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8日 · 香港身份證 經濟 劉怡翔 財政預算案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居留權.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於周三(26日)公布,港府宣布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發1萬元。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指,若財政預算案在立法會順利通過,8月底前開始向市民派發1萬元 。 1萬元的.

  2. 2021年10月21日 · 本人33歲,月入5萬元左右,有物業出租17,000元,兼職5,400元,每月儲蓄4.5萬元,現有現金20萬元,美股12.3萬元,港股如下: 微盟集團 (02013) :1000股,平均每股成本14.3元. 保利協鑫 (03800) :1000股,平均每股成本1.96元. 中國恒大 (03333) :7000股,平均每股成本23.6元. 中國有贊 (08083) :8000股,平均每股成本3.06元. 早前在中芯國際 (00981) 已虧損16萬元多, 恒大 又嚴重虧損,請問以上股票應止蝕嗎? 現在怕走在最低位。 本來目標是40歲有1,000萬元,可以財務自由及再購買一物業。 請教現在應該如何部署,股票幾乎每次都嚴重蝕錢。 感謝指教。 【新手父母家庭月入8萬元 如何平衡教育基金及退休需要?

  3. 2021年3月4日 · 頻道於去年5月成立,內容由講解何謂股票、甚麼是股票市場等簡單概念,到分享個人理財心得、個人投資組合、分析美股等,配合市況而且亦多元化。 至於為何要開設頻道? Rain說:「希望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希望。 Rain回想自己在投行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典型香港人,忙碌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加上眼見近年社會的發展,明白年輕人會感到在香港工作無論多努力,人工仍然沒法追上樓價、對未來不敢有期望的無奈。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4. 2020年6月8日 · 先簡單講下個故事,甘錫洪出生於商賈之家,其父親坐擁中環昂貴地段嘅商廈物業,因此甘先生家底豐厚,係不愁衣食。 甘先生做過多種工作,包括喺海關做檢測工作、官校老師、民政署普通公務員,佢做嘅未算係建功立業,但穩定有餘。 有媒體就訪問到甘先生遺孀,據報道,甘先生生前節儉,不愛應酬,為人低調,因此唔多人知道佢背景。 1989年,甘先生一家移民澳洲布里斯班退休,佢喺澳洲嘅生活亦不算奢華,最大的花費已算係買入馬匹。 2006年甘先生一家回港養老,直至佢2018年去世。 報道指,甘太一家住喺過千平方呎嘅單位,但不見名牌傢俬,部分電器都只係一般嘅內地牌子產品,一家人貫徹節儉、樸實嘅習慣。 甘先生家底豐厚,但佢係唔識投資,資產係來自其父親持有嘅物業同股票,但一直好好地把財產滾存。

  5. 2019年8月14日 · 「重整」意味着有些東西經過了20年後變得不太對勁,是時候作一些經驗總結,今天先說其中一個經驗總結: 「100萬元客層只是條雞肋,更不要談20萬元了。 【延伸閱讀】 8月1日起實施! 免收最低結餘收費銀行一覽. 我明白很多讀者會說自己連20萬元存款都沒有,現在說100萬元都只是條雞肋會不會有點過份。 那我先say sorry,金融本身就係咁唔公平,同考公開試一樣8個B不如1個A,就係咁唔fair。 大家比較不同銀行不同客層的時候,往往會看有甚麼優惠、有甚麼禮遇、有甚麼專人照顧你的各式財務需要。 以上種種從銀行的角度看都是cost side,你關心、銀行當然也關心,不過她更關心在付出了各種cost後,能從你身上得到甚麼revenue。 那甚麼是revenue side呢?

  6. 2020年7月3日 · 從事建築的生,幾年前在fb成立「70s日本懷舊玩具珍藏同學會」,目前會員已逾8千,也是一眾中佬懷緬童真的平台。 身為版主,生的超合金、模型玩具收藏確是琳琅滿目,看著天地雙龍、鐵面金剛、伏魔三劍俠等等公仔彷彿讓70後回到佳視、麗的電視那個無憂的歲月。 「粗略點算有逾3,000件,其實大部份的藏品已轉移至迷你倉,在家中只擺放一小部份,供自己玩賞。 」生笑說。 70後的生在銅鑼灣成長,那年頭大家生活匱乏,根本無法花費買玩具,「以前會去樓梯底,買一些阿婆開檔的小模型玩具。 最記得生平第一盒合金,是1979年在天樂里外公買給我的天地雙龍,一盒要26元,當年是極貴啦。 生的多年玩具珍藏未入迷仔倉前部份「晒冷」留影,70後肯定流晒口水。 V型電磁俠合金 260元飆升至5萬.

  7. 2023年3月25日 · 怎樣處理中年危機? 達利奧給出了如下建議。 冥想. 首先要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進行冥想。 如果你能冥想,就能以平靜和平等的心態來看待事物,這很重要。 此外,達利奧還鼓勵人們養成思考原則的習慣。 他説,每當他遇到一些事情,尤其是痛苦的事情時,都會在與它們的互動中反思現實,然後寫下原則。 反思為什麼自己在做這個事情? 這個瘋狂的地方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我們採取了那樣的處理方式? 區分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