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帕拉赫 ( 捷克語 : Jan Palach , 捷克語發音: [jan ˈpalax] ;1948年8月11日—1969年1月19日)是 捷克 攻讀哲學的大學生,1968年8月 華沙公約組織 的軍隊入侵捷克,他為表示抗議,於1969年1月在 布拉格 瓦茨拉夫廣場 自焚而死,後來該廣場以他為名。 他被視為英雄和希望的象徵,受到群眾悼念。 1989年布拉格曾舉行盛大群眾示威,紀念他逝世20週年。 參見 [ 編輯] 揚·帕拉赫廣場 (楊帕拉廣場) 自焚. 天鵝絨革命. 參考文獻 [ 編輯] 外部連結 [ 編輯] Jan Palach. Charles University Multimedia Project.

  2. 揚·帕拉赫 ( 捷克語 : Jan Palach , 捷克語發音: [jan ˈpalax] ;1948年8月11日—1969年1月19日)是 捷克 攻讀哲學的大學生,1968年8月 華沙公約組織 的軍隊入侵捷克,他為表示抗議,於1969年1月在 布拉格 瓦茨拉夫广场 自焚而死,後來該廣場以他為名。 他被視為英雄和希望的象徵,受到群眾悼念。 1989年布拉格曾舉行盛大群眾示威,紀念他逝世20週年。 參見. 扬·帕拉赫广场 (杨帕拉广场) 自焚. 天鹅绒革命.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Jan Palach. Charles University Multimedia Project. (捷克文) Biography of Jan Palach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3. ·帕拉赫 ( 捷克語 : Jan Palach , 捷克語發音: [jan ˈpalax] ;1948年8月11日—1969年1月19日)是 捷克 攻讀哲學的大學生,1968年8月 華沙公約組織 的軍隊入侵捷克,他為表示抗議,於1969年1月在 布拉格 瓦茨拉夫广场 自焚而死,後來該廣場以他為名。 他被視為英雄和希望的象徵,受到群眾悼念。 1989年布拉格曾舉行盛大群眾示威,紀念他逝世20週年。 參見 [ 编辑] 扬·帕拉赫广场 (杨帕拉广场) 自焚. 天鹅绒革命. 參考文獻 [ 编辑] 外部連結 [ 编辑] Jan Palach. Charles University Multimedia Project.

    • 點燃捷克反抗的第一把火炬:揚・帕拉赫
    • 奪回歷史記憶的漫漫長路
    • 延續的火光:札伊奇
    • 在最壞的時代做個正直的人

    1968 年 8 月,青年揚・帕拉赫(Jan Palach)才剛從一間商業大學轉至查理大學文學院,隨即見證華沙公約聯軍入侵布拉格的暴行。華沙公約聯軍對捷克斯洛伐克內政突如其來的暴力干涉,煞停了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的開明改革,國家重新陷入高壓統治。 幾個月後的深冬,帕拉赫獨自一人步行至博物館前,從公事包中取出一瓶汽油,淋遍全身,就在噴水池側邊點起火焰,毅然自焚。行經的人們見狀想要上前搶救,他卻用餘力阻止,要求旁人協助取出公事包中的遺書。沒多久,帕拉赫被送至醫院急救,他雖已全身燒焦卻神志未熄。他向護理師解釋他想仿效越南戰火中毀身成仁的僧侶,因此他的行動並非自殺,而是抗爭。 遺書中,帕拉赫提及自己所屬組織中的成員均計劃著自焚行動,藉以喚醒眾人奮起的鬥志。他羅列幾項政治訴求,包括廢除言論審查、停發蘇聯...

    看見帕拉赫之死引起如此軒然大波,新上台的親蘇聯政權極盡抹黑帕拉赫之事。有官員猜測帕拉赫當時根本不知瓶子中液體易燃,自焚實屬無心之失,並指控「右翼」記者扭曲事實;亦有官員稱帕拉赫受到偏激言論煽惑,為陰謀的受害者。 不過這全都是無稽之談。而後來的事,全都記載在史冊了。 帕拉赫離世的二十年後,捷克斯洛伐克熬過漫漫長冬,才終於迎來天鵝絨革命,重獲新生。帕拉赫之名也正式銘刻在布拉格的磚瓦上。除他自焚之處的十字架外,伏爾塔瓦河與查理大學文學院之間的那座廣場亦更名為「揚帕拉赫廣場」。在此之前,蘇聯命名那座廣場為「紅軍廣場」,以紀念二戰時因攻佔布拉格而陣亡的蘇聯士兵。 國境重光後,當地人終於奪回著史的權力,紀念那段屈辱歲月中不惜捨身勵志的故事。 依帕拉赫送醫當日的值班醫生莫塞羅瓦(Jaroslava Mos...

    若帕拉赫自焚殉道是點燃捷克反抗的第一把火炬,那札伊奇(Jan Zajíc)則是延續帕拉赫火光的第二把火炬。 1968 年,當蘇聯坦克駛進布拉格之時,18 歲的札伊奇正就讀順佩爾克(Šumperk)的工業學校。札伊奇比同輩早慧,政治識見過人。當捷克斯洛伐克遭遇危機時,他原本有機會隨家人移民國外,但他選擇留下戰鬥。在聽聞帕拉赫自焚後,札伊奇旋即動身前往布拉格,參與當地學生發起的絕食抗議。成批學生就於帕拉赫自焚處紮營,在寒冬中堅持了 4 天 4 夜,最終鎩羽歸去。 絕食抗議雖然徒勞無功,但札伊奇有緣親歷帕拉赫的盛大葬禮,於他心頭烙下不小的震憾。起初,他深信一定會有其他學生響應帕拉赫的狀舉。豈料一等再等,卻不見延續的火光,直至帕拉赫死後逾一個月,他毅然決定自己充當第二把火炬。 2 月 25 日下午,...

    在帕拉赫出殯當天,他的同伴們慷慨陳詞,發誓永不背叛其遺志,將堅持抗爭,直至重獲彼此所願的自由。但怎樣做才算繼承他的遺志呢? 血在燃,火在燒。除札伊奇外,還有其他人先後在國境內的不同地方自焚。光是在帕拉赫過世的半個月內,捷克境內至少有 10 起自焚案件,連帕拉赫在內,共有 2 位事主因此殉身。1969 年 1 月至 4 月間,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共有 29 起自焚事件。帕拉赫的追隨者似乎比札伊奇想像中多,唯礙於當局封鎖消息,許多烈士寂寂而歿,乏人問津。 話雖如此,即使身為同伴,也未必希望群眾再用同等悲壯的手段抗爭。如何在歌頌帕拉赫之餘又不致導人選擇自毀,成了每顆留下來的良心必須謹慎作答的考題。帕拉赫之死變相逼大家反省:如何在最壞的時代做個正直的人? 帕拉赫的影響雖非立竿見影,但深深打動了部份國民的...

  4. ·帕拉赫Jan Palach1948-1969是捷克攻讀哲學的大學生1968年8月華沙公約組織的軍隊入侵捷克他為對錶示抗議於1969年1月16日在布拉格市温賽斯拉斯廣場自焚而死後來該廣場以他為名他被視為英雄和希望的象徵受到羣眾悼念1989年布拉格曾舉行盛大羣眾示威紀念他逝世20週年。 本 名. ·帕拉赫. 別 名. Jan Palach. 出生日期. 1948年. 逝世日期. 1969年1月16日. 目錄. 1 簡介. 2 紀念. 簡介. 1968年8月20日深夜,二十萬華約成員國軍隊和五千輛坦克的武裝入侵捷克。 8月21日拂曉,蘇軍佔領布拉格。 1969年1月16日,時年20歲的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學生揚·帕拉赫在心瓦茨拉夫廣場上自焚,3天后傷重不治。

  5. 關切並聲稱揚帕拉赫是煽動者的犧牲品」。2 包含揚帕拉赫自焚事件表一),據捷克警 方當局統計從1月16日到1月31日在波西米亞摩拉維亞以及西利西亞地區總共列舉有十起自 焚事件不幸死亡的人有兩名分別是揚帕拉赫

  6. 2013年10月25日 · \r燃燒布拉格之春》(Burning Bush)講述的是1969年1月一位名叫揚·帕拉赫(Jan Palach)的學生在蘇聯鎮壓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後自焚而死的故事。 \r這部電影的真正關注的不是帕拉赫,帕拉赫在影片開始幾分鐘後就死了,它關注的是捷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