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日 · 建議到30歲時將儲蓄目標設定為當前收入的1倍,到40歲時設為3倍,到50歲時設為6倍,到60歲時設為8倍,到67歲時設定為10倍。 每年應儲多少錢? 建議在工作時每年至少存入稅前收入的15%,包括退休金自主供款和僱主供款。 該如何維持退休儲蓄? 提款太多有耗盡資金的風險。 提款太少,則退休後可能無法過上想要的生活。 建議將提款限制在初始退休儲蓄的4%至5% ,然後根據通脹增加提款。 基於退休年齡的退休儲蓄指南. ( 假設儲蓄者年齡為25歲,年薪5萬美元(39萬港元)至30萬美元(234萬港元),工作期間平均有超過50%的資金用於投資股票。 沒有退休金收入、未被裁員、薪資統一增長、儲蓄金額隨加薪而增加。 工作和儲蓄的時間愈長、退休的時間愈晚,退休基金中需要的資金就越少。

  2. 2024年5月1日 · 4%規則詳解 一招避免臨老破產. 4%是一項知名的退休開支準則,對於退休人士而言一個魔術數字(magic number),規定他們可以在第一年安全地從投資組合提取儲蓄的4%,然後每年根據通脹,以4%為基礎,調整提款金額。 此方法旨在降低退休儲蓄在30年內花光的機會。 換言之,假設投資組合保持4%的年回報,儲蓄便能用之不竭。 然而儘管4%提款率曾經很受歡迎,這項本來被奉為「金科玉律」的規則亦漸受到批評,當然亦有商榷餘地: 近年由於高脹、經濟放緩,投資回報率較低; 退休人士的安全提款率都跌穿了4%; 不過,包括晨星(Morningstar)在內的一些財金專家 表示 ,由於債券孳息率上升,4%提款率可能重回安全網。 本文簡單回顧一下4%安全提款率的原理和實際操作例子。 為何使用提款率策略?

  3. 2024年4月12日 · 提早退休的夢想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近年來社交平台流行所謂FIRE運動財務獨立提早退休」,這項運動吸引了許多人能夠把年輕的黃金歲月貢獻給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生活而非工作這確實是相當吸引的目標。 我們常常看到有不少人年紀輕輕,僅奮鬥10多年就提早退休的個案。 然而,實際上有幾多人真正做到? 答案如下。 50歲以下退休只佔3% The Motley Fool 收集的 2016 年至 2022 年退休數據,以下是四個年齡層的退休美國人的百分比︰. 40至44歲︰1% 45至49歲︰2% 50至54歲︰6% 55至59歲︰11% 換言之,如果以美國的數據作為參考,假設正常退休年齡為60歲,有20%的人能夠提前退休,但當中大部分是提前5年以內。

  4. 2024年2月19日 · 施昇輝認為,退休生涯想要美滿幸福,要 做好三件事 、 避免一件事 ,這個屬於第二人生」、甚至第三人生的晚年階段才能成為真正的黃金歲月他先談到退休後切忌的一件事... 退休後必須警剔的最大陷阱︰炒股票. 施昇輝表示,他從身邊退休朋友聽到的最可怕答案並非「沒有任何興趣」,而是「最大興趣是玩股票」。 他利申稱自己雖然是略有名氣的理財作家,但不希望大家把投資理財當作退休後的生活重心。 玩股票如果有賺錢,還可以接受,但超過八成的人都是賠錢的,既傷神又傷本,何苦來哉? 施昇輝也諒解,大部份退休人士是擔心錢不夠用才會投資,但他強調應該要用最簡單、安全的方法來賺錢。 他聽聞過不少晚年為了炒股而傾家蕩產,得不償失的例子:

  5.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6. 2023年7月16日 · 今集《ET至高息》教你1年儲12萬元大法! 儲下人生第一桶金,財富自然可以滾大!

  7. 2023年5月24日 · 很多時候這種購物是物欲多於實用性,為避免一時衝動而導致無錢,不妨給自己的收入一個緩衝期,不要在收到一筆錢後馬上購物,Klontz 建議在加薪或獲得豐厚獎金後先等待6個月,再購買大件物品。 待自己熱情消退後,如果仍然覺得有用,再購買都不遲。 2. 通過減少可用金額 抑制物欲. 在收入增加後,很多人都會首先考慮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往往忘記調整儲蓄目標金額,在相應調整儲蓄金額後,不但可以增加儲蓄,還可以令可支配金額看起來在合理的範圍内,不會給自己一種餘額很多的感覺,就可以讓自己減少花錢的欲望。 3. 留意自己生活方式變化. 前文也提到,隨著收入的增加,不知不覺的生活模式改變會令開支大幅增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