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6日 · 本書超越當下物質主義的主流敘事提供對人類文明史的全新視角與解釋框架深度揭示東西方哲學與世界宗教智慧的差異探尋人類生命的意義與公共價值是面對當今社會嚴峻挑戰的必讀之作且榮登華爾街日報暢銷榜亞馬遜書店暢銷書

    • 地球海洋裏的「異類」
    • 章魚全身都是腦
    • 關於「意識」

    章魚所屬的頭足類動物王國裏,具有與人類相似的意識和智能者極罕見,而雖然跟人類的共同祖先遠在8億年前,卻有著高度發達、豐滿的神經系統,神經元數量跟哺乳動物相仿。 不同的是,它沒有脊椎,沒有擔當神經中樞行動。 換句話說,章魚就像一個可以用來跟人類作比較研究的天外來客,比較兩者異同,很可能幫助我們找到解開「意識問題」之謎的鑰匙。 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Carlo Rovelli)曾在一篇探討章魚和意識關係的文章中提到一件逸事。 多年前他跟一個朋友出海,朋友下水捉章魚,兩手空空回到船上,心有餘悸地說,在水裏看到一條章魚躲在洞裏盯著他,雙方對視片刻,他突然覺得於心不忍,因為「它就在那兒一動不動地瞪著我,大眼睛裏滿是恐懼。」 章魚是無脊椎動物,因此與人類、海豚這些聰明的脊椎動物不同。人類和海豚的大腦和脊...

    章魚沒有脊髓,大腦中的神經元只佔身上神經元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餘彌散在全身。 它的每條觸手都有大量的神經元控制,可以說具有各自獨立的意識,自成體系。平時各行其是,處理簡單的信息和行動不需要請示「中央」,但必要的時候也會啟動高級決策流程,全身協調行動。 章魚觸手的自我意識、認知和偽裝比人類或其他動物的條件反射更精密、複雜。 切下一根章魚觸手,它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再生,斷肢會爬行,吸附。有證據表明被切下的觸手具有相當高級的信息處理能力,甚至可以殺敵。 2015年8月,澳大利亞西部一處海灘上發現一頭名叫吉列根的瓶鼻海豚屍體,嘴裏含著一條大章魚的觸手。屍解發現死因是非溺水窒息,原因是章魚觸手在海豚的舌根、咽喉和食道部位用吸盤牢牢吸住,頑強抵抗,堵塞了海豚的呼吸道,令它窒息而死。 章魚會用工具,多次有人看...

    那麼,章魚能幫助我們解開那些關於意識和大腦的奧秘呢? 羅維利認為,這需要先界定一下「意識」。意識(consciousness)實際上是個模糊的概念,有多種不同的含義。 他2020年出版的文集《在世界上有些地方善良比規則更重要》(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Where Rules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Kindness,Allen Lane)其中一篇文章論述章魚和人類主觀意識形成機制的關係。 幾十年來,關於意識的探索主要圍繞 「意識的本質問題」展開,而在那之前,意識更經常與靈魂的意義、精神、主觀、智慧、觀點、角度、解讀、自我和自我意識等問題相關聯。這些概念相互是有區別的,從不同的人嘴裏說出來,「意識問題」的指代也各不相同。 隨著時間流逝...

  2. 2020年6月16日 · 幾個世紀以來夢境一直吸引著哲學家和藝術家。 夢中場景被認為是神聖的信息,也是激發創造力的一種方式。 19世紀出現的精神分析方法,是理解我們潛意識的關鍵。

  3. 2023年11月17日 · Watch on YouTube. 她表示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婚姻絕非兒戲經過重重努力也深刻體會經營婚姻確實難如修築萬里長城雖然沒緣當夫妻卻撿到一個人生摯友更直言2023年離婚已非新聞婚姻相處之道是哲學怎麼決定友善互助的走下去更是藝術」。 張宇強調兩人是和平分手也沒有外力介入也沒有八點檔的誇張劇情是兩個成年人經長期理性討論心態健康的成熟決定六年婚姻有苦有甜尤其一日夫妻百日恩」,回到家人身份我們一樣是家人們深愛的父母將共同伴他們長大。 也豁達地說「誰規定結婚要歡慶? 離婚就得悲傷? 世事並無好壞之分」

  4. 2024年2月19日 · 行銷專家說OK至今全台還有800多家分店靠的就是老四哲學在競爭激烈的零售通路中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封面圖東森新聞

  5. 2018年2月14日 · 2018-02-14. 00:10. 分享. (圖/ IMDb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r劇照 ) 本文由 HIRO KING 授權提供. 我時常不斷地思考,在看了這麼多電影之後,有沒有哪些作品稱得上「經典必看」,是那種在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位置,值得不斷跟親朋好友分享、推薦;或是說哪些電影給了我對於生命更深刻的體悟,不單純只是享受其娛樂價值,也能幫助我成長、思考,甚至給我目標與方向。 要從看過的近千部電影中挑出20部「經典必看」的電影,實在相當困難,有些商業電影好看歸好看,絕大部分在看完之後眼睛視覺暫存與心靈形成不了共鳴;有些年代太久遠的電影,特效不合時宜,想強行吸收,眼睛卻自然過濾篩選...

  6. 2023年12月20日 · 00:00. 分享. 應該有不少人在學生時代時,會替國文課本內的古人畫像,進行惡搞創作吧! 而這也意外成為大家心中的共同回憶。 不過近日,部落客「魚漿夫婦」於臉書粉專透露,其實大家長久以來,在國文課本內熟知的杜甫畫像,並不是本尊,而是另1位名人的自畫像,並曝光其原因。 消息一出,令不少網友震驚不已。 部落客「魚漿夫婦」於 臉書粉專 發文寫,杜甫畫像被放入國文課本內許久,「十年前更因為各種版本的『杜甫很忙』,惡搞塗鴉廣為流傳」,不過,「我們玩的杜甫,其實不是杜甫」。 其解釋,事實上,大家所熟知的杜甫畫像,「作畫者是一位現代畫家,蔣兆和(1904-1986),這幅畫是蔣先生於1959年創作的」。 大家在課本內看到的杜甫畫像,事實上並不是本尊。 (圖/翻攝自魚漿夫婦臉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