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51wendang.com

      圖片: 51wendang.com

      •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佈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製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gan.wikipedia.org/wiki/漢語拼音
  1. 汉语拼音 ( Hànyǔ Pīnyīn ),是一種以 拉丁字母 為 現代標準漢語 標音 的方案為現代標準漢語 羅馬拼音 的國際標準規範。 汉语拼音在 中国大陆 和 新加坡 [2] 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 义务教育 的重要内容。 在海外,特别是常用 現代標準漢語 的地区如 新加坡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和 美国 唐人街 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臺灣 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 [3] ,但部分地名、道路名稱和護照姓名仍採用 威妥瑪拼音 、 郵政式拼音 、 國語羅馬字 、 國音二式 抑或 通用拼音 [4] 。

  2. 5 天前 · 漢語拼音 ( Hànyǔ Pīnyīn ),是一種以 拉丁字母 為 現代標準漢語 標音 的方案為現代標準漢語 羅馬拼音 的國際標準規範。. 漢語拼音在 中國大陸 和 新加坡 [2] 作為基礎教育內容全面使用,是 義務教育 的重要內容。. 在海外,特別是常用 現代標準漢語 的 ...

  3. 本頁面收錄了以下九種標準化的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規範 之對照表。. 漢語拼音方案. 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華語通用拼音. 威妥瑪拼音. 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 耶魯拼音. 法國遠東學院拼音. 德國式拼音.

    • 演進歷程
    • 與政治的關係
    • 爭議與反省
    1997年秋天,由時任臺北市市長的陳水扁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研究員余伯泉副教授主持,中華民國翻譯學學會(1999年後改稱臺灣翻譯學學會)執行研究。於1998年1月發表,同年4月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街道路牌拼音系統採用通用拼音(1998年版),當時局部採用zh、q、x拼寫ㄓ、ㄑ、ㄒ,空韻/ɯ/亦拼為i,與漢語拼音相容。
    1999年,通用拼音定案,不再局部使用zh、q、x,空韻參考威妥瑪拼音拼為ih。
    2002年7月10日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通過「(臺灣)華語拼音系統為通用拼音」、編訂《中文譯音使用原則》,同年8月22日行政院准予備查。
    2003年內政部頒布地名譯寫原則,以行政院備查的通用拼音為地名標準。
    通用拼音的誕生,本是為了在「語言工具論」(漢語拼音是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中文拼音標準)與「認同論」(在使用拉丁字母表記時,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明顯區分)間取得平衡,1997年由國民黨市議員陳學聖舉辦拼音座談會,向民進黨籍陳水扁市長建議採用通用拼音:110。
    1998年4月,由民主進步黨主政的台北市政府,公布採用通用拼音,強調「語言工具論」與「認同論」兩者均衡才是穩健的國家拼音政策,並陸續啟用許多帶有「漢語拼音特徵」的路名標示,例如「忠孝東路五段 Zhongxiao E. Rd. Sec.5」、「許昌街 Xuchang St.」、「館前路 Guanqian Rd.」及「市府路 ShifuRd.」
    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國民黨立法委員陳學聖等多人與民進黨立法委員等共同連署支持中央政府公布通用拼音。民進黨任命的教育部長曾志朗反對通用拼音,這時通用拼音已經改版,「去除q、x、zh 」與漢語拼音作出區隔,加上通用拼音發明人余伯泉等五位學者,在《語言工具論的五大錯誤:敬答鄭錦全等四位院士》的公開文章中述明:「……國際慣例所以會在台灣混淆不清,主要是牽涉到一個更基本的問題,也就是根本的『國家認...
    2009年通用拼音失去官方光環後,政治色彩更鮮明,雖然台灣華語拼音聯盟一再號稱所有抗爭活動「不分藍綠」,但不論是2009年2月21日北捷西門站、2009年11月20日國道客運台北轉運站、2010年1月10日中壢火車站、2010年6月24日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等地的抗議活動,均只見親綠社團及綠營民代出席。
    按照台灣華語拼音聯盟網站所載《「台灣地名台灣拼音」基本資訊與說帖》:「源於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建議的通用標音系統」,有人會誤會1996年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主張「通用拼音」。依洪惟仁於1999年4月20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投書之《請誠實對待「通用拼音」》文中記載:「李(遠哲)院長在4月6日給我們的回信中做出非常明理的澄清:……(教改會)基本上同意推動用英文拼音符號代替...
    2009年11月20日台北市國道客運轉運站抗議活動中,台北市議員莊瑞雄宣稱「學甲使用S(Syuejia)已幾百年」。然而此說法顯非事實,學甲於日治時期以台語發音拼作ハクカー(Hakkā),或以日語漢字音拼作Gakkō,戰後至2002年前則以威妥瑪拼音拼作Hsuechia。
    臺灣各地地名的拼音方式,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一直處在多版本並存的狀態,造成許多外國觀光客、外籍居民與當地人溝通上的困難。
    台灣華語拼音聯盟以羅馬拼音「名從主人」慣例,強調台灣使用通用拼音的正當性。有人批評2003年余伯泉協助陳水扁政府頒布地名譯寫原則,違反「名從主人」慣例、變更全國鄉鎮市區沿用數十年的威妥瑪拼音英譯名稱,改採通用拼音英譯,尤其是淡水、鹿港兩地具歷史意義的英譯名稱──台語白話字的Tamsui及威妥瑪拼音的Lukang,目前已由內政部於2011年6月16日核定回復。不過2002年通用拼音公布時,縣市...
  4. 雖然漢語至今仍廣泛地使用表意文字但是漢語文字的拼音是漢語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對初學者而言更是如此茲將目前幾種較為通用的漢語文字拼音系統說明如下。 參照: 漢語拼音中文維基百科漢語拼音方案 [ 編輯] 聲母 [ 編輯] 韻母 [ 編輯] 常用規則 [ 編輯] 「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的韻母用 i。 韻母ㄦ寫成er,用做韻尾的時候寫成 r。 韻母ㄝ單用的時候寫成 ê。 介韻規則: i 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yi(衣),ya(呀),ye(耶),yao(腰),you(憂),yan(煙),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5.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汉语拼音漢語拼音 - Wikiwand

    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現代標準漢語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漢語拼音在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作為基礎教育內容全面使用是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海外特別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漢語教育中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部分地名道路名稱和護照姓名仍採用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國語羅馬字國音二式抑或通用拼音

  6. 漢語拼音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8年開始使用的,用來拼寫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的羅馬字 方案。 近義詞 [编辑] 拼音字母 派生詞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