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2日 · 港產科學家兼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早前榮獲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生命科學獎」,投入逾20年時間研究無創產檢,全球每年有逾700萬名孕婦受惠。 自小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盧煜明,於傳統名校聖若瑟書院畢業後,負笈到英國讀醫,1997年回流香港後一直在中大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他明言,23年來未曾想過離開香港發展,「香港是我的家,每位學生將來有機會是我的繼承人。 盧煜明出身於醫學世家,父親是青山醫院前院長、精神科醫生盧懷海,自小就聽父親講醫學事。 耳濡目染下他對科學產生興趣,課餘時間愛看科學雜誌,小學由較顯淺的《Discover》起步,到中學看《Scientific American》。 【前企業高層韋寶華如何享受退休生活? : 按此 】 自嘲「頑皮仔」 幼園操行僅丙減.

  2. 2022年1月28日 · 據《CNBC》報道,Brendra Gentry原任職傳統金融業工作,年薪只有約7.5萬美元。 自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她開始投資加密貸幣,並在1年間獲得豐厚的回報:「我的投資組合在6個月內所累積的財富,就已超過花11年才累積20萬美元的退休金帳戶。 去年10月辭職後,她全心全意轉向加密貨幣領域,與兩位女兒Cynthia、Imani合力經營一家加密諮詢公司,更被冠以「加密幣媽媽」(Crypto Mom)的綽號,成為加密貨幣KOL。 該諮詢公司為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質代幣(NFT)投資項目提供建議,而Gentry從中分到的利潤可觀,一般每月可賺取10至20個以太幣,即約40,000美元至80,000美元不等(約31萬至62萬港元)。

  3. 2019年6月1日 · 已在本港上畫的韓片《萬誘金錢》講述南韓一名股壇新丁,如何面對金錢利益和權力考驗,儼如韓版《華爾街狼人》。 同樣是揭開股壇黑幕、反思金錢本質,《萬誘金錢》不着重刻劃金融界的墮落沉淪,反而有不少間諜式情節。 故事主人翁趙逸賢(柳俊烈飾)來自農民家庭,努力考上大學,畢業後獲聘於首爾汝矣島的知名證券行。 他發夢都想做有錢人,加入金融業後努力討好上司及客戶,然而他沒有家底又沒有靠山,起初長時間都是零佣金。 金錢改變人生? 相對於公司另一男新人,既靚仔又出身大富之家,趙逸賢自覺毫無價值,當面臨被解僱之際,卻有前輩介紹他和神秘操盤手「號碼牌」(劉智泰飾)合作賺快錢。 自此,趙逸賢搖身一變成為佣金最多的經紀,令他沉迷物質享受,買靚衫、打高爾夫球、坐VIP房睇球賽、坐遊艇吃喝玩樂等。

  4. 2021年3月1日 · 踏入3月,我們將會為大家帶來數位人氣理財YouTuber獨家專訪,探討他們拍攝理財YouTube的原因、投資理財心得及一些個人的投資組合,並給予年輕一代一些真誠又貼地的意見。 討論區連登除了有「契媽」,仲有位「契姐」,首位登場Youtuber就被連登一眾巴絲封為「契姐」,擁有ibanker背景,YouTube頻道開設不足一年,已坐擁近8萬訂閱,「契姐」理財心得大公開,你又點可以錯過。 不過有一點亦要再一次提醒讀者,網上免費平台太多,在觀看時要記得加入個人分析,不要盲目相信單一資訊,畢竟今年網上投資課程或者投資類別騙案亦大大增加,投資的損失需要由個人負責。 責任編輯︰陳玉蓮.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http://bit.ly/37G2L38.

  5. 2021年3月22日 · 一開始大學師兄介紹她加入一間公司,學習炒股系統,當時是以公司資金作炒賣,收入並不穩定,要與公司資金的賺蝕掛鈎,賺錢與公司對分,蝕錢則要「拉上補下」。 在首個月,她從炒股中為公司賺得1萬多元,約3至4個月後,她已為公司賺得6位數字,3年後她離開公司轉做全職炒家,平均月入6位數字。 她表示,入行半年,市好的時候,平均月入有6位數,市靜時,平均月入也有5位數。 輸得多時讓自己冷靜. 在炒家生涯中,Katie形容2015年是一個大時代,當時贏及輸最多都是那一年,「試過一日炒6位數,1個月內賺得6位數」,亦試過在年中一日輸3至4萬元,面對風高浪急,她自言當時膽子亦因此練大了。 當市場平靜時,炒賣牛熊窩輪的風險會較大,難免會遇上輸得比較多的時候。

  6. 緊貼最新理財投資資訊,如:息口走勢、收息產品、綠色投資、基金、強積金、ETF、股票、藍籌股、外匯、黃金、商品、債券、保險等資訊,同時因應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以個案形式,由理財專家分享個人財富管理和增值的實用指南,為退休做好部署。.

  7. 2020年9月22日 · 盧楚仁認為,由現在至11月初英倫銀行議息的期間,英鎊會持續受到英倫銀行有機會實施負利率所困擾,導致英鎊出現易跌難升的格局,再加上疫情惡化的風險和硬脫歐的衝擊,估計英鎊在第四季可以說是兇多吉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