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5日 · 【大公报讯】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的27个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在这场“巴黎和会”中,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提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三项提案竟不被认可,甚至被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而北洋政府竟打算在丧权辱国的“对德和约”上签字。 当年大公报总编辑胡政之远赴巴黎,获取第一手材料。 成为现场唯一一名中国记者,令国人第一时间了解谈判进展。 胡政之的文章在《大公报》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 人们从报道中看到帝国主义战后分赃的狰狞面目,长期压抑在心头的怒火和爱国热情被瞬间点燃。 大公报亦因此成为引爆五四运动的舆论推手。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香港新闻频道.

  2. 2021年8月5日 · 1948年8月15日,香港大公报第六版是《第十四届世运大会特辑》。 这是大公报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推出的专题报道。 版面上刊登了大公报特派记者黎秀石从伦敦发回的专讯与摄影照片。 左下方则是《世运漫谈》专栏,署名“小查”,其实就是当时的大公报编辑、后来的武侠大师金庸(查良镛)。 这个专栏在奥运会期间,负责向读者科普奥运项目的相关竞技规则。 15日的这一期重点介绍了剑击、骑术两个项目。 关于剑击,第一句就是“目前我国国内没有这种运动”。 笔者翻阅报纸旧档至此之时,恰遇张家朗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剑击金牌,当时之心情,真可谓“漫卷诗书喜欲狂”! 抚今追昔,几十载沧桑巨变,怎能不令人为中华巨龙之腾飞而自豪。 一九三二 | 为刘长春加油鼓劲.

  3. 2020年2月5日 · 剧本改编自著名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讲述中产家庭的少女与上流社会的绅士,如何从鬥气冤家发展成亲密爱侣。 二人的性格南辕北辙,社会地位悬殊,因而产生不少戏剧衝突及矛盾。 陈氏将故事背景移植至香港的跑马地与半山区,展现了当年香港社会的门户之争。 藉着绅士自以为是的高傲态度,少女更进一步表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陈氏一向对粤语甚有研究,角色不时将歇后语挂在嘴边,例如“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 ”又或是“太监骑马:冇得顶! ”充分展示了陈氏对粤语方言的深厚认识,并将之与角色灵活结合,让角色的个性和形象栩栩如生,令观众看得格外亲切。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小公园.

  4. 2019年6月3日 · 於2013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2018年7月起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蔡教授坦言,虽然在科大这是一个很小的学系,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论文质量高,被引用次数最多,五年内平均得到的优配研究金在八大院校是最多的。 她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著作有《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绕过民主》、《国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与中国奇迹》等,涵盖民间金融、区域发展、私营企业创业创新以及中国印度的人口迁移等领域。 她认为,金融行业不仅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进入,人文社会学的学生同样可以在毕业后进入不同行业,如政府,NGO,商业金融等行业。 她说:“在算法时代,自动化的时代,机器可以比人运算得快,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却很快过时。

  5. 2024年3月4日 · 透过展览,观众可以欣赏捐赠收藏和艺术创作的故事,还可以了解展品背后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今次大公报记者采访梦蝶轩主人卢茵茵和朱伟基,听他们讲述在收藏路上的机缘与故事。. 卢茵茵对收藏的兴趣是因为自小受到父亲的影响。. 儿时,卢茵茵 ...

  6. 2024年4月10日 · 香港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是一名90后三个月大时因眼癌摘除眼球。 起初学钢琴,很多老师都不相信她能学会,但凯恩没有放弃,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一点一点学会了弹钢琴。 学习唱歌时,她也要先把旋律背下来,用千遍的练习熟读歌词。 她在黑暗中追逐音乐梦想,20岁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 即使身体残疾,她依旧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 老科学家及泳坛名将等获奖. 萧凯恩曾多次接受《大公报》访问,分享对音乐的热爱。 除精通乐器,她更拥有一把天籁之音。 2023年12月,她在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2023感动香江人物”颁奖活动上,深情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

  7. 2021年8月23日 · 父亲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工程部主管,平日爱好弹奏古筝,是香港第一批习筝群体的成员之一。 莫伟樑自小耳濡目染,3岁时便开始学习古筝,11岁以古筝特长考入香港演艺学院初级音乐课程,成为香港取得古筝专业研究生文凭的第一人。 顺理成章地,莫伟樑毕业后成立自己的乐团,经常登上香港大小演出舞台。 对于生活在被渗透了一百多年西方文化的人们来说,如何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薰陶和滋养,显得尤为重要。 “我曾经最高峰时,试过一周教授58节课。 ”疯狂投入工作的他,希望将古筝艺术普及给更多市民。 在保持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的同时,莫伟樑从未停止思考如何更大范围地推广古筝艺术。 2019年,莫伟樑赴内地发展,身份也从演奏者成为造琴者。 莫伟樑的工作室位于东莞一个青年创业基地,工作室面积宽阔,摆放着多台樸雅的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