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7日 · 健保有條件給付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陳嬰華解析治療術後護理. 日期:2021 年 8 月 27 日 作者: 李祉函. 國內超過 75 歲的老年人,約 12% 的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如果不加以治療主動脈瓣狹窄會導致心臟衰竭以及增加猝死的風險 ...

    • 血壓控制在 130 毫米汞柱以下 減少 33% 中風機率
    • 居家量測代替門診檢測 避免「白袍症候群」準確度更高
    • 居家量測應注意 722 原則
    • 高血壓年輕化 有家族史就應注意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嬰華表示,2015 年至今,發現有 2 個大型高血壓研究證明血壓降低能夠減少患者死亡率,根據《SPRINT》針對 9 千名高血壓患者針對研究,追蹤 3 年發現若血壓收縮壓控制在 120 毫米汞柱左右時,可降低 27% 的死亡率。 另外,《STEP》2021 年發表的華人大型研究,結果顯示若能將血壓控制在 130 毫米汞柱以下,會減少 33% 的中風機率且心臟原因死亡機率也降低 28%。

    新版高血壓量測指引也擬以居家量測代替門診量測,陳嬰華醫師解釋,在門診量測血壓的準確度有限,不少患者有「白袍症候群」造成就醫時心情緊張,加上前往醫院途中匆忙,導致休息時間不足,進而影響到血壓的準確度。 此外,通常一大早量測的血壓會偏高,晚上時則會變低,因此血壓值也會隨著時間有所不同,這也是門診量測有許多弊病的原因。

    至於居家量測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項?陳嬰華醫師表示,居家測量除了可以排除門診量測準確度有限的問題,還能透過多次檢測進行判斷,而居家量測可根據 722 原則進行: 1. 7: 一週連續 7 天量測血壓(希望至少 4 天以上)。 2. 2: 起床後 1 小內及睡前 1 小時內量測血壓。 3. 2: 每次量測 2 次血壓,中間間隔 1 分鐘,再將數值平均。 對比於門診量測,居家量測方便性較高,陳嬰華醫師建議,若起床 1 小時內要量測血壓,起床後先不要進食、不要吃血壓藥,另外可先解小便,而若已經喝咖啡、酒精或是去運動,建議休息間隔 30 分鐘後再進行測量。 居家量測時,把血壓計放置桌上後需注意「手需與心臟等高」,此外,量測時衣物也要注意,陳嬰華表示,衣物方面要注意不要穿太厚,「看冬天時有些病人穿著毛衣、...

    除了長者族群,國健署也建議 18 歲以上年輕人每年至少需量測 1 次血壓,陳嬰華醫師表示,若是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史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較高,此外,由於現代飲食西化,不少年輕人也出現肥胖問題,導致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 至於高血壓的日常照護相當重要,像是有些人常喝酒、或是飲食過鹹、肥胖等,都是造成高血壓的常見因素,陳嬰華醫師分享,臨床上也有看見肥胖的高血壓患者,成功減重後高血壓的狀況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此外,吸菸會導致血管收縮,因此戒菸對於控制高血壓也有幫助,此外,也建議民眾可以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飲食以及一週至少運動 150 分鐘。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何紹楚 延伸閱讀: 新版高血壓指引下修標準!營養師公開外食減鹽撇步 Omicron 會侵犯兒童神經?發燒到這個溫度要馬...

  2. 2019年11月15日 ·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而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卻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 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研究,發現只要符合幾項條件,就很有機會可以治療超過5年卻不會有抗藥性。 標靶藥物的使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肺癌患者有6成帶有EGFR基因突變,所以對於標靶藥物的反應效果很好,如果不能切除,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但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像是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之後,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很多人就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過世。 「如果能提高標靶無抗藥性的使用期限,他們就可以把癌症當慢性病,過著正常的生活。 」王金洲說。

  3. 2023年12月15日 · 化學治療. 優點:化療藥物可透過口服、靜脈 / 肌肉 / 皮下注射的方式,讓藥物到達全身,殺死癌細胞。 侷限:全身所有細胞都有可能會受化療藥影響,可能會出現白血球 / 血小板下降、發燒、心臟毒性、感染等副作用。 生物製劑.

  4. 2023年9月12日 · Posted on 2023 年 9 月 12 日 by 韋彤. 乳癌已成為台灣新國病,目前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 1 位及死亡率第 3 位,而發生年齡層高峰位於 45 至 69 歲的階段。 但乳癌是只要早期發現,就能有良好預後,且五年存活率達 100% 的癌症。 因此醫師呼籲,符合年齡資格的女性應定期接受乳房 X 光攝影,千萬不要怕痛就不做,才能遠離乳癌風險。 每 10 位女性,就有 1 人可能罹患乳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明,目前乳癌標準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而發生高峰仍介於 45 至 69 歲之間,但發生年齡中位數其實正在延後,2002 年時為 49 歲,2020 年卻已經來到 56 歲。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乳癌發生年齡逐漸延後,不是年輕化!

  5. 2019年4月3日 · 軟組織肉瘤是一種可以生長在軟組織上的一種腫瘤,軟組織包含肌腱、韌帶、結締組織、筋膜、脂肪、血管、淋巴管等,比較常發生在四肢的關節、皮下組織處。 也因此,如果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就可能被迫需要截肢保命。 大部分的軟組織肉瘤都找不出原因,也有些是基因遺傳、或是外傷後病變,不過這還是算比較少見的腫瘤,發生率大約10萬分之一,佔所有惡性腫瘤的100分之一。 不過長在皮膚底下、無痛性的腫塊,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常見的脂肪瘤,因此不去理會,直到腫瘤漸漸長大才開始注意。 這種腫瘤也是廣義的骨肉瘤的一種,可能會因為腫瘤本身的長大而轉移,或是生長在血管、淋巴管附近的腫瘤,癌細胞藉由這些管線轉移到肝、肺這2個血流特別豐富的器官,不過相對來說比較少見;所以患者需要面對的,通常是要不要截肢的問題。

  6. 2019年8月22日 · 6個原因可能讓你容易瘀青. 1. 服用藥物. 如果你正在服用有抗凝血作用的藥物或是膳食補充劑,就比較容易產生皮下出血,包括止痛藥、心臟病藥、阿斯匹靈、銀杏、大蒜精、人蔘、 魚油 、活血中草藥等。 2. 嚴重疾病 ( 糖尿病 、血友病) 一般的瘀青大概可以在兩三天內退散緩解,但是對於罹患第2型糖尿病,或是血友病的病患來說,很可能會出現超過2個星期無法消退的異常或無法解釋的瘀青。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出現瘀青,是因為高血糖值導致皮膚無法快速癒合而容易產生瘀傷;而血友病患者則是因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足,導致血管容易阻塞,而增加了瘀青的可能性。 3. 身體老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