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大學醫學博士. 倩明醫生對香港甲狀腺癌治療研究痛下苦工,搜羅及分析了數以千計的學術文獻,並運用統計學知識,統籌管理伊利沙伯醫字臨床腫瘤科的甲狀腺癌治理,已刊印的文獻多達21份,其中作為第一作者的亦有15份之多。 醫生的研究深受世界各國專家認同和贊許,曾獲邀請主講的學術會議、專科醫生訓練課堂多達三十多次,其中以“香港甲狀腺癌”為題的論文更獲得“香港大學醫學博士”榮譽。 伊利沙伯醫院於2006年頒發“傑出員工獎”予倩明醫生,並對她的貢獻作出了以下的表揚: “治療甲狀腺癌權威,設立甲狀腺癌病人資料庫,關懷病人並積極參與病人活動,對風險管理警覺性高,逾十年前已著手設計臨床資料表及治療同意書,首創化療處方及輸注表,並引進檢查制度”。 甲狀腺癌小百科 腫瘤科醫生的實戰經驗.

  2. 2010年04月號. 醫生: 盧寵猷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倩明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甲狀腺為一個蝴蝶形器官,位於頸前方。 從表面來看,甲狀腺看似淺層,實質卻被肌肉組織包圍著,同時與身體器官如氣管、食道、頸動脈和靜脈有關聯。 十年存活率達九成. 任何器官也存在癌變的可能,甲狀腺也不例外。 甲狀腺癌分有數類,香港較常見的有乳頭狀和高分化甲狀腺癌。 外科專科盧寵猷醫生表示,甲狀腺癌於二零零七年位列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每年約有五百多宗新症。 幸好,甲狀腺癌的生長速度較慢,就算出現遠程擴散仍是有藥可救,故十年存活率相當高。 當中,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十年存活率超過90%;濾泡狀和髓漾性分別為80-90%及70-80%;未分化癌約30-40%。

  3. 倩明醫生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從事臨床腫瘤科工作廿多年,除了考獲多個執業資格和文憑,她亦專注醫學研究,其中以「香港甲狀腺癌」為題的論文更獲得「香港大學醫學博士」榮譽。 她在風險管理警覺性高,逾十多年前已著手設計臨床資料表、病人資訊短片、治療小貼士及同意書,首創化療處方及輸注表,並引進同儕檢查制度,減少化療的不必要文書錯誤。 為此,伊利沙伯醫院於2006年頒發「傑出員工獎」予倩明醫生。 在公眾教育方面,她除了主講多次演講外,還參與多本中文圖書的編寫,包括《癌症攻略》和《甲狀腺癌小百科》等,她亦透過接受傳媒訪問,加强醫療資訊流通。 內容簡介. 任何人都不希望跟癌症結交,若一生能遠離這惡病就最理想。

  4.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尖銳的劇痛,如刀割如閃電,病人會痛得流淚。 曾有女病人向他反映,疼痛程度更甚於分娩。 「這個病雖然不會致命,但病人大多會很沮喪。 」日常生活很多情況都會觸發三叉神經痛,基本如洗臉、刷牙、進食及說話,都有機會帶來劇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 「有些為了避免觸發神經痛,口腔衛生受影響、消瘦;也有病人外出吹到風也痛,冷氣也不能開,非常困擾。 三叉神經痛發作屬於期性,病發後有機會緩和數個月,然後再次發作。 隨着患病時間愈長,期的頻率或更頻繁,「蜜月期」愈來愈少。 神經線受血管擠壓. 要調查成因,醫生一般會為病人安排磁力共振(MRI),確認三叉神經線周遭是否有受到腦血管或腫瘤等外物擠壓,以及確認三叉神經線是否有發炎情況。

  5. 癌轉譯研究組織執行總監及仁康醫療醫務總監永昌醫生 指出,隨著癌症治療學的不斷發展,嶄新的藥物如抗血管新生劑,能有效阻礙血管新生,從而抑制癌細胞惡化;另外還有正進行大型臨床研究,針對HER2患者的標靶治療藥物來那替尼(Neratinib)等。 除藥物外,還需要配合手術治療。 乳癌的手術治療並不單為治療和控制病情,還需要保持乳房外觀。 隨著醫學進步,現代手術已不一定要將整個乳房切除。 患者通常會先接受「術前化療」,藉此縮小腫瘤,再接受保留乳房手術,盡量保留乳房外觀和減低復發率。 對付乳癌,一般情況都會使用保留乳房 療法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包括局部範圍切除、腋下淋巴結清除術和整個乳房進行放射治療,主要僅切除病變部分,保留患者乳房基本形狀。

  6. 首頁 » 健康教育講座. 提防腸劫. 期數: 2011年12月號. 醫生: 張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明欣 (註冊營養師)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其發病率與死亡率更逐年攀升,每年平均有四千多宗新症。 雖說病向淺中醫是金科玉律,仍有不少人輕視大腸鏡普查的重要性,要等到病徵明顯、疼痛出現的時候才緩緩求醫,卻往往引致延醫。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五十‧一照. 癌是體內不正常的細胞,因為不受控制地生長、擴散,影響其他健康的器官。 若這些異常細胞在大腸中生長但沒有擴散,則被稱為大腸瘜肉。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文龍醫生 指出,視乎瘜肉的狀態,這些良性的細胞仍可有一定的風險。 「瘜肉體積愈大、範圍愈廣、數目愈多、表面不規則等都是高危的情況,即使割除後仍有患腸癌的風險,故應定期跟進和檢查。

  7. 兩性步入生、老、病、死這四個生命期中的「老」,各有特點,可以從生物(biological)、心理(psychological)、社會(social)及 文化(cultural)四個層面上討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