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3日 · 內容分析.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人熱中品德修養,有人追求升官發財,也有人主張「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孔子就說過,他發憤學習時會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老之將至。 在孔子眼中,「朝聞道,夕死可矣」,學問的價值比生命還要寶貴。 孔子又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論語?述而》)夫子讚美弟子顏回求道意志堅定,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卻是樂在其中。 孔子和顏回並非不求富貴,只是缺少仁義的富貴,就如天上的浮雲吧了。 他們這種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態度,我們稱為「孔顏樂處」。 杜甫和曹霸,都是落泊之人,一個能詩,一個擅畫,可謂惺惺相惜。 在他們眼中,功名富貴,都為等閒事,他們全心全意,都把精神放在藝術上的追求。

  2. 2021年1月29日 · 【明報專訊】莊子,戰國時宋國人,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為宋國的漆園吏,與惠施為友,一生雖處貧困,卻鄙棄富貴名利,崇尚自然,追求逍遙無待的... 詳情

  3. 2022年5月13日 · 內容分析.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人熱中品德修養,有人追求升官發財,也有人主張「茍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孔子就說過,他發憤學習時會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老之將至。 在孔子眼中,「朝聞道,夕死可矣」,學問的價值比生命還要寶貴。 孔子又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論語?述而》)夫子讚美弟子顏回求道意志堅定,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卻是樂在其中。 孔子和顏回並非不求富貴,只是缺少仁義的富貴,就如天上的浮雲吧了。 他們這種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態度,我們稱為「孔顏樂處」。 杜甫和曹霸,都是落泊之人,一個能詩,一個擅畫,可謂惺惺相惜。 在他們眼中,功名富貴,都為等閒事,他們全心全意,都把精神放在藝術上的追求。

  4.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5. 2021年12月17日 · 一、構思論點的方法. 面對〈談_____〉類的文章,我們可以參考作者怎樣圍繞一個主題撰寫文章。 文章名為〈論趣〉,卻是先談名利,再轉為談趣。 也許有同學會擔心,直接複製作者的寫作方法,開首部分豈不是會離題? 我們在應試時,不必完全參考這種佈局,卻可參考其背後的構思論點方法: (見表) . 歸納作者的思路後,我們面對談概念類的文章,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1) 是什麼? (定義) A有沒有相似或相反的概念? ‧A與B相似,但本質不同. ‧A與C完全相反. (2) 為什麼? (原因及影響) ‧為什麼A好? ‧為什麼A不好? ‧為什麼A和相似概念B不同? ‧為什麼A比起完全相反的概念C較佳∕較劣? (3)如何應對? (建議) ‧如果A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如何做到?

  6. 2022年3月18日 · 語譯. 處境艱危時,個人節操方能彰顯;這些偉大事迹,必定載於史冊當中。 出處和背景.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狀元、丞相、文學家、抗元的民族英雄。 宋亡後,被元軍俘至大都 (今北京),忽必烈親往勸降,他寧死不屈,最後從容就義。 在囚三年期間,他常被傳召上殿,就中華道統存續問題與忽必烈、喇嘛國師八思巴展開辯論;終讓兩人認識中華道統文化,改行漢化政策。 《正氣歌》是他在獄中所作,強調自持一股浩然正氣,持節秉義,生死無悔,始終不向敵人屈服。 內容分析. 「節」就是約束。 人無不追求財富,愛惜自己生命,但為了堅守道義,我們有時不得不放下求取富貴的欲望,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內在約束機制! 當我們懂得道義所在,這一顆追求道義的心靈,就會約束種種不義行徑。

  7. 2024年3月22日 · 閱讀文言:飽漢不知餓漢飢--雪天不寒. 【明報專訊】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生性儉約。. 元嘉二十二年 (445年),文帝在武帳堂設宴,叫兒子們先不要進食,到宴會場所再賜他們食物。. 哪知道,一坐坐到天晚,也沒有東西送來,王子們面有飢色,一個個餓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