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3日 · 哈佛教授,管理學者 Chris Argyris 開發的「推論階梯( Ladder of inference )」,是一種檢查我們自身思考盲點,解決衝突行為的工具。 如上圖所示,我們在推論並產生行為的過程中,思考像是梯子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讓我們來到梯子最上方的行動。 但是這裡就出現兩個問題: 每個人的梯子不一樣: 即使觀察的是同樣的一件事情,同樣的原始資料,但開始往上爬的時後,踩上每一階梯的細微區別,都可能導致最後採取不同甚至衝突的行動。 我們的思考,往往會「爬得太快」: 就像跳過梯子的許多階梯,直接跳到最後的行動。 而這在某些時刻(或者很多時刻),可能導致我們的誤判、偏見與錯誤的行為。

  2. 2017年5月1日 · 我之前在電腦玩物的「 時間技客 」系列文章中寫下「 克服拖延不靠意志力,你需要這三個簡單可行技巧 」一文,文章中第二個簡單技巧正是提到要:「把下一步行動變得簡單又立即有成果」,今天,我想針對「怎麼設計有效的下一步行動」,來好好再做一個深入分析。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待辦清單無效,那麼讓我們一起思考看看,會不會是因為你列上去無效的行動,而不是列上去有效的行動呢? 無效的行動:美好而做不到. 那麼,什麼是「相對」無效的行動? 我們在列待辦清單時,之所以做不到,常常是因為我們寫下了「會讓自己不想去行動」的任務,像是下面幾種寫法。 1. 目標很全面,但沒有下手處: 例如我前陣子正在撰寫自己的新書《 比別人快一步的 Google 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 》。

  3. 2020年3月3日 · Watch on. 零,建立學習專案、整理學習資料庫、設計學習範本. 讓我們先看看一個完整的成果,這是一個在 Notion 上打造的「讀書計畫」。 基本上我的方法論強調: 沒有零散的資料庫。 只有從上而下的目標管理系統。 所以即使是讀書計畫,在 Notion 中也是從一則專案目標的筆記開始,先把目標設定好,列出階段性要達到的關鍵任務(待辦清單)。 然後才開始建立一則一則的讀書筆記資料庫, 接著,Notion 的特性在於,一則一則的讀書筆記資料庫,可以用有彈性的檢視模式,直接整合在這則專案筆記中。 例如下圖中,可以看到我用「看板檢視」,把幾種執行情境分類: 適合自己有空時閱讀. 想和家人一起閱讀. 需要動腦整理. 需要實踐測試.

  4. 2018年2月14日 · 早上的五格精力時段: 這對我來說是最適合處理一天最重要、最困難、最複雜也最需要專注的事情的時段(重要的事,通常也複雜),所以把難度高的任務安排在這個時段,先完成了,今天一天也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中午的三格精力時段: 因為我算是早起,所以到了中午就會開始覺得疲累,這時候不要繼續工作,因為生產力會變得很低。 這時候需要有個緩衝與轉換,要不然下午精力就無法回復。 我最近就利用「 每天中午走路一小時 」的習慣,搭配走路後去吃點東西,來回復我下午的精力。 並搭配「 散步時思考一個難題 」,就像前面說的,身體疲累時腦袋可能動得很快,來更有效利用這段要轉換精力的時間。

  5. 2017年2月8日 · 這是我一直以來在電腦玩物中提倡的工作方法之一,無論是最近寫過的「 大腦 SPA 筆記方法 」、用「 心智圖整理思路的技巧 」,乃至於多年來我個人一直「 使用 Evernote 當作第二大腦 」的工作流程,都和這個思路有關。 而「 Dynalist 」以大綱清單的形式,內涵筆記整理、任務管理的功能,幫我們在簡潔但又變化多端的介面中「 整理思緒 」,這個工具最好的精神說明,或許就是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筆記術-6] 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文中的方法正好在 Dynalist 上可以優雅舒適的實現。 Dynalist 與 Workflowy、 Evernote:

    • 梁思浩1
    • 梁思浩2
    • 梁思浩3
    • 梁思浩4
  6. 2016年11月21日 · 「 KPT 方法」其實並非專門針對做筆記的方法,他是一種類似「 看板管理 」的公司管理方法,日本還出了幾本相關的書籍,所謂的「 KPT 」,是 Keep(保持)、 Problem(問題)、 Try(嘗試) 三個關鍵字的縮寫,利用這個方法聚焦在生產流程的改進,提升每一次產品的競爭力。 不過既然「 KPT 方法」可以用在公司流程的改進,那麼運用到「個人的改進」上,也無不可,我自己的實驗,就覺得「 KPT 方法」很適合用來寫個人的工作日誌,在作為思考與學習的筆記時也很有幫助。 因為筆記有一個核心的目的是「改進」,而 KPT 正是以「 Try 」的下一步改進為核心來運轉。 @什麼是 KPT 法? 核心精神是「下一次如何更好?

  7. 2015年11月29日 · 說到九宮格筆記法另外一個大家熟知的脈絡是由日本的今泉浩晃博士改良曼陀羅思考法產生可以實作在筆記本中的九宮格筆記。 顧名思義, 九宮格筆記法、九宮格思考術 ,就是在筆記中畫出九宮格,然後透過從中心發散到四周的脈絡,在一個「聚焦中心點的視覺圖形」中整理自己的混亂思緒,既展開又能聚焦自己的思考視野。 2017/8/3 更新: 全新 Evernote 表格設計! 表格合併、顏色、寬度固定都能自訂. 2016/1/5 新增: 做好大人的學習筆記:如何開始建立你的技能系統? 2016/8/18 新增: [筆記術-1] 六種表格式思考法,讓筆記效果立即加分. 2017/1/24 新增: 用 Google 表單設計九宮格晨間日記教學:問卷自動轉特殊文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