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10日 · 「 刺客教條:起源 」是 2017 年推出的最新一代刺客教條遊戲,我有寫過遊戲心得並給予其很高的評價。 在「刺客教條:起源」中,玩家扮演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期,埃及艷后時代的一名埃及守護者,在羅馬即將征服埃及的歷史洪流中,走上復仇之路,並成為刺客。 而在 2018 年的 2 月下旬,「刺客教條:起源」團隊在遊戲中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獨立模式,叫做:「發現之旅」, 這是一個「歷史課堂」模式,讓你用刺客教條的遊戲方式,去上一堂數十個小時的古埃及歷史課 。 相信這應該會是你上過最有趣、最華麗,或許也會是最深入人心的歷史課程,他可能比歷史書更生動,也比歷史博物館更驚人,又比任何線上導覽模式更身歷其境。 你可以透過下面的影片,了解「刺客教條發現之旅:古埃及」的面貌。

  2. 2017年9月26日 · 這是一個台灣文化部所有,由台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建置的網站,裡面有大量關於台灣的數位典藏文獻, 其中包含了 18 萬張台灣老照片,而且照片大多都有豐富的文字詮釋,很值得一看 。 同樣的我們只要輸入關鍵字搜尋,就可以找到相關照片。 因為網站中還有許多其它文獻,所以可以在搜尋關鍵字時加上「老照片」三個字來聚焦搜尋。 而找到的照片,都可以在學術研究用途免費使用,只要註明來源。 我自己很喜歡這類歷史知識的網站,像是我之前在電腦玩物推薦過的「 教你說家鄉故事! 文化資產導覽 App 認識身邊老建築 」台灣老建築導覽。 或是了解漢字歷史的:「 漢語多功能字庫:文字學字典查中文的故事,國文老師必備網站 」。 還是擴張到世界各國歷史文化知識的「 教學與導覽必備!

  3. 2017年9月15日 · 1. Loner. 當駕駛著「 Loner 」那台緩慢的飛機,不斷的往前追尋那有光之處,彷彿要從無盡的深淵之中逃脫,整個旅行只有你這個駕駛員,只有會隨著場景變換的光影顏色陪伴你,小心翼翼地穿過每一個狹小的出口,一旦撞毀就要從頭來過。 整個旅程彷彿不斷重複的孤獨人生寫照,你要追尋有光之處,卻又可能隨時退回黑暗深處,但是在重複的追尋中,又彷彿能發現孤獨寧靜之美。 遊戲裡沒有分數、沒有成就,但有一個非常強而有力的搭配,就是當你飛行達到一段距離後,就可以看到隱藏的故事線,而解開一個一個故事,也就能開始飛行員過往的心靈之旅。 2. ∞ 無限循環.

  4. 2016年12月11日 · 1. 選擇景點,加入景點. 你可以從電腦或手機進入「 TripJam 」網站,不需註冊登入,點擊[規劃行程]便可以開始製作你的行程表,下面我就一一介紹其上手步驟。 首先第一步是在[選擇景點]頁面,挑選自己要納入行程表的景點、餐廳,我們先選擇要前往的國家。 (如果圖片太小,可在 電腦玩物原文上 點擊看大圖) 然後你可以利用右上方的搜尋名稱欄位,或是右下角的 Google 小地圖查詢,在「 TripJam 」上把想要去的景點一一[+]添加到你的行程中。 2. 自動規劃每日行程時間. 挑選得差不多後,切換到[規劃行程]頁面,這時候可以在左方的「U」分頁,看到還沒有納入每日行程,剛剛挑選的那些地點。

    • 慈山寺1
    • 慈山寺2
    • 慈山寺3
    • 慈山寺4
    • 慈山寺5
  5. 2023年4月16日 · 作者: Esor Huang 4月 16, 2023. 最近我開始嘗試讓 Midjourney 設計部落格文章的主圖,製作課程簡報當中的某些情境圖、封面圖,熟練操作與提示語之後,比找圖庫更節省時間,而且也更能直接產生相對適合自己需要的特殊圖片。. 也在這樣的使用過程中,雖然一開始 ...

    • 慈山寺1
    • 慈山寺2
    • 慈山寺3
    • 慈山寺4
    • 慈山寺5
  6. 2018年2月12日 · 「每天中午的散步走路習慣」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來延伸之前「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 」一文中,關於「刺激思考」的部分,跟大家分享我這段時間習慣練習的心得。 太專心、缺乏新意,害我卡在難題: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上班族,或許早上已經開始面對一些工作上的難題,並且聚精會神處理了好幾個小時,只是有些環節還無法打通。 而早上到現在待在辦公室裡好幾個小時,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開始疲乏,缺乏新的刺激。 這時候,問題可能就在「太專心」以及「缺乏新意」。 這時,中午到了,或許有 30 分鐘到 60 分鐘的休息時間,正是可以創造「分心節律」和「新意節律」的時刻,來幫自己的大腦打通早上糾結的難題。

  7. 2016年12月13日 · 我用來擺脫情緒枷鎖的十種方法. 具體實踐上,我的大腦 SPA 筆記有下面這些步驟。 1. 列出目前大腦中真正關注的幾個領域. 我會打開一張空白筆記,然後先思考第一個問題:「 目前在我大腦中擔心、關注、期望的領域有哪些? 關鍵方法是不用刻意想得完整,也先不用去管其他外部的干擾源,只管大腦中浮現的東西即可。 我會很單純的探索自己大腦,看看裡面浮現出來的真正我所關心的「領域」有哪些? 這時候,我可以不被他人或社群的要求或期待所左右,能夠真正把自己腦中的關注傾倒出來。 例如我可能寫下: 2017esor的 Google 工作術最新專書 。 帶爸媽去京都旅行。 整理電腦玩物的文章分類。 如何讓時間管理課程更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