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古代用來舉行祭祀的高臺。 如:「天壇」、「地壇」。 禮記˙祭義:「祭日於壇」。 2.古代朝會盟誓及封拜大將所設的高臺。 如:「登壇拜將」。 3.某些宗教舉行法事的處所。 如:「壇場」、「神壇」、「七星壇」、「設壇禮佛」。 4.用土堆砌成的矮臺子。 如:「花壇」。 5.某種團體的總稱。 如:「文壇」、「影壇」、「體壇」。 ※檀:ㄊㄢˊ(名詞)1.植物名:(1)指檀香。 見「檀香」條。 (2)指青檀。 榆科青檀屬,落葉喬木。

  2.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以「夌」為字根的字──凌、倰、堎、婈、崚、掕、棱、菱、稜、陵、淩、綾……其中你熟悉音義的有哪些?. 有待進一步認識的又是哪些呢?. ※夌:ㄌㄧㄥˊ. 1.超越。. 說文解字:「夌,越也。. 2.侵犯、欺侮。. 後作「陵 ...

  3.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4. 2020年3月8日 · 非尊勝,其非第一,雖依其依處,不能脫眾苦。 若時有歸依,佛法及僧伽,由知苦苦集,正超越諸苦。 八支聖道樂,當趣般涅槃,以智慧觀見,諸四聖諦理。

  5. 2018年11月22日 · 1. 顏淵:顏回(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 子淵,又稱 顏子、顏淵。 唐代為避 李淵 名諱, 曾改其字 為子泉。 春秋魯國人。 孔子 七十二門徒之首。 孔門十哲中 德行科之一。 2. 季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 子路,或稱 季路,魯國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 十哲之一,少孔子九歲,也是 弟子中 侍奉孔子最久者。 3. 侍:侍立 ,陪侍。 4. 盍:通 「何」。 5. 爾:你們。 6. 敝:用壞了。 7. 無憾:也不埋怨;沒有不滿。

  6. 2020年4月15日 · ①依止殊勝士夫。 ② 聽聞正法。 ③ 如理作意。 ④ 修行符合正法之法。 【初中有二四聚。 初四聚中,親近善士者,謂如前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依處,觀見是已而正親近,由歸依佛即是歸依示道大師,隨順此之正行,即是親近示道師故。 子一 親近善士: ① 依止殊勝士夫。 皈依後的學處有二,一.出自《攝分》者與二.出自教授-口訣者。 《攝抉擇分》中的皈依學處內容,可分兩組四法,兩組再可分為四聚(子項)來說明。 第一個四聚,1.就是親近善知識、2.聽聞正法、3.如理思惟、4.法隨法行。 此即為皈依之後,依次第修學佛法的第一步。 以下說明: 1.親近善知識: 正如前文所說,當我們看見善知識乃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時,便會依止他們。 由於我們已經皈依佛陀,所以也就是皈依開示正道的善知識。

  7. 2021年1月30日 · 一觀能害因及有過無過,如云:「他器與我身,為應於誰瞋,如人形大瘡,痛苦不耐觸,愛盲我執此,損此而瞋誰。 」】 日常法師開示. 我們進一步去觀察能害我生苦的原因也找不到發脾氣的理由。 你觀察能害的因,以及誰有過失誰無過失,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去觀察都不應瞋。 「他器」是指他所使用來傷害我的器具。 他用以傷害我的器具跟我的身體,這二者合起來共同造成我的痛苦,到底應該對這二者中的哪一個去發脾氣? 要曉得這個無始惑業所感得的身體雖然形狀像人,實際上是一個大瘡,稍微碰到一下,那真是「痛苦不耐觸」,因為它是惡業所感得的,所以的確是耐不住、擋不住碰觸的。 我對這個東西之所以不認識,是因為瞎了眼,無明,愛執這個身體真是顛倒無比。 現在人家來損害它,你有什麼好發脾氣的? 堪布開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