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1日 · - 2019 年 9 月 1 日. 0. 3110. 面對低潮,就像成長中的孩子生病一樣,是團隊、家庭與個人必定經歷的情境。 富邦人壽富鈺通訊處處經理游沛宸認為,保險事業就是幫助客戶勇敢面對低潮,堅定核心觀念與價值,讓所有的危機成為豐富人生的一部分。 優秀的保險團隊領導者,也應這樣帶領夥伴,讓創意、趣味、體驗成為事業生涯的焦點,讓危機成為轉機! 許多人離開保險業的理由,不外乎被拒絕、被否定、無業績,然而這也是許多保險從業人員成功的起點。 事實上,許多行業先進都曾經表示,他們的成就、熱情、肯定,其實就是從習以為常的挫折之中萌芽的。

  2. 2020年7月1日 · 追根究柢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一種工作方式,用來尋找事實真相,也用來探索工作的奧祕,更是每一個人探索人生的方式。 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其發生的近因與遠因,如果不追根究柢,就無法知道事實的真相。 做每一件事,也都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結果,如果不追根究柢,不可能知道極致的成果會是什麼樣貌。 追根究柢可以說是人生萬用的工作方法。 數十年前,我剛入新聞界不久,有一次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請記者們吃飯,酒酣耳熱之際,我隨口問了一句話:「為什麼能把台塑經營得這麼好呢? 「台塑經營就只有4個字:追根究柢。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追根究柢之道,完全無法理解王永慶的意思! 「我們做任何事都追根究柢。 要生產,追根究柢;開工廠,追根究柢;省成本,追根究柢;談採購,追根究柢;做管理,追根究柢。

  3. 2024年4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4 月 1 日. 116. 0. 面對逆境、面對瓶頸,相信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事情,但是賠上巨額資金,人生跌進谷底,還能夠重新翻身做出一番事業,這樣的經歷恐怕沒有多少人曾經遇過。 網路售票活動平臺ACCUPASS創辦人謝耀輝,便是擁有這般經歷的其中一人。 艱苦的創業階段,因為心中有夢而甘之如飴;決策錯誤導致資金耗盡,他們選擇背水一戰,嘗試轉型。 最後,他得到一個結論──只有真正聚焦在重要的價值上,才有辦法提高「成功機率」。 專注地做一件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退伍後在鴻海集團做了一段時間的工程師後,2009年,謝耀輝毅然決然選擇自主創業。

  4. 2018年7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8 年 7 月 1 日. 1968. 欲完成、做好一件事情可粗分為3個階段:良好的開頭、有效的執行,以及達成目標。 一位新人進入保險業的最初養成階段,黃金90天可以左右其日後展業生涯是否順利,甚至能否永續經營。 「人如果對了,事情就對了」這是大家時常聽到、口耳相傳的一句話,人要如何「對」,除了在增員選才環節,挑選人格特質適合,抑或具備旺盛企圖心的人才外,進入保險業之初的輔導及教育訓練,亦是讓人才能否繼續定著於保險業的一大關鍵。 保險業界一直有所謂的新人「黃金90天」,意指新人在進入保險業的九十天內,所被建立與培養的觀念及習慣,會徹底關係到業務人員的塑型及職涯發展狀況。

  5. 2018年7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18 年 7 月 1 日. 4998. 0. 在公司制度和資源的協助下,陳淑姿彷彿得到了一把強大的利刃,能夠在培訓和輔導新人之間恣意揮灑,為單位的增員組織帶來極大的成長。 陳淑姿說,國泰人壽推行「AG2.0」之後,團隊的定著率從原來的40%提升到87.9%,成長大躍進。 國泰展嘉新通訊處目前有130位業務夥伴,19位幹部中有55%是屬於「八 後」,也就是所謂的「七年級生」,單位更有28%是兩年內的新人,是相當年輕化的一個團隊。

  6. 2019年3月1日 · 管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鯰魚效應」,又稱「狗魚效應」,簡單說就是保持公司或團隊中刺激元素的存在,讓團隊夥伴不會因為安於現狀而流於安逸,最終失去活力。 而引進有朝氣的新人,正能夠給予團隊合適的刺激。 楊玲芳認為,新人能夠有效起到這份「刺激」的功能,這份初生之犢的朝氣能夠感染資深夥伴,帶動他們繼續追求業績;另一方面,資深夥伴基於「前輩」的身分,自然要為資歷淺的夥伴做表率,更加做好每一個環節,也就帶來了從業的動力與積極性。 歐美有句俗諺:「一千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日文也有句話叫做「十人十色」,都是形容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觀念與想法。

  7. 2021年10月1日 · 6大原則讓客戶聽進退休建議. 文 編輯部.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10 月 1 日. 0. 1151. 原則1:瞭解客戶的退休願景. 瞭解客戶的退休願景是退休規劃的第一步,也是決定客戶是否接受你的退休規劃方案的關鍵。 每個人對生活的追求不相同,對未來退休的期待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退休願景是繼續為事業燃燒自我、奉獻價值,對物質層面只求基本生活保障;有的人則覺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退休後不但要老有所養,還想環遊世界。 不同的退休願景,所對應的退休準備也截然不同。 業務人員在與客戶談退休規劃之前,要先瞭解客戶的退休願景。 倘若業務人員自作主張,給予客戶一個不是他想要的退休夢想,以此來談退休規劃,客戶自然不會感興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