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們專注於美股、港股及退休理財。 梁耀康 (Dave Leung)為HK MoneyClub的聯合創辦之一,並為平台分析師。 梁耀康為前萬里富香港 (The Motley Fool HK)全職員工,負責fool.hk免費網站的營運發展及內容編撰等管理。 對於萬里富 (The Motley Fool)使命:讓世界變得更醒目、更開心、更富有,深感認同。 創立平台希望可繼續實踐理念,幫助投資者決策,做到快樂投資。 梁耀康擁有多年投資分析及評論經驗,於《香港經濟日報》及《蘋果日報》等媒體撰寫財經專欄,並經常接受媒體訪問。 HK MoneyClub聚焦於香港市場,但亦會搜羅世界各地的投資新聞。 此外,更為處於各個投資階段的香港人提供一系列教育資訊。

  2. 2021年7月23日 · 大快活股息更豐厚. 如果以股息計,如投資者由2012年8月底分別持有大家樂及大快活各一手股票,每手成本價分別為41,560元港元及7,710元港元,分別累計收息14,700元港元及4,985元港元。 大家樂及大快活累計派息對成本價比率分別為35%及65%,大快活在收息層面又勝一仗。 如果股價表現代表好股票的指標,股息豐厚則代表業務營運理想,那麼大快活不但蛻變成好股票,亦晉身為好公司。 因為大快活在疫情期間,即使是減少派息,惟仍然維持超過十年的持續派息紀錄;大家樂則暫停派發末期息。 何況,今次疫情成為大家樂與大快活營運效率高低的試金石。 去年初爆發疫情,2019 / 2020年度大快活純利跌66.2%,至6,090萬港元,惟大家樂純利則跌87.1%,至7,360萬港元。

    • 調查發現…
    • 債務因素
    • 通往快樂的財務之路

    當被問及金錢是否能買到快樂,受訪者的回應如下: 1. 絕對能夠:17% 2. 某程度上能夠:56% 3. 未必能夠:19% 4. 完全不能夠:8% 簡言之,73%或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爲金錢至少在某程度上能買到快樂。而27%或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則不同意。 此外,63%的受訪者認為富有的人會更開心。

    債務是影響衆多人快樂程度的因素之一:在沉重債務下掙扎的人很難抱有希望或感到快樂。事實上,97%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沒有欠債,他們會更快樂。不過,負債並不會讓人不快樂。總括而言,負債的人中有70%對自己的生活感滿意,而無負債的人則有83%對自己的生活感滿意,兩者比例相差不遠。 債務的類型亦是因素之一,因為有些債務比其他債務更棘手。例如,按揭對大多數想買樓的人來說避無可避,而且按揭貸款利率通常較低,至少最近幾年如是。不過,「卡數」的危害則大得多,平均利率達到高雙位數。欠下10,000或20,000美元「卡數」的人大有人在,如果利息達20%,他們每年就要支付高達2,000或4,000美元的利息。(當然,這些人可能很快就還清「卡數」,但很多人都不會。The Ascent的同一項調查發現,74%欠債的人...

    大多數人似乎認為快樂和金錢至少有某種聯繫,但到底您怎樣才能找到快樂呢?盡快擺脫債務是個好開始,最起碼也要擺脫高息債務。除此之外,即使您不認為自己很有錢,研究人員亦發現了各種往往能令您更開心的花錢方法。例如: 1. 捐錢。您可以將錢捐給慈善機構,或者捐給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您也可將錢花在您愛的人身上,例如買禮物給朋友,又或是為大學生買書。雖然您的財富也許距離您理想的水平還差很遠,但同時還有幾百萬人的財務狀況比您差,而您可以透過捐錢助己助人。 2. 為自己爭取點時間。如果您能騰出一些時間給自己,比如請別人幫您修剪草坪、打掃家中或照顧小孩,研究顯示您會更快樂。畢竟,這讓您有更多機會可以做您想做的事。又或者,下次家庭聚會您可以訂外賣食品,而不是花半日為每個人準備一頓大餐、您也可用召車或共乘服務來代替...

  3. 2021年6月3日 · 太古地產 (SEHK:1972)是香港及中國的綜合地產發展商、業主及營運商。 簡單來說分做三個部分:物業投資、物業買賣、酒店投資。 物業投資即是長期持有物業以持續收取當中的租金以商廈及商場物業為主這是太古地產的主要收入來源。 而物業買賣即發展物業以出售,賺取其中的利潤。 擁優質資產. 香港地少人多,在人口不斷增長、但土地不會增加的前題下,土地必然是有價值的資產,而其中較為優質的地段,資產價值當然十分高,而這些資產在長遠來說,升值的能力往往較普通的資產高。 太古地產有物業投資及物業買賣部分,而無論在收入及盈利貢獻方面,大部分來自物業投資,即收租的部分,就是持有商廈及商場物業,以長線擁有。

  4. 2022年9月13日 · 2022-09-13 聶振邦. 短期受美股表現欠佳、拜登或加碼限制美企對華投資、國際能源價格上揚壓力加增,以及中港疫情顯著升溫等因素夾擊,港股下行風險仍高,所以現時選股應以防守性為首要考慮,太古地產 (1972.HK) 不妨留意,於2012年1月18日由母公司太古股份 (0019.HK;0087.HK) 以介紹形式分拆上市,主要在香港及中國從事發展、持有及管理綜合物業項目,專注於發展商業項目。 於今年8月11日晚上發佈的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股東應佔溢利約43.19億港元,較2021年同期溢利約19.84億元,增長1.18倍。 市賬率看股價定位.

  5. 2021年5月18日 · 2021-05-18 Carlos Hie. 電訊盈科 (SEHK:8)主要收入來自旗下香港電訊 (SEHK:6823),為其提供穩定收入來源及分派能力,配合媒體業務正開始冒起,是「財息兼收」好選擇。 電盈主要有四大業務,分別是香港電訊、媒體業務、企業方案業務以及盈大地產,當中持有51.94%股權的香港電訊提供了公司去年逾8成營業額,集團主席李澤楷在股東會上表示,集團現時最大資產為香港電訊的股份,疫情之下香港電訊業績依然平穩,且現金流沒有受疫情影響,對電盈自由現金流及派息前景樂觀。 香港電訊提供穩健分派. 香港電訊去年營業額雖跌2.2%至323.89億元,但股東應佔溢利卻升1.6%至53億元,扣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減少2%至125.27億元。

  6. 2020年3月18日 · 太古 (SEHK:19)上周公布2019年全年業績,股東應佔溢利大幅下跌62%,但集團維持2018年度股息水平,以現價計算收益率已逼近5%,是歷年罕見的高收益。 太古是歷史悠久的藍籌股,長線投資者應否入貨長揸? 太古的綜合企業型態越來越沒有意義. 今時今日的「太古股份」是歷史的產品,這種跨行業的管理架構以至控股形式,在英資洋行的全盛時代無可厚非。 傳統上,太古集團旗下業務分為航空、航海、地產、貿易、工業各大分部,業務之間不但有一定的協同效應,亦有分散風險之效,各項業務的表現可以拉上補下,這樣才是健康的綜合企業。 但1997年之後,隨着香港經濟轉型,太古地產的收益及增長顯著加速,其他業務卻逐漸凋零甚至式微,太古亦沒有任何培養「明日之星」業務的意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