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4日 · 猶太人 ( 希伯來語 : יְהוּדִים ‎, 羅馬化:Yehudim [9] ),是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國的族群。 根據 猶太教 律法《 哈拉卡 》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 母親 所生的人(種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 [來源請求]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猶太人更近似於一種民族概念。 猶太人發源於 西亞 的 以色列地 或 希伯來地 。 猶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 猶太教 是維繫全體猶太人之間認同感的傳統宗教 [10] [11] [12] 。 猶太教不太歡迎外邦人皈依,雖然如此,歷史上世界各地仍有部分不同膚色的族群通過皈依猶太教而成為猶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猶太人也由此從 阿拉伯半島 的一個 遊牧民族 ,發展成為遍布全球的族群。 名稱及語源 [ 編輯]

    • 猶太人歷史

      猶太人歷史 (或猶太民族的歷史)是關於猶太人、以及猶太人 ...

    • 猶太教

      猶太人是一種 宗教及種族結合的群體 [2] ,包括生來就是 猶 ...

  2. 犹太人 ( 希伯來語 : יְהוּדִים ‎, 羅馬化:Yehudim [9] ),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族群。 根据 犹太教 律法《 哈拉卡 》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 母亲 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 [來源請求]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犹太人更近似于一种民族概念。 犹太人发源于 西亚 的 以色列地 或 希伯来地 。 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犹太教 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 [10] [11] [12] 。 犹太教不太欢迎外邦人皈依,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部分不同肤色的族群通过皈依犹太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 阿拉伯半岛 的一个 遊牧民族 ,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族群。 名称及语源.

    • 概述
    • 基本教义
    • 古代教派
    • 影响
    • 其他
    • 和其他宗教的關係
    • 中文稱呼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犹太教崇拜独一的真神(一神信仰,希伯來語:יהוה‎),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為《塔木德》是僅次於《希伯來聖經》的經籍。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後,希伯來人也易名為犹太人並散落到古希腊各處,公元前3世纪,希臘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舊約全书部份,所谓七十士譯本。後來多次犹太起義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歷史上,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面對多次毀滅性的災難和迫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及文化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基督宗教方面,由於新約聖经...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犹太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因为各地不同的礼拜仪式,所有没有固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信仰条款, 犹太历史上的学者们对犹太教的核心教义提出了许多表述,但都遭到了批评。最被广泛认同的的表述是迈蒙尼德在 12 世纪制定的十三条信仰原则。 迈蒙尼德13条信仰原则总结: 1.我怀着完全的信念相信造物主,颂赞归于祂的名,是一切被造物的创造者和引导者; 祂独自创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事务。 2.我怀着完全的信心相信造物主(赞美祂的名)是独一的,并且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像祂那样统一,并且只有祂才是我们的上帝,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3.我怀着完全的信念相信造物主,赞美祂的名,没有身体,并且祂不受物质的所有属性的影响,并且没有任何(物理)与他相比。 4.我完全相信造物主(颂赞归于祂的名...

    法利赛為「分別出來、分離」的意思。聲稱以斯拉是第一個法利賽人。宗教上,是猶太教的保守派,前身即馬加比家族時代的哈西典人。今日猶太教均源於此派。
    艾賽尼派是一種修道性質的隱士會社,偏向神秘主義,也為彌賽亞觀念推進教義,在新約中未提及。此首見於馬加比朝約拿坦年間,可能於亞蘭文「聖潔」而來。

    根據公元2012年的統計,猶太教的信仰人口約有一千四百萬,佔全球總人口數的0.2%,主要分布在北美洲(44%)與中東-北非地區(41%),其餘分布在歐洲(10%)、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地區(3%)、亞洲與太平洋地區(1-2%)、撒哈拉以南非洲(少於1%)。同為特定民族信仰的神道教約有三百到四百萬的信仰人口,锡克教則有二千三百萬。相較於其他主要宗教,犹太教的信仰人口不算多,但是犹太教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响,因為犹太教是另外两个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源頭,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与阿拉伯人宗教类似,两族都有一位共同祖先亞伯拉罕(阿拉伯人稱其為易卜拉欣),是...

    传教:在犹太传统中,将人有义务遵守的律法分为两个部分,犹太人需要遵守托拉规定全部的613条律法,而非犹太人仅仅需要遵守七条律法(也被称为挪亚七律)就可在将来的世界中有一席之地。因受到几千年来的迫害与驱逐,犹太教主要的传教的对象是已经不遵守犹太教规的犹太人,而并不是非犹太人,并且并不鼓励非犹太人转换成为犹太人。这些人可能是因为居住在没有其他犹太人的地方而入乡随俗,或与外教的人结婚,或因跨宗教通...
    會堂:會堂聚會在猶太人宗教生活中相當重要。猶太人在沒有第一聖殿的時候,就建立會堂。會堂的功用有:信徒聚會崇拜的地方、聖經學校、用于讀經和講解律法、禱告的地方、福利機構、平民學校、祭司和教師在此教導。基督教的教堂或教會就是源自猶太會堂。
    聖殿:歷史上在猶太人的國家生活和宗教生活佔了最重要的地位,聖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聖殿山是國家的最高中心,现以西牆为代表。
    猶太曆:節日共有七個:逾越節/無酵節、七七節、新年、贖罪日、住棚節、光明節、普珥節。前五個為摩西律法規定,後兩個源自被擄回國以後。

    和基督教的關係

    犹太教与基督教最著名的差異就是對於塔纳赫預言彌賽亞的看法。犹太教仍在期待彌賽亞的到來,而基督教認為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兩個宗教認知的不同,造成了犹太人在千年间被基督徒迫害。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經典也有所不同,犹太教的塔納赫和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內容大致相同(有些内容因翻译者神学观点的不同,还有待争议),但編排順序不同。犹太教的經典除了塔納赫外,還有記載猶太教律法、條例和傳統的塔木德,而基督教聖經除了舊約聖經外,還有記錄耶穌及他的門徒言行的新約聖經。

    和伊斯蘭教的關係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有特殊和密切的關係,兩個宗教均自認是源自亞伯拉罕的宗教,因此也都屬於亞伯拉罕諸教。兩個宗教都是一神論的宗教,伊斯蘭教稱猶太人為有經者,這是猶太人描述自身和妥拉和其他猶太教經典之間關係的詞語。而許多猶太人也認為 伊斯蘭教遵守挪亞七律,因此也是屬上帝的義人。當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並且在阿拉伯半島擴展時,猶太人和伊斯蘭開始互動,伊斯蘭教的一些核心價值、結構及理論是源自猶太教。伊斯蘭文化和哲學也大幅影響在伊斯蘭世界的猶太人。 在很多方面上伊斯蘭教比基督教更接近猶太教,例如反對把先知神化,徹底地禁絕偶像崇拜,沒有對於供奉天使或聖人的儀式(認為基督教三位一體教義和認為耶穌是上帝違反一神教信條),並且禁食豬肉和行割禮(也有相似宰牲程序),一夫多妻制,兩者都有官方顏色(猶太教中為藍色,伊斯蘭教中為綠色)。兩種信仰都奉信天使是上帝的僕人,並有著類似的魔鬼觀念:猶太教提到撒旦,穆斯林提到阿爾·沙坦都為上帝的反對者。在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中,許多天使也有類似的名字和角色。兩種宗教都不贊成原罪的概念,並且兩種宗教傳統上都將同性戀性行为視為犯罪。

    古代猶太教被稱為「一赐乐业教」,是Israel(以色列)的音译,相傳是由金世宗完顏褎封賜。而當年周围的中国百姓出于对其宗教了解甚少而称其为「挑筋教」,源自宰杀牛羊时,有剔除脚筋这一生活习惯(相传犹太人祖先雅各与天使角力时,大腿扭伤,故以此习俗紀念祖宗)。 2003年時,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認為「猶太人」中的「猶」字带贬义,提出以“尤”字取代之,以示尊重。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對此舉表示感謝,同時也表示並不反對現通行的犹太人譯名。

    Rabbi Wayne Dosick. 《猶太信仰之旅,Living Judaism》. 由劉幸枝翻译. 台湾: 橄欖出版有限公司. 2006. ISBN 9867077040.
    黃陵渝. 《猶太教》.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00473152.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s for Juda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猶太教1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2024年5月5日 · 臺灣正體. 工具. 猶太人 與 猶太教 在 以色列地 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當時以色列人作為 迦南人 的一支在迦南南部興起。 [1] [2] [3] [4] 據 希伯來聖經 記載,曾經存在一個 以色列聯合王國 ,但後來分裂為北部的 以色列王國 和南部的 猶大王國 。 [5] 以色列王國於公元前約772年被 新亞述帝國 征服,而猶大王國則於公元前586年被 被新巴比倫帝國征服 。 此後猶太人被流放到巴比倫,直到公元前538年 居魯士大帝 領導的 阿契美尼德帝國 擊敗新巴比倫帝國 後,許多猶太流亡者才返回耶路撒冷並建造了 第二聖殿 。 公元前332年, 亞歷山大大帝 統治下的 馬其頓王國 征服了包括耶胡德( 猶地亞 )在內的阿契美尼德帝國。

  4. 犹太人历史 (或犹太民族的历史)是关于犹太人、以及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的历史,它也包括在历史进程中犹太人与其他人种、宗教和文化的互动和发展。 虽然 犹太教 作为一个宗教首先出现在 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1年)的希腊记载中,而且最早提到“以色列”的是公元前1213-1203年刻在 麦伦普塔赫石碑 上的文字,但是,宗教文献讲述的以色列人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 犹太人流散 开始于 亚述 征服期间,并且在巴比伦征服后,其流散的规模继续扩大。 犹太人在整个罗马帝国也普遍存在,而在拜占庭统治时期,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犹太人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虽然其规模并不大。 公元638年,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对 黎凡特 的控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