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6日 ·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異塵行者),在電腦玩物上的文章有別於單純的軟體和服務介紹,而是更強調軟體和服務背後的數位工作思維及方法,並說明實際應用後帶來的生活改變。 著有《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系統》、《比別人快一步的Google工作術:從職場到人生的100個聰明改造提案》等暢銷書籍。 bobbysu 2015年7月6日 晚上7:42. 感覺這個官方 App 比其他的台北捷運 App 更好用. 回覆. Esor Huang 2015年7月6日 晚上10:11. 在提供的資訊查詢與相關功能上更豐富完整.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 李思捷1
    • 李思捷2
    • 李思捷3
    • 李思捷4
    • 李思捷5
  2. 2018年5月31日 · 專業者必修的《知識內容寫作課》. 作者: Esor Huang 5月 31, 2018.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 ...

    • @什麼是 Kpt 法?核心精神是「下一次如何更好? 」
    • @Kpt 法的應用
    • @適合 Kpt 法的工具
    Keep(保持):歸納哪些部分是下一次要繼續維持的。
    Problem(問題):找出哪些部分是這一次還有疑問的。
    Try(嘗試):提出哪些下一次可以改進的測試?
    1.用 KPT 討論會議:
    2.工作總結報告:
    3. 個人反省日記:
    4.學習研究:
  3. 2020年7月3日 · 哈佛教授,管理學者 Chris Argyris 開發的「推論階梯( Ladder of inference )」,是一種檢查我們自身思考盲點,解決衝突行為的工具。 如上圖所示,我們在推論並產生行為的過程中,思考像是梯子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讓我們來到梯子最上方的行動。 但是這裡就出現兩個問題: 每個人的梯子不一樣: 即使觀察的是同樣的一件事情,同樣的原始資料,但開始往上爬的時後,踩上每一階梯的細微區別,都可能導致最後採取不同甚至衝突的行動。 我們的思考,往往會「爬得太快」: 就像跳過梯子的許多階梯,直接跳到最後的行動。 而這在某些時刻(或者很多時刻),可能導致我們的誤判、偏見與錯誤的行為。

  4. 2017年3月7日 ·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而這也造成怎麼分類都不對,怎麼分類都不完美的窘境,如果硬要分類,就造成分類的焦慮,但實際上並非我們不善於分類,而是知識與訊息本來就難以完美分類,因為 他們是沒有單一定位的 ,同時具有多種用途的。

  5.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6. 2021年9月25日 · 三個簡單功能搞定一切白板內容: 「 Weje 」可以讓我們用最簡單的邏輯,快速合作產出白板內容,只要利用下方工具列的「三種工具」即可。 第一種工具是「文字便利貼」,除了點擊下方的「T」按鈕新增外,還可以在白板任何空白處點擊兩下,就能在該處新增便利貼。 便利貼上除了新增文字內容,也可以調整便利貼的顏色。 第二種工具是「上傳檔案」,免費帳戶可以上傳 10 MB 以內的檔案到白板中。 但更好用的功能是,可以直接「貼上」多種雲端資料的網址,例如 Google 文件網址、 YouTube 網址,這時候在「 Weje 」白板上會直接顯示可操作的預覽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