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袁世凱 (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 字 慰廷 、 慰庭 或 慰亭 , 號 容庵 ,因出身 河南 項城 又被稱作 袁宮保 、 袁大炮 、 袁老四 、 袁大帥 、 袁項城 ,曾任 清朝 军机大臣 、 内阁總理大臣 、中華民國第一任 大總統 、第二任 臨時大總統 、 中華 ...

    • Yüan2Shih4-kai3
    • ㄩㄢˊ ㄕˋ ㄎㄞˇ
    • Yuán Shìkǎi
  2. 2024年5月10日 · 袁世凱 (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 字 慰廷 、 慰庭 或 慰亭 , 號 容庵 ,因出身 河南 項城 又被稱作 袁宮保 、 袁大炮 、 袁老四 、 袁大帥 、 袁項城 ,曾任 清朝 軍機大臣 、 內閣總理大臣 、中華民國第一任 大總統 、第二任 臨時大總統 、 中華 ...

    • Yüan2Shih4-kai3
    • Yuán Shìkǎi
    • ㄩㄢˊ ㄕˋ ㄎㄞˇ
  3. 袁世凯内阁 是 大清帝国 于1911年 辛亥革命 之后的11月1日宣統三年九月十一日任命11月16日宣統三年九月廿六日組成的以 袁世凯 为 內閣總理大臣 的 汉人 为主的内阁。.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内阁解散。.

    • 在世评价
    • 後世評價
    • 关联条目

    清末评价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处于政治低谷,对于袁世凯奔走于政敌翁同龢门下而始终耿耿于怀,有一次,袁世凯来拜访这位过气的老领导的时候,李鸿章终于再次爆发并痛斥了袁世凯一顿,据曾国藩的孙女婿、当时入李鸿章幕府的吴永的记载,李鸿章在袁世凯走后,曾对吴永说:“袁世凯你怎么会不知道?这个人真是个小人!他为了巴结翁叔平而来这里做说客,嘴巴里说得天花乱坠,想要欺骗我乞假开缺,一边给翁叔平让出一个协办大学士的位置……哼!我偏不退!当年老师(曾国藩)教我‘挺经’,这次倒可以用上!我就是要和他们挺着,看他们有什么招?我刚才当面训斥袁世凯,就是要免得他再来啰嗦,我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什么事情没有见过?我难道还会受这种人的捉弄吗?” 徐凌霄、徐一士兄弟称:“袁氏为人,有术而无学,重利害而轻是非。” 张之洞说:“袁岂仅有术,直多术耳。” 张謇评袁:“刚而无学,专而嗜名。”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以袁世凯对议和再三反复、停战期违约进攻,骂之为“贼”。1911年11月,宋教仁抨击“袁氏号召私党,抉冀满族,阳假议和之名,阴为添兵之计。其人本不学无术,其品更恶劣可鄙,此间早已断绝。联兵北伐,以一中原,筹之已熟。满存则汉...

    民國時期评价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冯自由認為,袁氏是一個投機份子,他认为袁世凯在被光緒帝委以大任卻是投靠慈禧太后后黨。冯自由还认为袁世凯支持南方革命,并逼迫清廷皇帝退位是为了当上民國總統。因此冯自由声称袁世凯是選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投機分子。 严复说,袁世凯的才具,只适合担任旧日帝制之下的督抚,“欲与列强君相抗衡,则太乏科哲知识,太无世界眼光。” 梁启超说:“袁氏自身,原不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何在,以为一切人类通性,惟见白刃则战栗,见黄金则膜拜,吾挟此二物以临天下,夫何其不得者。” 黄远生评论袁:“袁总统之为人,意志镇静,能御变故,其一长也。经验丰富,周悉情伪,其长二也。见识闳远,有容纳之量,其长三也。强干奋发,勤于治事,其四长也。拔擢材能,常有破格之举,能尽其死力,其五长也。有此五长,而乃善日少而恶日多者,一由知识之不能与新社会相接,一由公心太少而自扶植势力之意太多。综言之,则新知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

    1916年袁世凯死后,黄兴致函中华革命党本部负责人谢持,将袁世凯称作“极恶之人”,并且认为“大憝虽去,余孽犹存,吾人不于此时并智竭力,为根本上之扫除,遗患将无已时。” 袁世凯晚年复辟帝制,摧残报界,后因帝制失败而亡,国内舆论多有鞭挞。“一般人民心里以为袁氏一死,满天黑云消散,南北可无战事,从此永享和平幸福,皆喜形于色。”香港华人听说袁世凯已死,“欢欣异常,多燃放爆竹”,且有人直言:“吾等得见袁世凯身亡之日即我等再生之期,是以燃爆竹以示欢耳。”《大陆报》则指出:“国民或且以袁氏死于今日,其有益于国家较生前所为者犹大焉”。北京总商会成员拟通电发起全国追悼会,遭到否决。商人普遍认为“袁世凯任职四年,除横征暴敛外,别无恩泽及民”。另有舆论指出,袁世凯“因称帝改元之故”,早已“失其总统资格”,取消帝制...

  4. 中華帝國 ,亦称 洪憲帝制 ,是指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间,時任 中華民國大總統 袁世凯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预备成立的一个 君主立宪制 政權 名称。 原定年号 洪宪 ,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首都位于 北京 。 但各方勢力接連挑戰,包括 蔡锷 領導的 護國軍 、 日本 支持的 中华革命党 以及 宗社党 的 前朝遺老 [1] ,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國宣布成立便以失败收场;在此期間,袁世凱對內並沒有正式登基為 皇帝 ,對外則仍以「 中華民國 」為 國號 [2] 。 中華帝國從袁世凯接纳国民代表推戴为皇帝的1915年12月12日起算僅102天,從改元的1916年1月1日起算僅82天。 興衰經過. 背景. 1914年12月23日 冬至 ,袁世凯在北京 天坛 祭天.

  5. 2024年1月30日 · 大陆简体. 工具.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简称 大总统 ,是1912年1月1日至1913年10月10日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家元首 的称呼。 此职之所以称为“ 临时 大总统”而非“ 大总统 ”,乃因 民国初年 内战频繁, 清廷 势力又未完全终结,临时大总统只不过由各省 都督府 所担任的“ 各省都督府代表 ”推选而出;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认为,“临时大总统名称,除去临时字样,因各省有 未独立者 , 正式宪法 尚未制定, 正式总统 亦无从产生,仍须冠以 临时 字样”,故决定正式名称仍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所以并非是正式大总统 [1] 。 概要 [ 编辑]

  6. 2024年3月14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世凯内阁 是 大清帝国 于1911年 辛亥革命 之后的11月1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一日)任命、11月16日(宣统三年九月廿六日)组成的以 袁世凯 为 内阁总理大臣 的 汉人 为主的内阁。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内阁解散。 内阁成员 [ 编辑] 袁世凯内阁成员如下: [1] [2] 内阁总理大臣 : 袁世凯 (十二月八日(1912年1月26日)封一等侯) 外务部. 外务大臣: 梁敦彦 (外务副大臣 胡惟德 暂署) 外务副大臣: 胡惟德 (前任外务部右侍郎 曹汝霖 署) 民政部. 民政大臣: 赵秉钧. 民政副大臣: 乌珍 (十一月卅日(1912年1月18日)授 步军统领 ,仍兼民政副大臣) 度支部. 度支大臣: 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