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黎恩濟(Rienzi) 現在經常演出的段落就是「序曲」,當時華格納無論作曲、演奏時的心情都是「孤注一擲」,有點末世英雄的味道,因此有些指揮會以此為準則加以詮釋。

  2. 諾師首先說「又楞嚴經亦有此咒」,表明他知道楞嚴咒即白傘蓋咒;但其後他又說「名詞雖同,其咒則異」,這「異」我估計是指「楞嚴經上之咒,是釋迦佛化佛所說;我所傳者,是釋迦佛化佛母所說」,而非指兩咒不同,否則即前後矛盾。

  3. Rieger為首保守派,有相當激烈的理念之爭。 當時保守派的知名樂評家為Frantisek Pivoda,而前衛派的則是Otakar Hostinsky,前者譏諷史麥塔納的歌劇「達里伯」一無是處,但後者卻提出180度的論點,慷慨地稱史麥塔納為「捷克音樂之父」。 無法置身論戰風暴之外的他,的確引來不少困擾。 雖然如此他依然戮力寫作國民歌劇,1966年接掌布拉格國民歌劇院指揮更讓他佔了職務之便,可以實踐歌劇的創作理念,他一生共寫有以下九部歌劇:布蘭登堡人在波希米亞(1863)、交易新娘(1864)、達里伯(1867)、黎布瑟(1868-1872)、兩寡婦(1874)、吻(1876)、秘密(1878)、魔鬼之牆(1882)、中提琴(1884未完成)。

  4. 2008年是指揮帝王卡拉揚一百歲冥誕,這位奧國指揮大師1989年過世至今將近20年,但他縱橫樂壇前後達半世紀,對當代樂壇影響之深,音樂史上罕有人能與他相較。 EMI是第一個與卡拉揚合作的唱片公司,而卡拉揚的崛起,大部份要感謝EMI在他還沒得到柏林愛樂總監之前,先在二次大戰後邀請他前來錄音,透過這些戰後錄音的流傳,才得以助長卡拉揚的聲勢,讓他個人聲望扶搖直上,取得柏林愛樂和維也納愛樂的職位。 卡拉揚出生於德國國力低迷之際,那時德國陷在兩次世界大戰之中,他沒能見識到一次大戰前德國輝煌的人文發展;二次戰後他在樂壇展露頭角,德國卻被分裂為東西德,聳立的柏林圍牆在他一生中沒來得及拆下,在他過世後一個月才拆除。

  5. 為了解決日益昇高的問題,人類科學家們聯合起來研究答案,由具華裔背景的美軍總司令茱蒂斯.黎統領。 雖然小說的佈局相當宏偉也成功,我仍然覺得故事場景過度集中於科學家的研究中心是一大缺陷。

  6. 2020年1月21日 · 有個王子叫塔米諾,為了要拯救被薩拉斯妥羅帶走的夜之女王的女兒帕蜜娜,帶著抓鳥人巴巴給諾到敵人薩拉斯妥羅處。 沒想到薩拉斯妥羅是一位賢哲,他把帕蜜娜從夜之女王處帶走,是怕帕蜜娜與夜之女王在一起,也會成為墮落的人。

  7. 最後荒塚一堆草沒了,一將功成萬骨枯,陣亡將士夫復何言,個個埋首在無言的山丘。. 軍隊由並肩作戰到潰不成軍到英烈千秋,戰爭的殘酷俱在這首充滿視覺的詩。. 這兩首後現代風格強烈的詩作,不僅寫出戰爭的可怖,也為現代詩壇作了很好的示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