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6月23日 · 1. 救火是消防員最主要的職責也是最高危的工作據消防處的數字統計在樓宇火警召喚總數中最少有92.5%在規定召達時間內抵達現場在緊急救護召喚總數中則有92.5%在召達時間內抵達現場可謂使命必達」! 在香港以往所發生的多場大火中,不少救火英雄為拯救市民的性命,別人從火場中死裡逃生,他們卻為了救人把半隻腳踩入鬼門關,成全大愛,包括至今仍未撲熄的牛頭角時昌倉四級火,高級消防隊長張耀升被無情火奪去生命。 2008年8月10日發生的嘉禾大廈5級大火中,消防隊目蕭永方及入職1年的陳兆龍因公殉職,當時二人在火場搜救,脫下自己的氧氣罩給受困市民,自己卻因吸入過量濃煙最終不治,捨身救人的行為值得尊敬。 2. 救援. 不論天災還是人禍,包括水浸、倒樹、車禍,事故現場總會見到消防員的身影。

  2. 2020年12月2日 · 「創傷後成長」是指人在面對死亡或嚴重傷害的事件後,出現積極的心理變化。 說起來很吊詭,心理學家Richard Tedeschi 及 Lawrence Calhoun指出:創傷性事件雖然會在認知層面嚴重衝擊我們的價值觀,但個人在重新建立和梳理對這個世界基本認識的過程中會進行「認知重塑」,而正正就是這個「Reset」的過程,為個人帶來積極的變化。 打個比喻:本來在你家中某個安全又穩固的地方一直展示着一個珍貴的花瓶,但可惜一次意外,碰跌了花瓶,瓦片粉碎一地。 當時你會有甚麼感受? 自責? 嘗試用膠水將它黏合,希望拼回原狀? 把它放棄,掉進垃圾桶? 或是將碎片轉化為藝術拼畫,用另一角度,為它賦予新的意義?

  3. 2020年4月3日 · 按勞保條文,只要是僱員在工作期間因工受傷就獲保障,所以不關乎在公司抑或在家,但員工要證明自己是在家工作期間受傷不容易,「在公司受傷,會有同事看到或者有閉路電視影到,但在家中舉證是有困難的。 」執業律師、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舉例除非受傷嚴重得要叫「白車」,或者正跟老闆或同事開視像會議時發生而有第三者「目擊」,否則他提議最好立即拍下傷勢照片或影片,紀錄時間及因由,嘗試證明在家工作期間因工受傷。 相關文章: 【抗疫有法理】店主可向導致損失的隔離人士追討賠償? 相關文章: 【抗疫有法理】老闆要放無薪假,就要放?

  4. 2023年8月28日 · 宏觀解讀. 發布時間: 2023/08/28 14:59. 最後更新: 2023/08/28 17:45. 分享: 財經Hot Talk. 載入完畢 0% - 【財經Hot Talk】A股救市3招似曾相識 過去歷史經驗如何? 中國多個部門星期日公布一連串提振市場措施,包括削減A股印花稅稅率一半、限制大股東減持、階段性收緊IPO發行等。 內地過去也曾在市場恐慌階段推出同類措施,包括2015年初中港股市熾熱下,A股突恐慌式下跌,中證監曾全面禁止大股東減持、IPO發行行動,為期約4至6個月。 今次中證監推出同類措施時,手法相對較有彈性,包括為大股東減持設下門楹,以至強調是「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5. 2023年10月3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3/10/03 20:22. 最後更新: 2023/10/03 21:42. 分享: 每個打工仔都期望薪資的升幅能夠更快,但不同行業和個人背景都會影響升遷速度。 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發文問其他人花了多少時間才能夠月入2萬帖文引起網民熱議其中一位由資訊科技IT業轉行到救生員花了逾5年才月薪有2萬的網民大受認同並紛紛表示其個案最真實帖文亦吸引了其他行業的人分享自己的薪資經歷,包括IT、文職、工商管理。 【強積金】GUM:持續高息預期打壓環球股債市 年初⾄今強積金人均盈利跌至717元,詳見【 下一頁 】 按圖看樓主經歷: 點擊圖片放大. +5. (附報名詳情)港大牙醫學院推牙周病治療計劃 為基層市民提供免費牙科護理,詳見【 下一頁 】

  6. 2024年4月23日 · 國家財政部發布《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正好解釋近期外圍及宏觀情況不明朗下,港股卻走強的原因,其中被視為最重要的一句是「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是否中國版QE(量寬)?

  7. 2024年4月23日 · 宏觀解讀. 撰文: 伍鍵文. 發布時間: 2024/04/23 22:50. 最後更新: 2024/04/23 23:56. 分享: 中國救市|人行官員急澄清:中國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 央行買債與QE截然不同. 中國財政部稱,央行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引發市場關注. 人行官員: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央行買賣國債,並非量化寬鬆. 暗示不會大規模單向購買國債. 中國財政部表示,支持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掀起市場關注內地是否有意開啟量化寬鬆(QE)。 不過,人行官員最新指,中國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買賣國債與發達經濟體央行的量化寬鬆操作是截然不同,並暗示不會大規模單向購買國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