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日 · 短短的幾個小時,雙方對彼此的瞭解其實相當有限,唯有透過「活動中的相處」,才會知道這一個人到底是不是適合從事保險業務工作。 團隊舉辦的各式活動主要可分為「商品行銷」和「招募增員」2大類。 這2類活動並不限於特定的對象,會邀請準增員對象、客戶、客戶的家人朋友等一同參與。 活動中涵蓋一些保險商品、觀念的解說,最大的準則是不要讓參與者覺得保險是活動中的核心內容,而感受到銷售及增員的目的性很強;反而若注重營造氛圍,即使參與者沒有買保單、沒有想要進到團隊服務,只要讓他們能夠樂在其中,甚至對團隊下次的活動有所期待,都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活動」。 蔡佳芳進一步提到,基本上對保險工作有興趣的人,都會先參與過幾場的商品行銷和招募增員活動,然後再進入到最後面談的環節。

  2. 2024年4月1日 · 2024 年 4 月 1 日. 229. 0. 從業久了,難免會遇到瓶頸,或者身陷舒適圈中,差別只在於是否能夠輕易跨越。 如果陷於其中的時間長了,有些業務員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就此停滯不前。 而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GREAT IDEALS GROUP營業組經理巫晉蒶,雖然在舒適圈中待了10年之久,但是基於對客戶的責任、對保險的認同,以及對主管的支持,她一直堅持著沒有離開行業;而在2010年開始帶領團隊之後,她終於借力全新思維,突破了10年未曾動搖的堅固瓶頸。 巫晉蒶回憶,1998年時,她追隨先生陳禮祥資深集團經理的腳步進入了保險業,除了想要成為先生的助力以外,也想借助銷售建立自信心。

  3. 2022年8月1日 · 有專家直指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繼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最嚴重的黑天鵝事件爆發初期全球失序難以預測各國政府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封城或是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導致各國家與城市商業活動受到大幅限制經濟陷入困境。 臺灣的新冠疫情爆發較晚,防疫政策也從去年的三級警戒,隨著Omicron全球大流行,從清零轉變為走向與病毒共存,進入防疫新生活。 而保險在疫情劇烈延燒的2年多以來,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償與安定作用,不僅在社會保險提供相應的保險保障,更有多家產險公司推出防疫保單,每一個確診的個人及其家庭,透過理賠金降低新冠疫情為家庭帶來的衝擊。

  4. 2023年6月1日 · 如何去開發? 有什麼可以嘗試的新做法? 所以,最可怕的其實不是逆境,而是遇到逆境就輕易放棄的自己,只要願意面對逆境,總會找到適合的方法解決,更何況業務員並不是孤軍奮戰,還有團隊的力量可以借助。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個臭皮匠就能勝過諸葛亮,透過團隊夥伴間的交流分享,各種各樣的方法被群策群力的想出來、實踐,然後總結出可行的方法,這正是團隊突破逆境的不二法門。 先進來,後成才;先決定,後打拚. 張耀光團隊對於增員對象的要求並不高,除了必須符合法規要求外,主要要求分為2個部分。 首先,準增員對象必須要對保險業有一定的瞭解,明白保險業的情況,並且具備決心與堅持的毅力,因為保險業是充滿挑戰且重視自律主動的行業,如果缺乏決心與毅力,很快就會因為逆境而流失。

  5. 2019年9月1日 · 這4個步驟又以「衝突」為最重要,衝突是讓核心歧異顯化,並進入處理狀況。 一般主管害怕衝突,盡量隱藏問題,製造表面的和諧,這只會深化歧見,甚至製造更大的衝突。 不害怕衝突、積極面對衝突,甚至主動挑起歧異,並讓歧異進入可控制的衝突狀況,這些都是一個組織重新找到平衡與和諧的必要過程。 所謂可控制的衝突,就是有歧異被正視、被討論,有爭執但對事不對人,有摩擦但不傷筋動骨,最後要為歧異找到大家都「不滿意但可忍耐或接受」的共識。 團隊不可能永遠和諧,當任務改變、面臨挑戰,或新成員加入,組織都會進入不平衡狀況。 成員要習慣在磨合、衝突中尋找新的妥協與平衡,主管更要有處理衝突的能力,才能打造有執行力的團隊。 後記.

  6. 2023年3月1日 · - 2023 年 3 月 1 日. 0. 2714.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7. 2022年12月1日 · 0. 2022年6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飆升至高點9.02,顯示美國物價已經高到一般人民無法接受的程度,為此聯準會今年6度調升聯邦基金利率,累計升息15碼,基準利率來到3.75~4.00%之間,強硬的手腕,終於讓消費者物價指數在10月逐漸放緩,然而這也連帶使得各國股市大幅下跌,貨幣頻頻貶值。 疫情、升息和地緣戰爭帶來通膨且不可預測的投資環境. 身在臺灣的我們似乎很難想像如此迅速的升息真的會發生,若比照美國劇烈的升息幅度,好比自用的房屋貸款利率從1.31~1.5%漲到4~5%,一棟需要貸款2,000萬元的房子,就以20年繳期來看,將從月繳9萬多元漲到月繳12萬元。 劉育誠說:「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下,很多經濟常規都被打破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