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我認為保險公司將來開發的商品方向,以及在市場上主要銷售的商品會有5大走向:1.高CSM(合約服務邊際)、2.低資本耗損、3.保證少、現金流短、4.資產負債易匹配、5.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 保險公司販賣愈多高CSM的商品對於未來財報上的獲利表現愈有幫助,不過這樣高獲利的商品,往往銷售的難度也會更高;未來ICS 2.0上路後,嚴格的資本要求會增加保險公司的資本負擔,低資本耗費的產品,如短期低保證、投資型保單等,能降低資本負擔;資產負債易匹配的商品則有助於提列資本及避免財務波動,如外幣保單;而由於將來保險公司透過保單收取大量的現金,作為儲蓄使用而非風險移轉,對於收入及績效不會帶來幫助,因此會聚焦在開發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的保單。

  2. 2024年3月1日 ·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3. 2023年3月1日 · 在當下,許多業務員容易因為增員困難而放棄增員,該如何激勵團隊夥伴主動增員? 本文解析高效推動團隊增員的4方法。 1.新人增員的快速釋放理論(原子彈爆炸理論) 新人剛入行時,鮮少有心理負擔,大多是師父怎麼教、他們怎麼做,這是輔導新人開始增員的最佳時期。 一旦新人找到徒弟,這位新人便馬上擁有雙重身分:第一重身分,依然是一位新人;第二重身分,已是徒弟的師父。 古人云:「為母則剛,為師則強。 」新人為了能讓徒弟做為表率,在各個方面都要以身作則,拿出更好的狀態,其成績自然更好,定著率和績優率都會大大提高,因此早期的增員反而更能幫助新人。 還有一種可能是,新人招募到一位優秀的徒弟,自己卻離開了,但他招募的徒弟留在了團隊中,並成長為主管和團隊主力,同樣對團隊有利。

  4. 2023年7月1日 ·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只要敲敲鍵盤就可以找到滿山滿谷的描述。 台灣人壽高雄直轄二通訊處處經理蘇建榮認為,與其用先入為主的角度去代入立場,不妨靜下心來觀察,看看這群年輕夥伴的作法,傾聽這群年輕夥伴的心聲,最後才能找出打造跨世代共榮保險團隊 ...

  5. 2019年5月1日 · 7+1薈萃因應時代發展之道. 本屆年會的議題從大灣區保險業的發展、專業財務顧問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形勢、高淨值客戶的開發與服務、專業財務顧問的內外兼修等多面向出發,為與會人員呈現了7場專題報告及1場RFC訪談,課程精彩絕倫。 在專題1「全球經濟形勢解析與財務顧問的應對之道」中,IARFC協會《經濟概論》講師陶根根教授,解析了二 一八年風雨飄搖的全球經濟形勢,他將導致此一現象的原因歸結於5個矛盾,即——經濟發展與資源稀缺的矛盾、全球化與民粹(族)主義的矛盾、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經濟發展路徑選擇的矛盾、搶奪經濟發展科技制高點的矛盾。 他表示,在這樣一個危機與希望同在的非常時期,作為一名金融保險從業人員要認清大勢、把握機遇、提升自我,用全球的視野審視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和走向。

  6. 2018年12月1日 · 1. 提問要深入. 在展業過程中,有的業務人員提出的問題只是浮於表面,點到即止,談話結束後才發現自己對於客戶的瞭解仍不夠到位。 業務人員一定要學會深挖,才能獲得更詳細的客戶資訊,讓後續經營和成交更加順利。 舉例而言,業務人員剛開始向客戶提問時,可能會先從客戶的工作、家庭關係等個人基本資訊方面展開,當問完這些問題後,業務人員接著再根據客戶回答的內容進行深挖,如當客戶回答自己還沒有結婚時,業務人員可以詢問:「有結婚的計畫嗎? 」當客戶對現有待遇不滿時,業務人員可以問:「那您有換工作的打算嗎? 如此,業務人員對於客戶的瞭解就不僅停留在客戶的表面資訊上,而是深入至客戶內心真實的想法,做出來的保障規劃,也就能更貼近客戶的實際需求。 2. 開放式提問建立友好關係.

  7. 2022年11月1日 · 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的出國計畫被打亂,但民眾出門走走的慾望不減,爬山便成為替代方案之一,連帶引起了一波登山熱潮,但也因此,山域事故的案件數呈現翻倍成長。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資料,2019年的山域事故為207件(262人),2020年驟增至454件(655人)發生事故,事故人數足足成長了150%,2021年依然有398件(566人),對照近10年的平均236件(359人),可以看出近年的登山意外確實較以往更多。 細看山域事件的求援樣態分析,前3名分別為迷路、創傷,以及墜(墜崖),要特別留意的是,自組隊伍發生事故的次數最多,甚至高於獨自登山者;再從年齡來看,發生意外的多為中高齡的民眾,年紀落於50~59歲區間的民眾最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