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1日 · 「 KPT 方法」其實並非專門針對做筆記的方法,他是一種類似「 看板管理 」的公司管理方法,日本還出了幾本相關的書籍,所謂的「 KPT 」,是 Keep(保持)、 Problem(問題)、 Try(嘗試) 三個關鍵字的縮寫,利用這個方法聚焦在生產流程的改進,提升每一次產品的競爭力。 不過既然「 KPT 方法」可以用在公司流程的改進,那麼運用到「個人的改進」上,也無不可,我自己的實驗,就覺得「 KPT 方法」很適合用來寫個人的工作日誌,在作為思考與學習的筆記時也很有幫助。 因為筆記有一個核心的目的是「改進」,而 KPT 正是以「 Try 」的下一步改進為核心來運轉。 @什麼是 KPT 法? 核心精神是「下一次如何更好?

  2. 2017年12月27日 · 「艾賓豪斯複習筆記 App 」就是一個這麼簡單易用的複習筆記工具, 他的優點就是簡單,讓我們就像做筆記一樣,把想要記住的內容加入筆記,然後他就會幫我們自動建立複習計畫 ,我們不用花時間煩惱怎麼設定複習時間。 當然,這樣的工具其實很多, 之前我整理的「 10款背單字 App 推薦:不是死背的零碎時間記住英文單字技 」裡,就有不少這類記憶工具,除了最知名的 Anki 外,還有 「Quizlet 遊戲化背單字卡軟體教學 」、「 Reflect 讓 Evernote 會自動複習 」。 相較之下,其實他們功能都比「艾賓豪斯複習筆記 App」強大,但是「艾賓豪斯複習筆記 App」也更加的簡單易用,更適合用來準備一次期末考,或是練習一個短期的知識學習。 就看你更喜歡與更需要什麼樣的工具。

  3. 2020年7月3日 · 哈佛教授,管理學者 Chris Argyris 開發的「推論階梯( Ladder of inference )」,是一種檢查我們自身思考盲點,解決衝突行為的工具。 如上圖所示,我們在推論並產生行為的過程中,思考像是梯子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讓我們來到梯子最上方的行動。 但是這裡就出現兩個問題: 每個人的梯子不一樣: 即使觀察的是同樣的一件事情,同樣的原始資料,但開始往上爬的時後,踩上每一階梯的細微區別,都可能導致最後採取不同甚至衝突的行動。 我們的思考,往往會「爬得太快」: 就像跳過梯子的許多階梯,直接跳到最後的行動。 而這在某些時刻(或者很多時刻),可能導致我們的誤判、偏見與錯誤的行為。

  4. 2016年11月18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 ...

  5. 2016年5月20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要跟大家分享我的「假日時間管理方法」,如何讓假日時光過得更充實的幾個具體可行小訣竅! 0. 擁有更多放假時間,不會增加你的充實感(反而可能更失落) 如果放假時間不夠,那我就多請一些假,會不會就覺得假日比較充實呢? 捫心自問,有時候單純因為想放假而請假後,是不是常常愈長假回來,心裡卻更空虛? 假日時間永遠不夠用,就像金錢永遠不夠用一樣。 老實說我也總是希望有更多假日時間,但想想就好,畢竟我知道給我再多時間我一樣覺得不夠用。 所以我應該反過來想:那麼我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最大滿足? 就像我們把自己的金錢拿來購買什麼東西,決定了我們不同的生活品質與人生經歷(存錢旅行獲得新視野、存錢學習獲得新知識)。

  6. 2015年11月29日 · 說到九宮格筆記法另外一個大家熟知的脈絡是由日本的今泉浩晃博士改良曼陀羅思考法產生可以實作在筆記本中的九宮格筆記。 顧名思義, 九宮格筆記法、九宮格思考術 ,就是在筆記中畫出九宮格,然後透過從中心發散到四周的脈絡,在一個「聚焦中心點的視覺圖形」中整理自己的混亂思緒,既展開又能聚焦自己的思考視野。 2017/8/3 更新: 全新 Evernote 表格設計! 表格合併、顏色、寬度固定都能自訂. 2016/1/5 新增: 做好大人的學習筆記:如何開始建立你的技能系統? 2016/8/18 新增: [筆記術-1] 六種表格式思考法,讓筆記效果立即加分. 2017/1/24 新增: 用 Google 表單設計九宮格晨間日記教學:問卷自動轉特殊文件.

  7. 2017年5月1日 · 我之前在電腦玩物的「 時間技客 」系列文章中寫下「 克服拖延不靠意志力,你需要這三個簡單可行技巧 」一文,文章中第二個簡單技巧正是提到要:「把下一步行動變得簡單又立即有成果」,今天,我想針對「怎麼設計有效的下一步行動」,來好好再做一個深入分析。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待辦清單無效,那麼讓我們一起思考看看,會不會是因為你列上去無效的行動,而不是列上去有效的行動呢? 無效的行動:美好而做不到. 那麼,什麼是「相對」無效的行動? 我們在列待辦清單時,之所以做不到,常常是因為我們寫下了「會讓自己不想去行動」的任務,像是下面幾種寫法。 1. 目標很全面,但沒有下手處: 例如我前陣子正在撰寫自己的新書《 比別人快一步的 Google 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