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这个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宽温镍氢电池!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轻金属&电池材料研究组组长、王立民研究员介绍说。 可别小看眼前这小小的电池,在它们的背后实则蕴含着大大的智慧。 为了攻克电池“遇冷则弱”的技术瓶颈,长春应化所研究团队在这条道路上足足探索了20多年。 如今,轻金属&电池材料研究团队,不仅在电池负极材料设计制备、储氢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且开发出可在宽温(-45℃~60℃)域应用的新型镍氢电池,更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遇冷则弱”成电池短板.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季寒冷的室外,使用手机时常常会出现自动关机或者电量急速下降的情况。 归根结底,这都是手机电池“怕冷”惹的祸。 其实不止手机,就连电动汽车也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2. 一块胶带撕出来的“师徒”诺奖. 石墨烯,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的纳米级材料。. 其极佳的导电性能和透光率更让各国科学家认为,它将有可能“颠覆世界电子行业的未来”。. 而这种神奇材料的发现,竟源自于“手撕”一块透明胶带的 ...

  3. 陈佳洱:李政道的两次建议促成这两件事落地. 李政道先生是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里,我特别回忆他的两次建议。. 这两次建议分别促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的建立以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落成。.

  4. 热缩材料:用“记忆”铸造强国之盾.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长春应化所)科技馆内,有一份特殊的手稿。. 那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注意到国际上刚刚开始高分子辐射化学这一交叉学科研究之际,老一辈科学家钱保功先生向国家率先建议开展这 ...

  5. 2016年11月16日 · 这是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Sir Andre Geim)在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咖啡厅接受《科学新闻》专访时的感慨。. 2010年,他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在二维材料石墨烯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6. 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以在线形式全文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的陈良怡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谭山团队,研发出一种超灵敏的结构光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海森结构光显微镜(Hessian SIM),从而将光学显微镜的性能 ...

  7. 2014年7月30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帮记者解开了这个谜题。. 不过,他表示,目前究竟是哪个基因在掌控“变白变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基因组是人类进化遗传过程中最忠实的记录者,其蕴含的信息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不久前,金力与其团队的一项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