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日 · 遠雄人壽不僅重視醫療險,更將持續專注健康險及傷害險市場,並配合健保及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國人完整醫療保障,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風險規劃需求。 今年起,主管機關關注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及保險業者的高宣告利率,就是期許保險業能夠回歸保障本質,長遠來看,有利健全經營體質及保戶權益,並有助提高國人保障,屬良性循環。 趙學欣指出,無論商品政策如何調整,最重要的是民眾保險保障需求一直都在,對保險業而言,目前是調整商品策略的良機,亦是加速市場商品更多元化的機會。 此時此刻,保險業宜專注於保單特色研發,如附加身故之投資型商品、著重身故保障的壽險商品、針對55~65歲退休後可領取年金的商品,讓保障、退休、理財需求等面向更多元化,為不同客戶群量身訂作適合的保單。

  2. 2023年12月1日 · 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是臺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 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他從目前最受熱議的AI:ChatGPT切入介紹,讓看似高高在上的AI技術成為你展業的一對翅膀。

  3. 2019年6月1日 · 「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不斷把訊息傳播出去,用愛心說實話,柔和當中的感動,進而觸動人心」。 只要還有能力,王建就會不斷地到世界各地宣導公益。 其一年演講約有250場,二 一五年去菲律賓三十天演講58場,去年在美國洛杉磯等地五十五天講了104場,全程不收任何講師費,機票住宿也都自費。 至於如何募款,如何獲得廣大的支持? 王建說:「我從來不會要人家捐款,我只會說這是多麼重要的事,對於捐獻者的好處是什麼,對方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會自發性地行動,更持續地進行。 」因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是被強迫的,沒有瞭解其中的意義,很可能就應付性的只做一次,這並不是他所期望的。 王建認為,一個人只要在金錢方面沒看得很重,願意拿出來做慈善,他必定有與眾不同之處。

  4. 2021年3月1日 · 2020年馬來西亞疫情慘重,在第四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IMCC上,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CIA500執行委員會主席陳嘉虎利用視訊技術,為臺灣讀者分享去年馬來西亞的保險業務人員面對疫情的突圍經驗。 2020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根據臺灣衛福部最新統計,全球已1億998萬1,805人確診,死亡人數高達245萬423人(截至2021年2月),為了避免疫情擴散,許多國家的交通工具與辦公場所陷入停擺,民眾只能在家「辦公」。 過去1年,臺灣猶如世外桃源,疫情並沒有影響到大部分民眾的生活。 海外各地往往讚嘆於臺灣民眾生活依然能夠如常,但或許也是如此,容易讓我們忽略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

    • 盧覓雪1
    • 盧覓雪2
    • 盧覓雪3
    • 盧覓雪4
    • 盧覓雪5
  5. 2020年2月1日 · 根據陳嘉虎多年在各國的經驗,有許多團隊的產能非常卓越,綜合評估這三十多年的經驗,陳嘉虎肯定業務部隊是最大利益化的通路。 從各種角度來評估,相對於其他通路,傳統業務人員通路在內含價值、個性化、成本、客戶維護及可塑性的價值都很高。 但許多保險公司卻對業務人員通路有錯誤的迷思,認為業務部隊培育難、成本高、難掌控、易誤導、低產能且素質低,讓許多保險公司一直尋求放棄傳統業務人員通路的方法,因而錯過了最好方法。 雖然傳統業務人員通路是最有效的通路,但有不少業務團隊面臨2大危機,一是產能低,另一則是組織老化,這也是造成業務通路的迷思主因。 產能低和組織老化會相互影響,組織開始老化後產能會變低,產能變低後組織便很難吸引新人才加入,組織持續老化,進入惡性循環。

  6. 2024年2月1日 · 馬來西亞安聯人壽DREAM AGENCY Agency Manager(相當於臺灣市場的單位處經理)慧娥分享,自己決定進入壽險業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夠幫助他人,讓更多的人得到風險保障的庇護。 在加入保險業之前,慧娥就已經購買了幾張保單,但是她認為服務自己的業務員並沒有辦法讓自己很清楚瞭解到所有想知道的保險知識,加上出自於對保險的好奇心,主動查詢了許許多多的資料,當時周遭的朋友便鼓勵她可以去保險業瞭解看看。 正當還在考慮時,正逢懷孕的姊姊長了一顆水瘤,她便詢問自己的業務員,如果這樣的情形發生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得到理賠。

  7. 2020年9月1日 · 國泰人壽展業南屯通訊處經理廖朝甯在新人報到前,會先觀察新人一段時間,觀察他的人格特質,且每位夥伴在進入團隊前,必須先與團隊一起出遊、共同經歷過團康活動後才能進入團隊。 廖朝甯會在一旁評估,若是不擅與團隊相處、防禦心比較重的新人,廖朝甯一開始就會勸退,因為他相信一開始就把關好增員系統,後續會比較省力。 廖朝甯根據過往經驗後發現,新夥伴如同一張白紙,並不容易發生人際問題,反而是其他單位資深同仁被調至自己通訊處時,有時候會沒辦法適應新的主管。 「這種情形我單位發生過2次。 」廖朝甯的處理方式是觀察有沒有適合此資深夥伴的主管,當順利更換了主管後,這2位資深夥伴也成功在單位定著下來。 人際之間的相處不見得必定會有錯的一方,往往只是性格上的不契合,有時拉開適當的距離,反而能當朋友。 有制度才會有人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