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貿易發展局 (簡稱 貿發局 ;英語: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 縮寫 : HKTDC )成立於1966年,是致力為 香港 商界創造機遇的 香港法定機構 。 貿發局在全球各地設有50間 辦公室 ,宗旨是協助香港企業(尤以 中小企業 為主)拓展環球業務。 架構 [ 編輯]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最高決策層是由19位成員組成的理事會。 當中邀請了很多香港工商界領袖加入並有政府高層官員參與。 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 方舜文 女士. 領導貿發局全球辦事處的日常運作,並向理事會負責。 貿發局理事會主席. 林建岳 博士. 貿發局理事會成員. 阮蘇少湄 女士. ( 香港總商會 主席) 莊子雄 先生. ( 香港工業總會 主席) 盧金榮 博士.

  2. 香港貿易發展局 (簡稱 貿發局 ;英語: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 縮寫 : HKTDC )成立於1966年,是致力為 香港 商界創造機遇的 香港法定機構 。 貿發局在全球各地設有50間 辦公室 ,宗旨是協助香港企業(尤以 中小企業 為主)拓展環球業務。 架構.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最高決策層是由19位成員組成的理事會。 當中邀請了很多香港工商界領袖加入並有政府高層官員參與。 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 方舜文 女士. 領導貿發局全球辦事處的日常運作,並向理事會負責。 貿發局理事會主席. 林建岳 博士. 貿發局理事會成員. 阮蘇少湄 女士. ( 香港總商會 主席) 莊子雄 先生. ( 香港工業總會 主席) 盧金榮 博士.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會長)

  3. 香港贸易发展局 (简称 贸发局 ;英语: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 缩写 : HKTDC )成立于1966年,是致力为 香港 商界创造机遇的 香港法定机构 。 贸发局在全球各地设有50间 办公室 ,宗旨是协助香港企业(尤以 中小企业 为主)拓展环球业务。 架构 [ 编辑] 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最高决策层是由19位成员组成的理事会。 当中邀请了很多香港工商界领袖加入并有政府高层官员参与。 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 方舜文 女士. 领导贸发局全球办事处的日常运作,并向理事会负责。 贸发局理事会主席. 林建岳 博士. 贸发局理事会成员. 阮苏少湄 女士. ( 香港总商会 主席) 庄子雄 先生. ( 香港工业总会 主席) 卢金荣 博士.

    • 貿易史
    • 服務貿易
    • 政府政策
    • 自由貿易協定
    • 相關機構
    • 參考資料

    香港開埠之前,華南地區的國際貿易集中於廣州。香港一帶只是擔當區內貿易的角色,著名例子是於明朝時期的香木出口。當大嶼山仍盛産沉香時,香木會運到沙螺灣包裝、加工,再運到香港仔石排灣,然後轉運到廣州。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島,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首任香港總督砵甸乍於1842年10月27日曾在香港發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稅之埠,準各國貿易」,確立香港自由港的地位,亦開始香港近代的貿易史。當時香港作為中國與歐洲各國的轉口貿易的渠道之一。 1930年代末是香港貿易的一個高峰。1937年日軍侵華,香港成為中華民國對外的最重要門戶,大量軍用及非軍用物資從香港運送至中國大陸,直至1941年香港淪陷為止。 1950年代初韓戰爆發,已控制中國大陸的中共政府參與戰爭,使聯合國實施禁運,香港轉口貿易受到嚴重打擊。...

    香港經濟在1990年代經歷了重大的結構轉型後,香港服務業對香港經濟變得十分重要。2005年,服務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90.7%。香港的主要服務行業包括批發、零售、進口與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佔2005年本地生產總值的28.7%),其次是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業(21.9%),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19.3%),以及運輸、倉庫及通訊業(10.0%)。 2006年,香港的服務貿易總額為8,491億港元,較2005年增加11.7%。香港向來是服務輸出淨額盈餘地。2006年香港共輸出價值5,650億港元的服務,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為38.3%。而在2006年服務業就業人數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86.3%。

    香港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不設進口關稅,只向本地製造或進口的煙、酒、甲醇和若干碳氫油類徵稅。此外,首次登記的汽車亦須課稅。除卻一些在最廣泛含義下的經濟計劃外,香港政府並沒有規範性的經濟計劃。雖然政府直接參與基礎建設,並與公用事業機構合作提供基礎設施,但其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適當而穩定的體制,使工商業活動可在最少干預的情況下有效地進行。政府的政策是既不偏袒也不補貼廠商。 香港的商業政策建基於世貿組織奉行的以規條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由於香港經濟以對外貿易及開放為主,因此,在該組織內或透過其達成的國際貿易政策,對香港極為重要,因為這可能影響本港的對外貿易,再進而使工商業及就業情況受到影響。香港自1995年起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成員。

    中國內地(CEPA)(2003年6月)
    冰島、列支敦士登、瑞士(2012年10月)

    工業貿易署

    工業貿易署負責處理香港特區對外貿易關係、執行貿易政策和協議,包括簽發產地來源證、進出口貨品簽證服務例如紡織品、戰略物品和儲備商品、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認證,以及為工業界和中小企業提供一般支援服務。

    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是依據法律成立的法定機構,專責推動本地貨物和服務貿易出口。貿易發展局在3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50個辦事處,向國際商界宣傳香港作為亞太區最佳貿易伙伴的形象。

    外部網站

    1. 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便覽 —— 工業貿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8月版 2. 統計表:對外貿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1966年香港貿易發展局 成立專責協助香港製造商貿易商及服務出口商拓展香港的國際貿易。 香港在世界經濟貿易的排名上從1966年的第23位,躍升至1990年代中期的第8位 [3] :25-26 ,轉口貿易居世界第1位 [3] :33-34 。

  5. 香港貿易發展局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12 個頁面,共 12 個。

  6. 序言. 歷史. 第一次成立. 第二次成立. 職能. 處長列表.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 (英語: 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Sydney) , 縮寫 為 HKETO (Sydney) ),簡稱 香港駐悉尼經貿辦 、 駐悉尼經貿辦 或 駐悉尼辦 ,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駐 澳大利亚 的官方機構,辦公地點位於 悉尼中心商業區 的 香港樓 (英语:Hong Kong House) ,是港府在 大洋洲 設立的首個及唯一的辦事處,處理香港與 澳大利亚 及 新西兰 的關係。 香港政府曾兩次設立駐悉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