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30日 · 責任與承擔:活佛師尊說故事. 一、責任來自於自覺與發心。. 愿力,非指派,亦非賦予,實乃仁心之發動。. 二、承擔乃責任之踐履。. 有承擔,乃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有承擔,縱或吃盡苦頭,亦甘之如飴,不覺委屈。. 三、如何展現白陽弟子之責任與承擔 ...

  2. 2020年7月6日 · 這兩個都非常重要,下面先講第一部分「明求解脫的心」。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別,謂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處門,謂胎等四,即於其中結蘊相續,是繫縛之體性。

  3. 2016年3月17日 · 編輯心得分享. 大 → 讀作泰。 大甲 → 商書大甲篇,是商朝賢相伊尹告誡大甲之言。 大甲為商湯之孫,太丁之子,太丁早亡,伊尹立大甲為君,大甲無道,顛覆商湯之典型,伊尹將大甲放逐於桐三年,待其改過、悔悟後,才再接回國都,伊尹告誡大甲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 顧 → 常目在之也。 回顧也,觀照也。 觀照是入「實相德性」的作用力,你求道了,你有回顧、觀照這個 嗎? 佛曰:真如。 道曰:真常之「樸」。 有常無影山前對合同? 天理良心與你起心動念合同否? 諟 → 此,此處,念起念滅處,心田,方寸寶田,道曰:谷神 。 守玄不失這個 ⊙ 本心 (原心.愿心)。 天之明命 → 即上天所賦給我們的光明德性,亦即良知良能也,也是使命也。

  4. 一、莫著形相之真意. 濟公老師說. 莫著形相,就是不要執著外在的形象,而被它給蒙蔽住了。 因為一切有形、有象的東西,它都不是究竟的真實,並且終歸幻滅無常。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二、著形象難脫輪迴. 濟公老師說. 因此,凡不能破除形相,還迷昧於形相的人,他的心就都還在象天、氣天中,都不能進入無極理天。 而迷昧顛倒的眾生,之所以不能真正解脫,就是都還被外在的相給束縛住了。 心為形役,自性不能當家作主,這樣永在輪迴中,流浪生死。 三、真正的莫著形相. 濟公老師說. 所以莫著形相,不僅僅是不要執著仙佛的借竅顯化,而當以體悟仙佛開示的真理、妙義為主。 更進一步的,是要你能夠在任何的情景當中,都能夠不動其心,自性作主,那才是真正的莫著形相。 四、不著形相是中庸.

  5. 2020年9月7日 · 我們不必拘泥在文字上面談,它之所以要分類,是要讓我們便於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內心,這一點是最最重要的。 【於身語業分為二種,有表、無表。 婆沙師許唯是有色,世親論師破之,許為與身語表俱轉之思,故二種業俱說為思。 身業跟語業又分為有表、無表二種。 「有表」就是可以表示的。 比如說我現在腦筋當中隨便想了一下,就決定要做一件什麼事情了,或者我歡喜這個東西,就去把它拿來,我不歡喜這個東西,就把它丟掉,這個從外表就很明顯看得出來的,這個就是有表。 這個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在我們內心當中會留下一個影響力量,或者你還繼續在想這件事情,或者你也就忘記掉了,可是以後你再跑到這個地方(再次對到境),或者看見這個東西,你會想起曾經做過這件事。 事情明明已經過去了,為什麼再碰到時你又會想起?

  6. 2015年6月8日 · 此章老子聖意提示:聖佛示現人間為指引世人明乎生命的終極歸宿的「知止」,並且認清外在的虛名與財貨,得以如何善用而造福人群。 孔夫子云:「未若貧而樂,而富而好禮者也。

  7. 呂祖說:人人各具圓明之性,落於氣象,被世俗一切薰陶冶染,遂認逆旅為家鄉,執血心為吾主矣。而猶恃聰明自謂予知,豈知已將具體之性,驅於罟、擭、陷阱之中而己猶未知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