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目录. 序言. 生平. 家族. 影視作品. 注释. 孝恭仁皇后. 本页面有 满文 字母 , 操作系统 及 浏览器 須 支持特殊字母与符号 才能正確显示为 滿文字母 ,否则可能變成未成 連寫體 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孝恭仁皇后 ( 满语 : 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 穆麟德轉寫 : 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 ;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 乌雅氏 (亦作吳雅氏),名瑪琭 [1] 。 原為正黄旗包衣佐領下人,后抬入满洲正黄旗。 原任護軍參領、追封一等承恩公 魏武 之女,膳房总领 額森 之孫女。 康熙帝 之妃, 雍正帝 生母 [2] 。 生平.

    • 康熙十八年(1679年):德嬪, 康熙十九年(1680年):德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皇太后
    • 乌雅氏
    • 概览
    • 人物生平
    • 家族成员
    • 史籍记载
    • 纪念

    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

    清圣祖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ᡤᠣᠰᡳᠨᡥᡡᠸᠠᠩᡥᡝᠣ,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旗满洲) [1],名玛琭 [2],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雍正帝生母,包衣护军参领、后追封一等承恩公乌雅·威武之女,膳房总管额森之孙女。

    德妃原是隶满洲正黄旗包衣,包衣护军参领乌雅·威武之女,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雍正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孝恭祖父额参之传,列于《八旗通志·正黄旗满洲世职大臣卷》:“额参,满洲正黄旗人,姓乌雅氏,世居叶赫地方,初任布达衣大(即膳房总管),累擢至内大臣(正一品)。”雍正在为其母家颁爵的敕书中说:“仁寿皇太后曾祖额布根者,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

    《通志》佐领编核时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将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八旗通志》卷4)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是康熙帝逝后第四天,“旨”中所说太后应指雍正母孝恭,而“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正是孝恭之弟博启。因此,旨中所说“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即孝恭之亲族。

    乌雅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生母为塞和里氏。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月,年仅十四岁的乌雅氏在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中获选入宫。据《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所载,定妃万琉哈氏是与乌雅氏同日进宫的。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时年十九岁的乌雅氏生皇四子胤禛。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乌雅氏单独受册封礼,由嫔册封为德嫔,时年20岁。此前,乌雅氏受册封的情况无记载。礼部尚书韩菼整理的《有怀堂文稿》中有一篇册贵嫔文,为尊者讳而将相关信息隐去,但结合乌雅氏的家庭背景,以及此文的大致撰写时间仍能得知此为封乌雅氏为嫔(贵嫔)的册文。

    先辈

    曾祖父:额柏根,又作额尔根,姓吴雅氏,亦可书作乌雅氏。世居哈达,一云世居叶赫地方。世居哈达地方。国初来归。雍正元年二月癸丑,追赠额柏根一等公。 祖父:额柏根长子额参,初任膳房总领,历升内大臣(正一品),皇太极时授为男爵,加一等都尉,任佐领,后缘事削爵。雍正元年二月癸丑,追赠额参一等公。崇德时从征朝鲜,遇有朝鲜遣人致书于明,额参见而射之。其人应弦而倒。太宗文皇帝嘉其能,即以其人所乘马赐之。又同超品公扬古利额驸率兵进剿,大破朝鲜。有朝鲜小卒,藏匿石岩间,窃发鸟枪,杨古利额驸中伤而殁。太宗甚伤之。忽有一人越山而去,涂赖指而言曰:“彼山上东去者,即伤死杨古利额驸之人也。”太宗因命额参追之。次日,即以其首来献。太宗嘉之,授为男爵。后征山东济南府临清州,及大同等处,屡立战功。加一等都尉,任佐领。缘事削爵。雍正元年二月癸丑,追赠额参一等公。 父:额参长子乌雅·威武,系仁寿皇太后之父。原任包衣护军参领(正五品武职)。雍正元年二月奉旨:“额柏根,系本朝旧族,创业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额参历事三朝,军功懋著。魏武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将额柏根、额参、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袭罔替。”钦此。 母:塞和里氏 叔:额参之次子岳色,因系仁寿皇太后之叔父,特赐骑都尉(雍正元年五月壬寅,雍正谕舅祖岳色,“皇妣向欲加恩,今仰体慈怀,著授为拜他喇布哈番,准袭一次”)。原任司祚官。 弟:乌雅·白启,散秩大臣,一等公 妹:乌雅·玛颜珠、乌雅氏 承恩公世系 魏武之子白启,雍正元年二月癸丑,承袭一等公。任散秩大臣,兼佐领。乾隆十八年,博启卒。 博启之子博永(又作相永、伯忠),三等侍卫,乾隆十九年四月癸未袭一等公。二十三年,以病解任。 博勇之子希明(又作西铭),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甲申袭一等公。四十三年,奉旨:“向来后族承恩世袭具系一等功。此特因椒房至戚恩泽加封,以视佐命功臣,栉风沐雨,拓土开疆者,实难并论。况宗室王公以近支恩封者,尚以世递降,而外戚转得崇封延世,未免过优。着具改为三等公。世袭罔替。”改为三等承恩公。四十六年,授蒙古正黄旗副都统。四十八年授内大臣。四十九年九月,出使朝鲜。五十年正月,举行千叟宴,西铭未还京。特命给赏。七月,授江宁将军。五十二年,卒于任。 希明之子志福,乾隆五十二年袭三等公。(清史稿记载错误) 志福之子吉祥保,建威将军,散秩大臣,嘉庆五年十二月乙丑袭三等公。 吉祥保之子增喜,建威将军,散秩大臣,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庚辰袭三等公。 增喜之子瑞兴,号宝臣,任荆州副都统,嫡妻爱新觉罗氏,咸丰五年十二月丙辰袭三等公。 瑞兴嗣子振升。 曾祖父额伯根的兄长萨穆哈一脉: 萨穆哈之孙铎弼(德妃父亲威武的堂兄弟):康熙朝原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内务府总管,兼佐领。

    子女

    胤禛(1678.12.13—1735.10.08), 即清世宗雍正皇帝,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祚 康熙帝第六子,六岁即殇,史料很少。 胤祯(允禵) 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禵(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雍正帝登基后改名为允禵,并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 皇七女 这是个早殇的孩子,她只活了两个月。 固伦温宪公主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 按照玉牒,固伦温宪公主是皇九女,即五公主。 温宪公主自幼是被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不仅深得祖母疼爱,亦颇受父皇宠爱。自小,温宪公主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温宪也很聪明,后来温宪公主的祭文上说: “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谓诞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龄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亲之恋” 女性册文和祭文上用“聪慧”之类词的很少。而温宪公主的祭文中能出现“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这样的词,不仅仅因为康熙要抚慰皇太后,更是因为温宪公主自身有才华,有值得这样高的评价的资本。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薨。日晡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宽释、但皇太后自幼抚养、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弗胜、膳尚未进、朕亦何心进食乎。诸大臣复固请。上乃诣皇太后宫、视食毕。然后进膳。随谕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辛亥。命诸皇子及文武诸臣、送和硕温宪公主柩起行。 ----------《圣祖实录》 雍正元年,三月,和硕温宪公主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皇十二女 是十二岁时去世的公主,即七公主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世宗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上册。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葬景陵。上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子三:世宗,允祚,允禵。允祚六岁殇。女三:其二殇,一下嫁舜安颜。

    德妃册文:

    命侍郎额星格、持节进封德嫔乌雅氏、为德妃。

    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德嫔乌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德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雍正帝册谥皇太后为孝恭仁皇后册文:

    母后周年述哀一首(有序)

    母后升遐,倏经周岁。痛色笑之难追,想音容而切慕。潸然泪下,赋此哀辞为念。

    慈恩重,难禁涕泪悬。尊荣心莫罄,恍惚岁云迁。

    物候常如此,音容独渺焉。寝门空在望,一望一凄然!

    母后二周讳辰

    自隔慈颜杳,重临此日悲。音徽徒有慕,尊养已无时。

  2. 孝恭仁皇后 ( 滿語 : 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 穆麟德轉寫 : 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 ;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 烏雅氏 (亦作吳雅氏),名瑪琭 [1] 。 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後抬入滿洲正黃旗。 原任護軍參領、追封一等承恩公 魏武 之女,膳房總領 額森 之孫女。 康熙帝 之妃, 雍正帝 生母 [2] 。 生平 [ 編輯] 順治 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 康熙 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初六日,烏雅氏在內務府選秀中獲選入宮,時年十六歲,與 良妃衛氏 、 定妃萬琉哈氏 等人在十二月十三日進宮 [1] [3] 。

  3. 孝恭仁皇后 ( 满语 : 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 穆麟德轉寫 : 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 ;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 乌雅氏 (亦作吳雅氏),名瑪琭 [1] 。 原為正黄旗包衣佐領下人,后抬入满洲正黄旗。 原任護軍參領、追封一等承恩公 魏武 之女,膳房总领 額森 之孫女。 康熙帝 之妃, 雍正帝 生母 [2] 。 生平 [ 编辑] 顺治 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 康熙 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初六日,烏雅氏在內務府選秀中獲選入宮,時年十六歲,與 良妃衛氏 、 定妃萬琉哈氏 等人在十二月十三日進宮 [1] [3] 。

  4. 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清聖祖孝恭仁皇后烏雅氏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ᡤᠣᠰᡳᠨᡥᡡᠸᠠᠩᡥᡝᠣ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 正黃旗 包衣(後抬入正黃旗滿洲) [1] ,名瑪琭 [2] ,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 雍正帝 生母, 包衣護軍參領 、後追封一等承恩公 烏雅·威武 之女,膳房總管 烏雅·額森 之孫女。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入宮。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 康熙十八年(1679年)晉封為 德嬪 。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 胤祚 。 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 德妃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孝恭仁皇后孝恭仁皇后 - Wikiwand

    孝恭仁皇后 ( 滿語 : 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ᡤᡠᠩᠨᡝᠴᡠᡴᡝ. ᡤᠣᠰᡳᠨ.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 穆麟德轉寫 : hiyoošungga gungnecuke gosin hūwangheo ;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 烏雅氏 (亦作吳雅氏),名瑪琭 [1] 。 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後抬入滿洲正黃旗。 原任護軍參領、追封一等承恩公 魏武 之女,膳房總領 額森 之孫女。 康熙帝 之妃, 雍正帝 生母 [2] 。 Quick Facts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國家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亦作吳雅氏),名瑪琭。 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後抬入滿洲正黃旗。

  6. 清圣祖孝恭仁皇后 - 故宫博物院. 首页 » 探索 » 宫廷历史 » 宫廷人物. 【清圣祖孝恭仁皇后清圣祖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1660-1723年),护军参领威武之女被选入宫。 康熙十七年 (1678年)十月,生皇四子胤禛(即世宗)。 次年,册封为德嫔。 二十年 (1681年),晋为德妃。 又生皇六子允祚,6岁夭折;生皇七女,2岁夭折;生皇十四子允禵。 六十一年 (1722年)十一月,世宗继位,拟上徽号为仁寿皇太后。 未及举行册尊典礼,雍正元年 (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卒,年64岁。 八月上谥号。 九月合葬景陵,祔太庙。 乾隆、嘉庆朝累加谥,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更多影像. 清人画孝恭仁皇后像轴. 嘉庆四年孝恭仁皇后玉册. 图书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