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活動以全民戶外運動為主題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公眾有一個獨特的運動途徑引起市民對香港風濕病的關注目的透過是次活動宣揚運動對健康訊息的重要性並籌募善款給予香港風濕病基金會

  2. 2010年03月號.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於二零零一年成立,致力提高普羅大眾對常見骨科與風濕關節病的認識,為患者提供所需的支援服務,改善其生活質素。 今年,基金會的服務將踏入第十個年頭,你對基金會成立源起,基金會過往的工作及未來展望了解嗎? 有幸請來基金會創會主席劉澤星教授及現任主席游寶榮先生,細說基金會的種種,分享默默努力十載的辛酸與喜樂及基金會的未來發展動向。 前線經驗觸發成立組織念頭. 站在前線崗位工作的劉教授坦言,不論是市民大眾、患者或是同僚,對風濕病存有不少誤解,例如:風濕病不一定要看專科醫生;藥物對治療風濕病沒有大幫助;風濕病不會致命,無須多加治療與護理等等,常有聽聞。

  3. 香港浸信會醫院外科顧問醫生鍾志堅醫生解釋微創手術是將氣體注入腹膜腔內並. 配合特殊儀器,以清楚顯示差不多整個腹腔,方便檢查探索。 手術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製造切口;2)進行所須手術;3)摘除樣本。 「哪些疾病會較適合進行微創手術? 一般為需要製做大切口才能進入有關位置、手術範圍不大、摘除的組織並不需要額外再製造大切口取出的情況,便最為理想。 例子包括膽囊切除、闌尾切除、結腸切除、腎上腺切除、脾臟切除、潰瘍穿孔修補、小腸切除等。 鍾醫生指出,微創手術的未來發展會是自然腔道內窺鏡手術,即經口腔伸入內窺鏡,在胃開一個小孔,再把儀器伸進腹腔進行手術,然後經口腔取走切除組織,再將胃部的小孔縫合。

  4. 2015年05月號. 醫生: 陸凱祖醫生 (內科腫瘤專科醫生) 撰文: 陳秀清. 肺癌為本港最常見導致死亡的癌症,以發病率計算,目前為第二號癌症殺手,僅次於腸癌。 近10至15年,隨著醫學界對肺癌有更進一步掌握及認知,藥物又不斷推陳出新,肺癌雖仍未能根治,但已可良好控制,令治癒希望又再添曙光。 2010年,本港共有4480宗肺癌新症,死亡個案則為3698宗。 約85%個案患者逾65歲以上。 自1985年以來,全球女士的肺癌發病率增加22%。 而所有肺癌中,約85%被列為非小細胞肺癌。 常見肺癌病徵包括: 持續咳嗽,尤其是咳血. 復發性肺炎. 氣促. 咳血痰. 呼吸或咳嗽時有疼痛或胸部疼痛.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或食慾減退. 早期肺癌轉移機會大.

  5. 黃醫生舉例:「抗抑鬱藥具穩定神經作用需長期服用抗癲癎藥能制止過度活躍的神經線減輕神經痛局部麻醉藥則可麻醉神經線減輕神經線的敏感度

  6. 生物製劑是近年興起、發展迅速的治療藥物,現時香港有4種針對銀屑病的生物製劑 (請閱下表),其注射次數、方式也各有不一: 莊醫生表示,Infliximab (因福利美)、Ustekinumab (烏司奴單抗)、Adalimumab (阿達木單抗)的PASI75指標都達70%或以上,成效亦算理想。 其中烏司奴單抗採用較為簡單的皮下注射,而且全年只需注射4針,對不能經常到診所覆診的患者而言,相對較為方便。 精神科專科童粵生醫生. 接受自己 正視病症. 如前所述,銀屑病可同時對患者造成生、心理的雙面影響,使他們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下。 有研究發現,有50%銀屑病患者患有情緒病,其中以抑鬱症和焦慮症為最常見。

  7. 「高跟鞋競跑慈善嘉年華2011」以粉紅色為主題,希望透過是次活動,讓公眾有一個獨特的運動途徑,引起市民對香港遺傳性乳癌的關注。活動目的是透過比賽,宣揚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並籌募款向經濟有困難之高危一族進行BRCA基因突變測試及輔導工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