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卡爾·埃德溫·威曼英語: Carl Edwin Wieman,1951年3月26日 — ),出生於俄勒岡州科瓦利斯,美國物理學家,威曼、沃爾夫岡·克特勒與埃里克·康奈爾,因「在鹼金屬 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

  2. 卡尔·埃德温·威曼 (英語: Carl Edwin Wieman ,1951年3月26日 — ),出生於 俄勒冈州科瓦利斯 , 美国 物理学家,威曼、 沃爾夫岡·克特勒 與 埃里克·康奈尔 ,因「在 鹼金屬 原子 稀釋氣體中(製成)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獲頒2001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人平分獎金。 參考. 外部連結. 分类 : . 1951年出生. 在世人物. 富兰克林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 美国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麻省理工學院校友. 史丹佛大學校友.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洛伦兹奖章获得者. 奥斯特奖章获得者. R·W·伍德奖获得者.

    • 培養獨立精神的寧靜環境
    • 點燃科學興趣的師長
    • 自省能力強 興趣廣泛
    • 讓更多人了解物理學的有趣和實用

    威曼小時候的光陰都是在俄勒崗州的森林中渡過。他認為自己獨立的精神是在遠離其他居所的環境中建立的。每一個星期,他有機會去一次位於遙遠市鎮的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本來規定每人每次最多可以借五本圖書,可能是出於父母親的要求,威曼每次都可以借出大量書籍。那時他的家裏沒有電視機,所以很羨慕有電視機的朋友。威曼長大後回想,慶幸那段日子沒有機會看電視,反而更得益於享受閱讀。

    威曼讀中學一年級時,遇到一個初入行的科學教師。當時同學們的家庭都是從事伐木和農耕,學習並不是他們最優先的追求。基於這樣的限制,威曼覺得這位教師也頗受到困擾。不過,這位教師依然很用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並點燃起威曼對科學的興趣,特別是對原子的結構和周期表的性質,促進他繼續追求化學性質和分子反應方面的知識。 威曼一個中學好朋友的父親在大學任教數學。這位數學教授在一個暑假期間,每天用上數小時為他的兒子和威曼講解基礎幾何學。面對廣闊的數學領域,一個真正數學家的啟迪是非常有啟發性的。 威曼的哥哥與這位好朋友常常和威曼一起建構、研究和修理各種任務和玩具,這些經驗培養威曼的自信心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念高中的時候,威曼的成績可算不錯;可是,由於他未能事事聽從老師的要求,所以並不是最優秀的學生。雖然對科學有興趣,可是,最吸引威曼的科目卻是文學和寫作。在七年班到九年班的日子裡,威曼熱衷於下棋;其後,他投入於學習和打網球。 威曼在高中的成績雖然並不是最優秀,但卻足以成功入讀麻省理工學院。他後來懷疑學院收取他,是因為他們有興趣收錄一個真正在俄勒崗州原始森林長大的學生,並認可他在棋藝和網球上的成就。其實,威曼的家庭教育背景也不錯,祖父是芝加哥大學的著名神學教授,而父母都是大學畢業生。 在自傳中威曼展示很強的自省能力,他認為自己投入及專注某一種活動時容易忽略其他,這種態度一方面是他的強項,同時也是他的弱點。

    多年以來,除了投身於物理學研究之外,他也用了不少時間去改善物理學本科課程的教學工作。他嘗試採用不同的課程,找出學生理解或不理解物理的原因。他特別關心那些不會以物理學為事業的學生,怎樣改善他們學習物理的方法。這樣,他希望讓更多人覺得物理學易明、有趣和實用。 香港中文大學和新鴻基地產在2008年5月21日合辦「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座系列」,邀請了威曼教授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用科學工具來教科學」為題,分享其真知灼見。講座吸引約三百名中大的教職員、學生和校友、政商界及教育界人士,以及公眾參與,反應非常熱烈。 在過去500年,科學憑藉實驗對理論與實踐的驗證,發展突飛猛進;相對地,由傳統和教條主導的科學教育似乎原地踏步。關於學習的研究顯示,傳統的科學課堂和考試令許多老師無法準確掌握學生...

  3. Stop. 新鴻基地產新地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今天5月21日再度合辦新鴻基地產諾貝爾獎得獎學人傑出講座系列」。 是次講座邀請了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爾威曼教授Professor Carl E. Wieman),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用科學工具來教科學」為題,分享其真知灼見。 講座吸引約三百名中大的教職員、學生和校友、來自政商界及教育界的人士,以及公眾參與,反應非常熱烈。 曾獲傑出教師獎的威曼教授更與數十名大學生及中學生真情對話,分享他對傳授及學習科學的見解與心得。 新地執行董事黃奕鑑表示:「身處廿一世紀瞬息萬變的知識型經濟體系,新地一直積極推動教育,鼓勵持續學習。

  4. 祝贺卡尔·威曼(Carl Wieman)教授获得2020年度一丹教育研究奖。. 陈一丹博士的愿景是透过教育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一丹奖的使命就是通过肯定创变者的工作来改变世界。.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沒有一個人能比威曼教授更能代表教育的变革和改進,坚定不移 ...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卡尔·威曼卡爾·威曼 - Wikiwand

    卡爾·埃德溫·威曼 (英語: Carl Edwin Wieman ,1951年3月26日 — ),出生於 俄勒岡州科瓦利斯 , 美國 物理學家,威曼、 沃爾夫岡·克特勒 與 埃里克·康奈爾 ,因「在 鹼金屬 原子 稀釋氣體中(製成)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獲頒2001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人平分獎金。 Quick Facts 卡爾·埃德溫·威曼Carl Edwin Wieman, 出生 ... Close. 參考. 外部連結.

  6. 卡爾威曼教授1973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理學士學位1977年獲史丹福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由1984至2006年出任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傑出教授並曾獲嘉許為模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