。 或許眼前這個「時間」不能照著我原本所想的去做,但如果「選擇」去做可以做的部份,也是時間的有價值利用。 但如果因為原本的做不了,於是沒做選擇,就讓時間流逝,那就不會產生價值。 (我在之前這篇文章討論過「不選擇」造成的問題:「 停止殺時間:用優質時間取代虛無時間 」。 所以雖然時間有很多「受迫」的時刻,例如小孩忽然哭了要去照顧、臨時被安排一個會議, 但我想關注的是下面三點 :

  4. 2015年7月13日 · 作者: Esor Huang 7月 13, 2015. 兩個月前,我在電腦玩物分享了自己做筆記的一個基本格式:「三層空間的筆記法:行動、構思、封存」(註1),因為簡單易上手,而且我自己的實作下確實有讓筆記煥然一新效果,所以獲得許多迴響。. 但是也有許多讀者留言或來信 ...

    • 楊千嬅1
    • 楊千嬅2
    • 楊千嬅3
    • 楊千嬅4
  5. 2018年6月29日 ·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自己「擁有熱情」的方法,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參考:「 如何練習自律?. 不是用犧牲、克制與紀律,而是確認我想要 」、「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 」、「 設定未來目標的真正價值:「改變當下現實感」的 ...

  6. 2018年5月12日 · 1. 列出這一次要確認的重點問題清單. 會議有時候會不小心失焦,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起天,或是想到什麼討論什麼,最後離題而拖長不必要的討論時間。 有時候會議會有議程,但有時候沒有。 無論如何,我都會有個習慣,就是自己先列出這一次我想討論的重點清單,以及我想確認的問題清單。 所謂「重點問題清單」,不是報告資料,而是裡面真正需要釐清的問題是什麼? 真正值得凸顯的重點是什麼? 我通常會問自己,假設會議時間很少,假設最後沒時間才輪到我講,但我一定要確認的重點與問題是什麼? 無論我是不是會議主導者都需要這份清單 。 如果我是主導者,有了重點問題清單,我就知道什麼時候離題,可以把會議拉回討論主軸。 如果我只是報告者,有了重點問題清單,我也知道如何簡潔扼要的說明,並且知道我應該花時間在哪些重點上討論。 2.

  7. 2015年7月5日 · 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玩!讓我幫遊戲想個故事背景 當然,「論語精選大富翁」和那些最經典的大富翁或桌上遊戲相比,真正的遊戲性或許沒有那麼強烈,但我和我老婆為了笑對方居然連論語都忘記(其實是我老婆想笑我中文系連論語都記不住),也還真的玩了兩三個小時就想完成裡面所有的論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